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市場資源與市場競爭
2009-2-4 9: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熊晶
行業矛盾:資源浪費與無序競爭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交通業、運輸業、航空業、服務業都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發展迅速。在這些高速發展的背后,我們也注意到:車輛增加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道路建設的進度,從而導致城市交通擁塞司空見慣,交通環境污染的發展速度也遠遠大于治理污染的投入,因增加車輛及道路建設使得我國的GDP增長了,但社會的運輸效率卻在下降,石油等社會資源也在浪費。
以航空業為例:國家單給南航、東航補貼資金就超過了60億元,而航空公司同一時間、同一航站起飛的航班重疊,客源相對有限,而航線定點、票價打折成為吸引客源的主要手段;各家航空公司不斷增加航線及班次使價格形成無序競爭,經營成本沒有下降,導致不斷虧損,國民看在眼里的是航油、機場資源、航空機構管理成本的浪費,而注入航空機構的資金并不是免費的午餐或國家多發貨幣,而是百姓創造的上繳給國家的社會價值。國家民航局為什么不能整合各航空公司資源、重新調整航線及運營圖呢?
另一方面,為了方便百姓出行及緩解交通壓力,很多大中型城市開辟了城際快車,而這些客運服務企業大多是國有控股企業,在其實際運作中我們看到,豪華大巴幾乎都在按時按點運營,無論乘車人多少,看不到在客流低峰時使用中巴車輛。造成這種浪費的原因在于,公交運輸業虧損政府會補貼 (特別是油價補貼)。
再看看家電行業,以國美、蘇寧所代表的家電渠道連鎖業的蓬勃興起,本來是對社會資源的一次大的整合,連鎖的毛利是制造業產品價值鏈的延伸及再分割,它本身增加不了產品價值。但是,現在每個渠道的連鎖商都在各自經營的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美名其曰:學習沃爾瑪,打造全球最大的家電零售業!不僅消耗社會資源如土地、車輛、道路,其資金來源之一是對上游供貨商毛利空間的進一步壓縮;而且,連鎖商并不能滿足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也不能做到區域覆蓋,而各制造廠商為了不失去賴以生存的市場份額、應付家電零售業的 “南征北戰”,也被迫建立了自己的倉儲配送中心。
發展思路:建立節約型社會與科學發展觀
我國雖然在30年改革開放中至今積累了1.9萬億美元財富,但全民小康社會及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沒有實現全民基本社會保障基金。因而,溫家寶總理倡導 “建立節約型社會”,對于節約型社會有很多表達方式或理解。但是,我們認為,最基本的是社會資源消耗最小化與社會效率最大化及帶來企業效益、人民收益最大,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效率的提高,而社會資源的浪費是政府及用財政收入買單。基于這一基本理念,我們來探討市場充分競爭與資源充分利用的基本模式,及避免惡性競爭與社會資源浪費所帶來的效率低下。
國家部門管理航空業及航空公司的基本發展方向,而航空集團必須保障自己經營的獲利,在國家與航空公司之間應有一個協調,那就是發揮航空協會對市場微觀的調節作用。某一地的航空運輸應有一個航空管理協會,協會的基本職能不僅僅局限在內部規范上,而應該對點對點線路人流量進行預測或規定起飛的班次。航空協會是對例外的管理,對點對點航線的航空公司機票滿坐率達到50%以下或遠遠不能滿足單機保本點的,航空協會應與協調并機并及時通知相關航空公司減少飛機起降班次。這樣做可能會有很多細節或中間利益分配,但基本方式是通過合并航班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
我國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07年所做的《中國第三方物流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20%左右,而在歐美發達國家,物流僅占GDP的10%左右;從企業供應鏈物流角度衡量,中國物流平均運價13%,日本在8%,美國在6.5%,說明我們的成本非常高。而重復建設、不能將社會資源集約化利用是主要原因之一。如家電物流,家電連鎖在各個區域要建設各自的物流配送中心、即使重合業務,各個制造廠商也在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對全國家電渠道連鎖商的物流業務流程:廠商發貨到某城市各自的中心倉庫-按連鎖商要求發貨到連鎖商倉庫-連鎖商配送到門店-配送到顧客。在此流程中,各個廠商要有倉庫及管理者、配送商,連鎖商也要有倉庫及管理者、配送商,導致顧客效應速度下降及社會資源浪費、企業成本上升。
物流園區是從廣東集貨棧模式、政府規范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對物流業資源充分利用、最具影響力的模式創新。各級政府為了推動物流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或規范,在中心城市幾乎都建立了物流園區以集中貨物、合理利用資源。
廣東有十幾萬家大中小型企業,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其貨物流向相對固定并擁有專業的物流隊伍為其配套,而對于貨物流向不穩定、季節性需求變化大、沒有能力建立供應鏈物流體系而由數量眾多的小型企業來說,其貨物在社會集貨棧集拼后運輸到指定地點成為便捷、節約成本的途徑。
集貨棧不僅滿足零散貨物客戶的運輸需求,而且主要利用來粵回程車輛的成本優勢,基本發揮了物流中轉有序、低成本作用。但是,集貨棧或物流園區的物流運作所缺乏的是干線或配送貨源的固定化、貨物安全性差及各項服務指標沒有一個標準,因而,它只能滿足低服務質量要求的貨物運輸,一些較大型企業或重型資源型貨物運輸、配送幾乎都有自己獨立的物流體系做保證,這里除了顯性的倉儲場地、車輛外,非常重要的是標準化流程標準。國際著名物流公司都會以淺顯的廣告說明自己對流程標準的要求,而一切服務之對象-顧客注重的是一種時間、地點、成本的服務質量,此成為競爭之源。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提示,流程標準及物流績效對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有著重要的財務影響,這方面的證據是強有力的,供應鏈管理最好的公司比中等水平的企業在供應鏈方面的支出要少35%~50%。而國家及行業對物流還沒有一個流程標準及績效管理辦法,一些大型企業供應鏈標準化管理的意識還很淡漠,這些都會導致市場無序競爭。
(作者系深圳速必達商務服務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