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采購員
2009-2-25 15: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提到采購,我們的印象里就是在特定的市場上用特定的價格購回商品,在公司組織里發揮支持和執行的作用。而現在,采購被提到了尋找公司的解決方案的高度。所有人都在問,采購何以能提到如此高的地位呢?采購員到底能夠給公司帶來什么價值呢?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推動,競爭環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核心競爭力,外包制造環節。外購的材料和產品在公司產成品中的 比重越來越大,隨著制造子門類不同,比重從60%-90%不等。
采購部門對于公司更好的盈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杰克•韋爾奇甚至認為公司只有銷售和采購兩個能賺錢的部門,其他的部門都是提供支持和保障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產品的材料成本60元,營運及銷售方面的成本為30元,如果按照100元的價格銷售,那就有10元的利潤,盈利率為10%。如果采購部門能夠通過有效的控制來降低采購成本的話,比如降低10%的采購成本即6元,那么我們就會發現,相對于10元的利潤而言,因采購成本降低10%而帶來60%的利潤增加。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理解,就是10%的投入帶來60%的產出。由此可見,控制采購成本對于公司的盈利非常關鍵。
事實上,采購在為公司帶來增加價值和利潤的作用并不僅限于此。在全球供應鏈管理時代,鏈條管理的觀念深入推進,這大大重塑著采購管理工作。采購員已經成了公司組織對外對內的“雙接口”。對外,跟供應商進行交互,側重于供應管理,對內,跟產品開發、研發、制造、銷售和財務部門進行協調和統籌。
隨著公司逐步引進品類管理的思路,采購管理的視界在不斷延伸。采購員不僅要明了采購流程,而且要了解產品本身,甚至要理解該產品供應的整個市場環境。
這些都對采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采購員需要什么專業能力呢。問10個人,就可能有10個答案,談判技巧、成本管理、決斷力,不一而足,或者都需要。世上有這樣的超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密歇根大學曾經對遍布全球的公司進行了電話調查,并最終把采購專業能力是解析成個人基本能力、實踐、整合控制和戰略技巧幾個方面。
如何找到組織需要的采購人員呢,組織的目標不同,對采購人員專業能力的側重也不同。舉例來說,對機械制造行業和快速消費品行業做對比,首先二者的商業目標是不同的,前者是要制造出市場領先的商品,并采取措施保證行業領先地位,市場領導能力是取得商業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后者追求成本、新品推出速度等運作上的績效優異;前者要求供應商及早介入——日本公司是標竿——不僅利用公司自身的能力,而且要借用供應商的知識資源,但在消費品行業,供應商介入的重要性就小多了,更關注的是成本和供應鏈效率;相應地,采購專業能力的側重也不同,在機械制造行業,側重于對技術的親和力,跟內外部研發部門協同,同時還需要他具備商業知識(不局限于供應市場狀況),甚至還需要他具備一些財務分析技能和風險控制能力,相對地,消費品行業更關注成本、效率和供應鏈視角。
雖然有側重,但決不意味著在機械制造行業采購人員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跟消費品行業截然不同,還有一些必備技能是二者都須具備的,例如談判、分析能力、關系管理、沖突處理和溝通技巧等。
在尋找優秀采購人員的時候,HR部門和管理層需要銘記在心的是,除了行業基本技能外,還必須根據公司的經營目標和行業特性,招募與之匹配的采購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