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四個層次
2009-2-20 18: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是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原材料采購端的零部件物流,還是產成品的分銷物流,物流在供應鏈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將很多工序外包給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業與上下游的生產、分銷企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的調研指出,在未來5年內,物流軟件行業將會一直持續高增長的態勢。2008至2010年,中國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將處于爆發增長期,預計到2010年市場容量將超過21億元。同時,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保守估計,未來三年中國物流行業有望實現復合增長率16%。需求決定了市場。物流行業持續快速擴展,IT技術與信息系統對物流管理的支撐,也越來越強大。
物流供應鏈信息化應該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基礎技術層。包括基礎網絡架構,OA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信息的采集條形碼、RFID,GPS技術等等。第二層是運作執行層。包括倉儲管理(WMS)、運輸管理(TMS)、流程管理(PM)與事件管理(EM)等應用系統。第三層是計劃協同層。包括供應鏈計劃(SupplyChainManagement)和網絡設計(NetworkDesign)、需求計劃(Dema n d Planning)和高級計劃/高級排程(AP/AS)、以及B2B業務集成(協同)應用等。第四層是戰略決策層。在這一層并沒有太多的軟件系統可以幫助領導者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決定企業采取何種競爭、發展策略。領導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統。供應鏈信息化的四個層次和供應鏈管理的戰略、計劃、執行是相對應的。
在基礎信息化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物流企業開始將信息化重點轉移到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上,而這些優化通常集中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幾個環節,比如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等,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倉儲存取的優化、運輸路徑的優化,以求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幾個月前,國內最大的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舉辦發布會,會議上推出的包括配送路線優化、配載優化、庫存優化和運力資源優化等在內的優化方案,也是廠商方對物流企業重點需求的積極響應。
對于有自己的車隊、船隊的公司,車輛的配載、運輸路徑的優化是管理的重點,尤其在石油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運輸管理軟件成了這部分企業信息化的重點,運輸管理系統有助于企業將正確的貨物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條件下,以合適的價格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手中。運輸規劃自然是核心功能,根據初始地址和目的地址分析發貨訂單,并將它們合并到裝載貨物中,根據發貨日期和成本等約束條件確定運輸這些貨物的最適宜的路線。
如果說倉儲管理的應用需求已經相對比較成熟,運輸管理已經開始起步,那么B2B業務協同則是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的下一個信息化重點。
物流是整個供應鏈中的一環,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于分銷物流,一切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客戶需求,市場的每一個變化都會要求物流企業予以配合、反應。同樣,供應物流的節拍器是生產計劃,很多物流企業承擔為生產線提供JIT/JIS(準時排序供貨)的任務,計劃的更新頻率達到了數小時甚至15分鐘。傳統的傳真、電話、郵件等聯絡方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不僅時間效率低,而且過程中人的因素、人為的錯誤不可避免,這個時候物流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系統之間的直接整合,業務流程之間的無縫鏈接,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物流行業的供應鏈角度,企業與上下游之間的信息流才能完全打通,信息不暢的問題才能解決,流通環節的成本降低,比如減少備用的庫存,減少加班加點,減少計劃變更帶來的浪費等,才能真正得以實現。以海爾、蘇寧、中國移動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已經開始力推B2B信息整合。
有業內人士撰文認為,B2B系統整合,或者叫B2B業務協同,會成為物流行業信息化未來的突出亮點。前提條件是基礎應用比如ERP、WMS、TMS在整個鏈上有了較好的基礎。已經有一些客戶在選擇3PL供應商的時候把EDI能力作為和WMS一樣重要的考核指標。
信息化投入看來似乎是無止境,如果企業把信息化作為費用,會覺得是個無底洞,但是如果認可其作為投資,會發現其投資回報率非常可觀,是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和競爭力強勁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