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值:出口商的煩惱
2009-2-21 16: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除美元堅挺外,國際上絕大部分的貨幣貶值勢頭還沒有停止,一些國家貨幣貶值速度非常驚人。”高曉峰說。作為一家制傘企業分管國際業務的副總,去年四季度以來,他開始特別注意國際匯率的走勢,尤其是一些出口客戶國家貨幣的匯率。他用“膽戰心驚”來形容自己的感受,每次看到一個國家貨幣大幅貶值時,他就頭痛,因為這可能意味著他的客戶又要推遲交貨時間或違約。 高曉峰所在的制傘企業,每年向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傘具,除了俄羅斯、印度、日本和歐盟等國家或經濟體外,還向包括烏克蘭、東歐、南美等比較小的經濟體出口傘具,為了方便貿易,出口產品全部以美元計價和結算。在匯率穩定時期,這種結算方式大家都能接受,不過全球金融危機讓這種“和諧”的局面一去不返。
高曉峰舉例說,該公司每年向烏克蘭出口200萬美元左右的傘具,進口商在年初就簽訂了采購協議,這些產品全部按照協議的進度完成。去年三季度前,一切都很順利,從四季度開始,金融危機的出現導致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大幅貶值,去年10月中旬5.245格里夫納可以兌1美元,到今年2月份就要8格里夫納了,格里夫納對美元一周貶值幅度甚至超過12%,本幣大幅貶值對烏克蘭進口商來說意味著要比以前付出更多的格里夫納才能支付原來的訂單價格,為了減少損失,期望未來一段時間匯率反彈,這些進口商提出推遲交貨時間,比如從去年四季度推遲到今年一季度。
對出口企業來說,雖然訂單沒有下降,生產也與此前一樣,但是越來越多的貨物滯留在倉庫,構成明顯威脅,因為存在進口商違約的風險。
據介紹,在匯率穩定時期,進口商一般交付20%至30%的預付款,如果一國貨幣貶值超過這個幅度,違約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高曉峰說,為了防范這種風險,新簽訂的合約要求預付款比例提高到35%至45%,并且在出口量比較大的地區,利用遠期結售匯等金融產品,規避匯率變動風險。
查閱國際上各種貨幣匯率過去半年的走勢,烏克蘭只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本幣貶值較多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東歐、南美等一些國家或地區也出現貨幣較大幅度貶值的現象,而且暫時還看不到止跌跡象,這對向這些國家或地區出口產品的企業來說,將會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如果不是很急的產品,當地進口商大多會因為本幣貶值考慮推遲交貨。
高曉峰說,推遲交貨短期并不會帶來產量的減少,但是如果該國貨幣貶值勢頭不停止,進口商再次簽訂較長期合約的積極性將大大降低,一般會傾向簽訂短期合約,而且希望能夠降低產品價格,而人民幣不貶值,如果產品降價,企業就沒有利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