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物流必須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
2009-2-28 5: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 物流信息化是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選擇
1.1 物流的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特征
信息化是物流系統的基礎,現代物流的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都是以信息化為基礎。
1.2 物流的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核心
現代物流的核心理念是用信息系統來整合對顧客、經銷商、運輸商、生產商、物流公司和供應商之間的管理,讓物的流動具有最佳目的性和經濟性,從而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利用水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每個物流節點都相互聯系,從而結成一個物流網,每個節點上的物資都按照區域、屬性和服務對象在不同方向得到集成,按照顧客要求,準時運送到相應的物流節點,在集成和配送過程中實現最大的經濟性。
1.3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業務運作的神經中樞
物流系統是一個多環節的復雜系統,物流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通過物資實體的運動將它們聯系在一起,各個環節間相互協調,根據總目標的需要適時、適量地調度系統內的基本資源。物流系統中的相互銜接是通過信息予以溝通的,基本資源的調度也是通過信息共享來實現的。
1.4 物流信息是構筑物流平臺的基礎
現代信息技術是物流平臺建設的基礎。提高物流系統總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提供條形碼、POS系統廣泛應用的支持,提供物流領域完善、廣泛的EDI、GPS系統是構筑物流平臺的重要內容。
1.5 物流信息化促進物流發展
物流時代是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而到來,并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
(1)從微觀角度講,物流信息網絡可縮短物流的傳輸長度,增加透明度。物流信息可從“點”發展到“面”:以網絡的形式將物流企業各部門、各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與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等連在一起,實現了社會性的各部門、各企業之間低成本的數據高速共享;從平面應用發展到立體應用,更好地與信息流和資金流綜合,統一加工消除了部門間的冗余,實現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2)從宏觀角度講,有利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流通產業結構,推進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培育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需要,也是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經濟在國際、國內競爭力的需 要。
2 物流信息化狀況及主要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物流信息化意識普遍提高,信息化進程正在加快,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整體水平尚處于較低層次,需求以底層的基礎信息化為主,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優化的企業少,進入高端領域信息化協同階段的企業更少。企業缺乏專業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整合,不重視專業化的咨詢。
3 加強信息化建設措施
3.1 發揮政府在物流信息發展中的支持作用
政府要成為信息基礎條件的創造者,物流信息進步的推動者,運行秩序的維護者。在用地、資金、物流管理信息化、運輸工具高度智能化等信息系統建設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3.2 引入咨詢服務
3.2.1 物流信息系統規劃中的咨詢
在項目初期,咨詢公司可根據經驗以及專業知識預見可能發生的需求膨脹,與企業充分溝通,在規劃中就能全面地分析和預測需求,幫助企業決策層正確認識物流信息系統,并與企業共同組建項目工作團隊,設定工作目標、方法論、質量控制規范等。
3.2.2 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中的咨詢
資深管理咨詢顧問指導和參與實施的全過程,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流程、需求等方面調研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技術,解決如何搭建高效的內部管理和運作體系、如何優化業務流程、采用何種信息技術手段和組織機構、績效評價體系等一攬子問題,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3.2.3 物流信息化進程中的咨詢
信息系統建設牽涉面廣、時間跨度長、技術含量高,專業的咨詢顧問可處理系統實施中各種異動情況,可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培訓,讓相關員工理解系統的作用、自己充當的角色及所面臨的變化,使系統實施能夠順利進行。
3.2.4 物流信息系統實施后的咨詢
咨詢人員協助進行效果評估,專業、客觀地評價實施效果,為企業擴大取得的成果、改進不足提供建議。
3.3 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傳統物流企業自行建立一個物流信息系統所耗資源是巨大的,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可以對行業資源實現共享,發揮物流行業整體優勢,從根本上改善物流行業現 狀。
3.4 大力開展物流信息人才教育培訓
積極與研究咨詢機構、大專院校等進行資本與技術的合作,并通過教育、引進、激勵等機制吸納國際物流業信息管理人才,同時培養既懂具體業務又能熟練操作信息系統的人才。
參考文獻:
張宗成.物流信息管理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