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讓轉移之“路”暢通起來

2009-2-9 0: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條路改變了一個開發區的命運,這樣的故事在“要致富,先修路”的今天并不鮮見。 
  2008年,安徽省蕪湖機械工業開發區已經承接了100多家浙江企業的轉移,占開發區企業總數的90%。然而,這個當地政府2001年就規劃建設好的特色園區,在開始的幾年并沒有什么起色。
  “轉機出現在2004年。”蕪湖機械工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翟發金說,那一年,從合肥經蕪湖到杭州的高速公路通車,“浙江企業就像高速路上的車一樣,成群結隊地過來了。”
  表面上看,修通的只是一條高速公路,但對外來企業來說,這條路不僅意味著運輸時間的縮短、物流成本的下降,還意味著市場、信息的暢通,更重要的是,“路通”帶來的外來沖擊,往往使原本封閉的觀念變得開放,這將使溝通變得更加通暢。
  一條普普通通的路,在產業轉移當中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其實不僅僅是路,水、陸、空通道的建設,電力、供水、排污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承接地承接產業轉移的意義,往往都遠遠高于基礎設施建設本身————這正是一條讓產業轉移暢通起來的“路”。
  “通”了才能“轉”
  修路是提升區位優勢的有效途徑,這一點正被越來越多地區所認識。
  2008年11月13日第五屆廣東山區洽談會的現場,廣東惠州市副市長李選民告訴記者:“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加上人緣優勢,是惠州承接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地緣優勢的加強與穩固,需要通過路網建設來實現。
  江西瑞金市的招商干部出具了這樣一組數據:到廈門3小時,到深圳6小時,到浙江也是6小時。道路建設,直接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2007年底,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2000公里,2012年這一數字將提高至4000公里。路通、貨暢、企業來,帶來更多的人流和物流,構成一條簡單的生態鏈。一條暢通的高速路可以大大地縮短運輸時間、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增加承接地的吸引力。
  佳的美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從廣東南海市轉移到清遠的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張志華說:“轉移過來之后,距離原來的市場比如深圳、廣州在直線距離上雖然遠了,但因為清遠有通往這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到深圳、廣州反而比原來更便捷和快速。”這是佳的美公司下決心轉移到清遠的一個重要原因。
  廣東東莞鞋企華堅公司轉移到江西贛州,同樣和路有關。2002年華堅公司落戶贛州時,當地的配套企業并不多,絕大多數的原材料仍然在東莞采購。但是一條粵贛高速公路將贛州到東莞總部的時間縮短到6個小時,貨物的運輸夕發朝至。贛州華堅國際鞋城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李衛民說:“這條公路,讓贛州處于東莞制鞋中心的配套圈內。”這也成為贛州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一大優勢。
  路網建設在給企業提供運輸便利的同時,還讓企業擴大了配套圈的范圍,在更大的空間進行資源配置。正因意識到這一點,中西部各省在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都把水、陸、空通道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湖南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勢頭很好,但仍面臨物流不暢、通關不便這些內部因素的制約。”湖南省副省長甘霖說,要解決物流成本高這個主要瓶頸的制約,就得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湖南省抓住產業轉移這一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遇,4年里開通的高速公路達1700多公里。2008年,湖南省新批了長沙樹木嶺鐵路口岸、婁底鐵路口岸、永州公路口岸、醴陵鐵路口岸,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口岸體系;鐵海聯運之后,湖南省正實施江海聯運,打通更便捷的出海通道;湖南省還著手增加國際航班,需要時政府適當出資補貼。
  在安徽合肥,由于水路運輸條件的改善,這個內陸城市迎來了投資42億元的重大裝備制造項目———熔安動力機械公司。這是一家生產船用柴油機的企業,其中一款產品長22米、寬13米、高17米,重2000余噸,如此龐然大物非水運不可。合肥市水路運輸主要通過派河經巢湖、合裕航道進入長江,然而這條路上的裕溪口船閘和巢湖船閘標準均不能滿足熔安動力的要求,在安徽省的協調下,合肥、巢湖兩市在2008年啟動了航道升級計劃。“航道不通,熔安動力這樣的大項目不可能落戶合肥。”合肥市委副書記熊建輝說。
  對于外向型企業來說,靠近出海口是轉移中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處處長陳新華表示,過去江西主要通過上海、寧波北侖和深圳三地的港口出口,而南昌向塘到福建莆田的向莆鐵路建成后,南昌到閩東南地區的距離將縮短222公里,福建湄洲灣港口群將成為江西省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建設有吸引力的平臺
  企業轉移過來了,承接地必須有一個承接的平臺,就是工業園區。和沿海地區開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時“遍地開花”的情況不同,現在幾乎每一個縣市甚至鄉鎮,都規劃了工業園區,促進集聚發展。不過同是園區,吸引力卻大不相同。
  “只要停電半個小時,我們在制的原料就全部報廢,所以電力的充足供應很重要。”義興(瑞金)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蔡建寧說,轉移之前公司深受電力供應不足的影響,自從轉移到瑞金的產業轉移工業園之后,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駿德科技(龍南)有限公司剛進園區,副總經理張謀遠就驚喜地發現,不但月租金從轉移前的17元每平方米降到了3元,連電費也下降了四分之一。
  佳的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整體搬遷至廣東省清遠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泰基工業小區后,姚國新副總經理發現了幾大優勢:“其一是園區規劃好,離機場近,方便了我們也方便了客戶;其二是水電充足、配套設施齊全,讓企業有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過去由于高峰時期斷電而造成延時交貨賠償違約金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過。
  廣東佛山新明珠陶瓷公司在粵西山區的肇慶建立了一個生產基地。公司副總裁李列林說,2006年剛到那里時,感覺到電力、交通、招工等都很困難。不過經過短短兩年多發展,肇慶的基礎設施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新明珠公司切身感受到這種改善給企業發展帶來的變化。
  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載體,承接地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善,決定了企業能不能真正“落”下來。這包括水、電、路、氣等是否暢通,規劃是否合理,銀行、擔保公司等服務機構是否齊全,賓館、酒店等生活配套設施是否齊全等。
  這些工作必須做在前面。“搶抓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必須首先完善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水路、鐵路、航空運輸能力全面提升。”南昌市市長胡憲說。雖然對有些地方來說,轉移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快到來,“但現在要做的就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建好承接平臺、推進路網建設、加快電力發展。”瑞金市副市長邱儉云說,在企業轉移之前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真正等到企業轉移過來的時候,各方面的條件就已經成熟了。
  投入是無法回避的話題。從2007年起,廣東省財政每年安排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1億元專項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廣東省14個山區及東西兩翼地級市中,12個市已與珠三角地區合作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24個,投入開發建設資金45.87億元。不過對于許多欠發達地區來說,如何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來,還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
  “這次產業轉移的機遇,可能就兩三年。機不可失,我們要只爭朝夕。”湖南省副省長甘霖表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