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發展副行長胡躍飛: 供應鏈金融經得起金融海嘯考驗
2009-3-14 11: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尚未褪去的經濟危機的冬日里,供應鏈金融似乎在扮演春天的角色。
圍繞1家核心企業,通過管理上下游N個中小企業的物流和資金流,幫助其融資并有效控制銀行信貸風險,這種圍大抓小、謀劃于產業鏈的融資模式被稱為供應鏈金融,簡稱“1+N”模式。
從實踐來看,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成功與否,不僅要經得起宏觀調控的檢驗,更要經得起金融危機的檢驗。對此,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開創者、深發展副行長胡躍飛頗為自信。他稱,“宏觀調控、金融海嘯影響之下,納入供應鏈的企業要比一般企業受的影響小得多,銀行的信貸風險也小得多。”
有鑒于此,從深發展的幾家分行前后近10年的孤身實踐,到近年大、中型銀行的群起搶灘,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銀行搏殺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份額的利器。
然而,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最大張力,絕非僅僅由銀行能夠完成建構。借鑒臺灣模式,構建政府機構主導、各門類金融機構參與的金融服務鏈公共平臺,解決企業信息不對稱的關鍵問題,更好地做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這是胡躍飛等人倡導的下一步。
“應對金融危機比上次從容”
《21世紀》: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深遠。這次金融海嘯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在廣東亦有反應。深發展地處珠三角,主要客戶又是中小企業,對此如何言判?
胡躍飛:10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導致信托公司和銀行出現大量不良。
這一次我們反而感覺比較從容。雖然未來走勢因一系列的因素糾葛在一起,難以作出判斷,但中國政府的應對能力讓業界看到了信心。這次金融海嘯是從金融衍生品杠桿放大后引發的,深發展較早從那些不熟悉的業務領域退出來了,沒有再去碰過。
另外,這些年我們也加強了信貸風險偏好的調整和風險管控體制建設,不管是從企業的選擇,以及到分析技術的改善,和專業團隊的打造以及對市場從業者的風險教育都緊咬不放。這幾年下來新增不良也是非常少的。
從銀行決策層和經營層來講,肯定會非常審慎小心地管理好銀行的授信資產,我們今年沒有給自己訂立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目標,我們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對風險整體的判斷來決定一些發展目標。我們有信心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比上次要從容得多。
《21世紀》:你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感到從容的方法論是什么?是否可以理解為你多年倡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它帶來了什么變化?新的業務創新點在哪里?
胡躍飛:總的來說,供應鏈金融給深發展帶來了一個戰略層面的變化。不少客戶經理形象地反映,通過三年多的轉型,大家確實覺得做銀行更有滋味了,更有尊嚴了,更有自信了。形象的一句話叫降低了酒精含量,提高了技術含量。
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產品可分為預付、存貨、應收三大類,企業的資產無非都擺在這三種狀態之下。預付類這一塊,包括向上游采購,我們通過未來貨權質押、全程物流等綜合配套產品提供授信扶持。存貨類授信也就是貨押業務,這是中小企業最大的一塊可用來融資的資產。這一塊業務我們占的比重也是比較高的。應收類,也就是解決企業應收款的這一塊,是銀行沒有完全延伸開來的市場,我們將之歸到保理業務系列,會是未來創新和發展的重點。
以全流程管理控制信貸風險
《21世紀》:還是具體到業務層面,中小企業可擔保的東西太少,資產負債表也不好看,這是個融資難題,供應鏈金融似乎不太重視這個,正如你以前說的,一個好企業,不如一筆好生意。其間的關鍵是什么?
胡躍飛:供應鏈金融確實把擔保概念包括其它一些傳統概念都淡化了。可以這樣形象地講,我們能把企業資產負債表里真正值錢的資產給全部盤活了,包括先要預付的,銀行也可以幫企業墊款做生意。企業無非要把它想做的買賣真實地交給銀行,銀行對整個業務過程實行全流程管理。這就是其中的關鍵。
至于企業存貨部分,只要能夠核定存貨價值,價格相對穩定,能夠及時變現,銀行能夠實施監管(通過中介公司、大的物流公司完成),也都可以從銀行獲取融資。
通過保理業務,還可以把企業應收賬款盤活。你也許觀察到,整個過程我們幾乎沒有強調企業擔保、房地產抵押等等,已經完全淡化這些傳統要求。
《21世紀》: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成功與否,還是要經過大檢驗的。金融海嘯尚未過去,還不能算。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的宏觀調控如何,供應鏈金融的張力在哪里?比如,盡管宏觀調控有保有壓,但即使保的企業,也會遭遇資金流緊張,如調控地產中產生的鋼鐵價格下跌,如何面對這種立體、復雜的形勢變化?
胡躍飛:總的來說,供應鏈金融可以說抓住了國民經濟的主要脈絡,滲透到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核心層面,因此供應鏈金融業務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相比于其他業務來講要小得多。
供應鏈金融是以貿易融資業務系列產品為載體的,這些產品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短期融資(不超過6個月),這種短期融資能夠對市場作出判斷以后適時進退。我們不僅跟單一的企業打交道,我們同時跟整個供應鏈打交道,我們不光從單一企業了解市場,我們還從整個供應鏈了解市場,所以掌握的信息比較完整,比較及時,再通過預警系統,快速做出反應。
如此一來,即使某些大宗商品、生產資料大幅跌價,因為我們會逐日盯市,提前作出跌價預警,采取應對措施,所以對我們業務風險的影響不大,它主要影響的是業務量。需求減少、價格下跌都會影響交易額,也就會使得融資額度減少,但是如果需求增加、價格上漲,業務量很快又會上去。這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也就是它的張力所在。
再則,供應鏈金融不像傳統貸款,有些項目貸款,最后干什么用了,你很難全程跟蹤它的用途。供應鏈金融業務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它的每一筆資金用途都會嚴格對應購銷雙方和交易期限,不管出現什么立體、復雜的情形,我們面對的生意是清楚的、熟悉的和可靠的。
倡建公共金融服務鏈平臺
《21世紀》:新的問題是,現在不僅是股份制銀行,大銀行也開始做供應鏈了,而各類信息并沒有實現業內共享。深發展去年撰寫的《供應鏈金融》一書中,提到一個細節,臺灣1999年啟動了由政府牽頭、企業參與的ABCDE計劃,一舉建立了公共金融服務鏈平臺,使跨國公司在臺灣的年采購額達到200億美元以上,科技制造業、金融業、物流業都得到了一體發展。如何將之納入地方政府甚至是國家金融戰略考慮?
胡躍飛:謝謝你關注到這本書。其實,《供應鏈金融》一書提到很多方面的做法都值得借鑒。怎樣去構建一個共享的金融服務鏈,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境界。多年來,我們從票貼業務,到貿易融資,到現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都在一路探索。現在有更多的銀行機構參與進來,我們想象的舞臺就會更大一些,自然也就引出了共建金融服務鏈的課題。就是如何來構建一個綜合服務網絡平臺,包括政府相關機構如工商、稅務的參與,包括銀行同業、保險、投行、擔保機構的參與,從而能夠真正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多層次的服務。
事實上,我們正在朝著這樣一個大的方向邁進。目前提出的是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線上化,通過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和提升能夠為供應鏈企業打造一個信息交互和管理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的渠道和信息,銀行能夠提供包括授信、結算、理財、資金管理在內的全面服務,以至于替代部分企業財務人的角色。這個信息平臺建設,如果有政府參與,當然層次會更高、所起的作用會更大,這不僅是對銀行而言。
《21世紀》:國家剛剛批準金融外包服務試點城市,深圳也在內。那么,深圳是否有條件先行建立這樣一個金融公共服務鏈?
胡躍飛:我們有信心說,深圳市政府對供應鏈金融這一創新服務是高度認可的。從這次金融危機來看,供應鏈管理比較好的行業受的沖擊會比較小。大家說要抱團取暖,共度嚴冬。那么跟誰抱呢?最現實的還是要靠產業鏈、供應鏈自身抱團,改善相互依存的內外部生態環境,通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管理水平和整體實力,來應對危機和競爭。從這個立場來說,行業的龍頭、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能起到重要作用,行業協會和政府、經濟主管部門,也能有所作為。
其實,說中小企業融資難,其實就是難在信息不對稱,只要信息對稱了,信息真實可信了,銀行就會愿意跟你做業務。政府搭建公共金融服務鏈平臺,肯定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最權威、最有效的途徑。
深圳是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的發源地,如果政府能主導整合這些資源的話,深圳的銀行就可以沿著供應鏈把業務延伸到全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