生長的魚米之鄉
2009-3-16 13: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提起江蘇,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么?是的,江南、魚米、水鄉。吳越文化在這里誕生,中國最古老的文明在這里孕育,在中國文化發展版圖上,江蘇一直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千年富庶、人文淵藪,千年歷史長河,江蘇的朦朧煙雨像一塊盾牌,守衛、發展著華夏文化極其精彩的部分。因為江蘇,華夏文化多了一分優美,是否,這也拜賜于水的上善之靈動呢?上善若水,千年江蘇也正是在水的沁潤下生生不息。大江、河渠、湖泊、海路構成的水路、漕運,非但使江蘇成為全國最富庶、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且世世代代浸染著這里人們的生活情操,滋養出數不勝數的文人墨客、志士豪杰。
以致后來“江南”成為富庶的代名詞而廣泛被其他地區引用,代以象征地區繁榮、人文昌盛。
今天我們再看江蘇,曾經的富庶風韻猶在,隨著改革開放潮起,江蘇再立經濟發展潮頭,繼續著中國經濟大省的傳奇,一座座工業園區鵲起,一座座城市連綿成片。相同的是這塊土地上的煙雨,不同的是昔日的縱橫水路躍升為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鐵路、港口。
這是多么有趣的對比呢。
古時,漕運的興旺曾經帶起了揚州城天下第一的繁榮,水路縱橫交錯,處處桑梓魚米,蘇湖熟、天下足,資本主義亦在此萌芽。時至今日,漕運雖衰,陸路、海路、空路等綜合型交通點燃了江蘇邁進新世紀、續寫繁榮的火種,推動著當代商業文明、人文的不斷發展。江蘇,兩種不同的時空,就像擁有兩張神似的網絡,一個是水網,一個是路網,兩張網絡擁有著樹木般剛練的生長力。在水網上,有“天下大計,仰于東南”的魄力,有六朝古都南京,有煙花三月的揚州,有李白、白居易、李清照的詩詞,有顧愷之、米芾、唐寅、鄭燮等人的書畫,有昆曲,有蘇州園林,有多如繁星的進士、狀元,有數不清的著作、思想和事件。在路網上,則有象征著時代鋼鐵精神的南京長江大橋,有改革開放的春風,有無數的現代化工廠、招商引資發展項目。而水網與路網疊加起來的現在,江蘇的文化產業、休閑旅游產業等正生機勃勃地成長著,秉承著吳、漢文化的風韻,用新時代的另一種形式敘寫著千年富庶的傳奇。
這水路與公路的對話,正是江蘇的過去與現代的對話,也是華夏與世界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