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產業司司長談擬七舉措促機電進出口
2009-2-4 15: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日,商務部產業司司長張驥在商務部官方網站的訪談中,總結了2008年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情況,并介紹了商務部2009年將采取七大舉措促進機電產品貿易,包括六項促進出口和一項促進進口的措施。 2008年以來,面對風云變幻的形勢和多年未有的困難,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1-11月,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12618.6億美元和704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2%和12.1%,占全國外貿的比重為53.1%和29.6%。
其中,機電產品出口7613.2億美元,增長20%,占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提高到57.8%。進口5005.3億美元,增長10.9%,占比47.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856.7億美元,增長16.2%,占外貿比重29.3%。進口3189.6億美元,增長7.5%,占比達到30.1%。
前11個月以來,我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速呈現逐月下降勢頭。30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平均增速為27.2%。但自今年8月起,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當月增速連續四個月在20%以下,11月當月分別下降4.8%和9.5%,雙雙出現負增長,是多年來首次。
在出口增幅下降的同時,進口增速進一步放緩。前7個月,機電產品進口保持15%以上的增長。8月以來,進口增速連續四個月在10%以下,11月當月下降20.5%。
機械制造類產品出口的高增長態勢有所趨緩,電子和通訊類產品出口增長乏力。汽車出口自6月份起月均下降10個百分點;1-10月,計算機及部件出口增長12.4%,增速低于去年同期9.1個百分點。
從市場結構看,對美、歐出口低速增長,新興市場出口快速增長的動力不足開始顯現。對美國出口的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2個百分點。
采取多項措施優化機電產品進出口結構
商務部產業司司長張驥指出,將主要開展了五項工作優化機電產品進口結構。
一是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進口。
二是認真研究主要順差國家和地區與我國機電產品貿易的互補性,有針對性地開展貿易促進活動,同時利用各種多、雙邊對話機制,加大高新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力度。
三是進一步做好貿易便利化工作,采取各種措施為企業辦理機電產品進口手續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積極支持廣交會、高交會等展會開展進口機電產品展,鼓勵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供應商來華參展。
五是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有安全隱患的部分舊機電產品進口,配合有關部門嚴格限制技術水平落后、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進口。
商務部計劃采取的措施包括:綜合運用出口退稅、進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手段,支持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大型成套設備、高附加值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支持重點企業開展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促進出口結構優化。為有實力、有訂單的企業在接單、履約、售后服務及安全收匯等全過程提供服務;支持汽車出口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開展技術研發、試驗檢測、產品認證、信息服務、培訓等平臺建設。
此外,商務部還將加大重點市場推介力度。支持企業到新興市場參展辦展,進行商標注冊和質量認證。支持企業發展境外營銷網絡,開辦售后服務網點等;緩解中小企業出口融資難問題,引導融資擔保機構積極為中小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擴大出口信用保單融資規模,積極引入有條件的境內外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短期險的經營;推動大型成套設備“走出去”。進一步完善支持大型成套項目的信貸、保險及結匯等鼓勵政策和措施;進口方面,將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元器件進口;加大力度敦促美、歐發達國家放寬對中國出口管制;推動貿易便利化建設。
對機電產品進出口形勢充滿信心
張驥司長仍然堅信,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國機電產品比較優勢不會逆轉。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占世界份額還比較低,與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產品結構互補性強,國際空間仍很大;機電產品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奠定了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明顯的比較優勢,機電工業較長時間仍將存在產能過剩壓力,企業有擴大出口的動力,仍是我國最具增長潛力的出口商品。
明年保持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個方面:
從出口市場看,非洲、拉美、中東、東盟、韓國、阿根廷、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仍將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從出口商品看,汽車、摩托車、船舶、工程機械、通信設備、鐵路機車、機床、飛機、電力設備、農機等重點產品出口增速有望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從企業類型看,增長的主體主要是國有、民營企業,兩類企業的出口已占到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30%。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是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占出口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