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電子商務物流技術創新分析
2009-3-13 23: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RFID(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概述
RFID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是集編碼、載體、識別與通信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技術。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一樣,主要應用目標是實現信息系統的自動化信息采集,保證被識別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典型的RFID系統由RFID讀寫器和RFID標簽組成,標簽承載物品信息,作為標識附著于物品上;讀寫器利用感應無線電波、微波實現標簽信息的識別與采集,并將信息輸入信息管理系統。RFID不局限于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系統遠,射頻識別卡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并且有智能。RFID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最早的應用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但由于技術成本標準等多方面因素。長期以來沒有形成在開放的物品流通領域的系統化應用,而分散的單一的孤立的應用狀態并沒有引起人們對RFID的關注。直到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產品電子代碼)系統概念的提出。形成全球化RFID應用大系統的誘人前景才引發了全球RFID熱。
二、RFID技術在電子商務物流中的功能分析
RFlD在物流領域中應用于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的采集和交換。基于RFID技術的電子商務物流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倉儲管理。
將RFID系統用于智能倉庫貨物管理,有效地解決了倉庫里與貨物流動有關信息的管理.它不但增加了一天內處理貨物的數量.還監督這些貨物的一切信息。射頻卡貼在貨物通過倉庫的大門邊上,讀寫器和天線放在叉車上,每件貨物均貼有條碼,所有條碼信息都被存儲在倉庫的中心計算機里,該貨物的有關信息都能在計算機里查到。當貨物被裝走運往別處時,由另一讀寫器識別并告知計算中心它被放到哪個拖車上。這樣管理中心可以實時地了解到已經生產了多少產品和發送了多少產品,并可自動識別貨物,確定貨物的位置。
2.生產線自動化。
用RFID技術在生產線上實現自動控制和監視,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此我們舉個例子說明用于汽車裝配流水線的情況。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在裝配線上應用射頻卡以盡可能大量地生產用戶訂制的汽車。寶馬汽車的生產是基于用戶提出的要求式樣而生產的:用戶可以從上萬種選項中選定自己喜歡的顏色、引擎型號及輪胎式樣等,這樣一來,裝配線上就會配上百種式樣的寶馬汽車,如果沒有一個有高度組織的、復雜的控制系統,是很難完成如此復雜的任務的。寶馬公司在其裝配流水線上配有RFID系統,他們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射頻卡,該射頻卡上帶有詳細的汽車所需的各種要求,在每個工作點處都有讀寫器,這樣可以保證汽車在各個流水線位置處能毫不出錯地完成裝配任務。
3.分析和預測。
企業通過RFID對物流體系進行管理,不僅可對產品在供應鏈中的流通過程進行監督和信息共享,還可對產品在鏈中各階段的信息進行分析和預測。企業通過對物流信息進行分析,可了解物流過程的各環節,發現各環節存在的不足,從而提出改進措施。通過對產品當前所處階段的信息進行預測,估計出未來的趨勢或意外發生的概率,從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預警。作為分析和預測的信息來源,RFID數據采集功能在電子商務物流中顯得尤為重要。基于RFID技術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對數據采集以及數據分析與預測具有強大優勢。
三.RFID/EPC與物聯網技術創新
1999年麻省理工大學成立將RFID與網絡技術結合,提出了EPC概念。EPC是一個復雜全面綜合的系統,它在計算機互聯網和RFID技術的基礎上,利用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給每個實體對象惟一的代碼,構造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這是繼條碼技術之后在物流配送及產品跟蹤管理領域的又一革命性技術。2004年初,全球產品電子代碼管理中心授權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為國內代表機構,負責在中國推廣EPC與物聯網技術。4月,北京建立了第一個EPC與物聯網概念演示中心。5~8月在北京上海沈陽建立了地方推進工作組和演示中心,6月在北京提出“一個實驗平臺、一條產業鏈、幾個試點工程”的發展推進思路,7~10月,惠普推動RFID在中國的應用工作。2005年,國家煙草專賣局的卷煙生產經營決策管理系統在2005年上半年實現用RFID出庫掃描,下半年實現商業企業到貨掃描。許多制造業也開始在自動化物流系統中嘗試應用RFID技術。
種種跡象表明,物聯網系統相關的核心技術RFID已開始在物流系統應用,EPC標準也開始推廣,今后幾年我國必將掀起物聯網應用的熱潮。可以預見,物聯網必將給現代物流運作和供應鏈管理帶來革命性變化,更會創造無數物流服務新模式,這是所有物流企業必須關注的技術創新,也是時代帶給我們的巨大商業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