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貿經受最嚴峻考驗(上 )
2009-3-11 8: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金融危機中,廣東因其在全國外經貿領域中的特殊地位而備受輿論關注。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對廣東外經貿的時情報道和傳聞便開始不絕于耳。這個率先也較重地經受著經濟寒流侵襲的全國外貿“排頭兵”目前境況究竟何如?是否可以成功化險為夷?大危機過后又能否繼續領跑全國外貿?
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在京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從這位珠三角地區外經貿系統主要“掌舵人”的口中,記者雖然體味出他帶領的團隊肩上的擔子著實不輕,但也欣慰地感受到了廣東外經貿“破釜沉舟”,決心贏在“新的制高點”上的魄力和實力。
記者:按輿論普遍預期,一季度應是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外貿最為艱難的時期。廣東前兩個月的外貿情況是否印證了這個預測?
梁耀文:目前,廣東的外貿形勢確實十分嚴峻。延續了去年第四季度的進出口下行趨勢,今年1月份,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366.3億美元,同比下降31.1%。其中,出口242億美元,下降23.6%;進口124.3億美元,下降了42.1%。據我們近期對全省11大出口行業中的50家大型出口企業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出口訂單驟減,外貿發展明顯后勁乏力。比如,94%的企業認為國外購買力不足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原因;68%的企業出口訂單同比下降,降幅在20%~30%。特別是金融危機帶來財富縮水,對需求彈性較大的機電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造成嚴重沖擊。不少大型代工企業由于跨國公司大幅削減訂單,出口急劇回落,陸續實施減產。我們認為,目前廣東外貿發展正經受著歷史上最嚴峻的考驗。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廣東的進出口形勢均不樂觀。一般情況下,加貿企業備料期為3至5個月,而1月份廣東加貿進口、合同和實際利用外資均等影響出口的先行指標均大幅下降。由此判斷,占全省60%的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至少在上半年將后勁不足。然而,近幾個月來,廣東外貿出口在整體下行中也仍有一些亮點,尤其是部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出口企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出口呈逆勢增長。一是一般貿易出口比重上升。今年1月,廣東塑料制品、家具、玩具等產品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成,一般貿易占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達33.5%,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二是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回升。自去年11月起出口增幅反彈,12月當月全省鞋類、塑料制品和箱包出口分別增長21.8%、53.4%和69.3%;今年1月箱包和鞋類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2%和2.4%。三是部分大型企業出口逆勢而上。1月份,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出口2.6億美元,增長12.2%;三星電子(惠州)有限公司出口1.8億美元,增長57.7%等。
記:目前,廣東外經貿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機遇分別是什么?
梁:當前,廣東外貿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這是來自外部的階段性的沖擊。然而,從全省外貿發展的基本面來看,還是有利因素居多。從國際大環境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危機中,世界經濟要素將加速重組,跨國公司將進一步調整其經營戰略,生產環節和服務環節向外轉移的勢頭加強,資本技術密集產業,研發和服務外包,都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為我們引進人才和技術、推行跨國并購、搶占國際市場、加快國際化提供了機遇。從國內環境看,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等多項"保外貿"的積極政策,使廣東外經貿企業一年可減少成本和資金積壓近400億元。從廣東外經貿發展的基礎條件看,廣東的比較優勢在一定階段內不會逆轉。一是,我們與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產品結構互補性強,國際市場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廣東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系,這些年來外貿企業加快了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步伐,國際競爭力有了較大的提高。三是,廣東多年來發展形成的營商環境優勢、以及企業多年來在市場競爭大潮中摸爬滾打積累的經驗,都有助于我們抵御和應對危機。危機爆發后,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外經貿工作。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去年就外經貿發展作出60多次重要指示和批示。省政府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去年省財政安排了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幫扶企業轉型升級、自主創新和開拓新興市場等。今年,省財政已決定繼續投入更多資金扶持。二是出臺支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并安排設立了加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專項資金。三是粵港聯合推動在粵的港澳臺資加工貿易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四是研究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近期省財政出資10億元組建了省級再擔保公司,主要對全省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2009年,外經貿廳將繼續加大了銀貿合作力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記:國家一系列保增長的措施,對廣東外經貿產生了哪些實質性作用?
梁: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地緩解了出口企業的資金壓力。出口退稅率上調減輕了企業出口成本和資金占用壓力。據測算,廣東1年可得退稅款超過200億元。加貿政策調整后,廣東加貿企業1年累計可免交臺賬保證金155.3億元左右。加工貿易限制類和禁止類目錄的調整,則大大拓展了加工貿易業務范圍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