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片區規劃 揭示城區發展重點
2009-2-2 19: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南寧市規劃管理局日前舉行紀念《城鄉規劃法》實施1周年暨南寧市城鄉規劃成果展示活動,對外展示2008年編制的各項規劃成果。第90期《居周刊》曾對此進行報道,并刊登了《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本期《居周刊》繼續揭曉4項片區規劃。
1、東盟國際商務區
“一心、五街、十二園”
《東盟各國聯絡部(辦事處)基地園規劃調整方案》設置10個東盟國家聯絡部(辦事處)基地園區,還有日本、韓國園區,以及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園區。
南寧市政府于2007年對東盟各國聯絡部(辦事處)基地園區進行規劃調整。調整后的各園區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控制在4.5萬平方米左右,容積率調整為1.1~1.2,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住宅面積占計入容積率的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突破60%,商業、辦公不少于40%。
規劃調整以“一心、五街、十二園”為基本構架,打破原有規劃各園區間相對獨立、封閉的布局形式。“一心”指商業核心:通過新增橫貫東西的規劃道路,形成以東盟文化廣場為中心的商業核心區域,通過四大主題建筑和貫穿中心園區的連續商業內街,共同營造具有東南亞特色和符合南寧氣候特點的消費環境;“五街”指5條步行街:通過開放各園區的邊界,打破圍墻的束縛,自然形成以商業核心區為中心,向5個方向延伸而成的步行街區,各國的建筑特色與文化特色在這里得以充分的展示;“十二園”指12個建筑博覽園:每個園區都承載著各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通過建筑與園林環境的完美結合,為市民與游客展現出原汁原味的異國風貌。同時,通過增設連接桂雅路和銅鼓嶺路的地下隧道,較好的解決了城市東西向交通聯系問題。
2、五象新區規劃
三項規劃打造新南寧
南寧市總體規劃中提出“整體向東,重點向南”,選擇邕江以南、五象嶺周邊地帶作為新區進行規劃,再造一個新南寧。由此誕生了《五象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五象新區分區規劃》和《五象新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五象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屬遠期規劃,其目的是對新區發展起總的調控作用。規劃發展規模設定為17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50萬。規劃范圍北起邕江,南至那馬組團,西自水塘江,西南到銀海大道附近,東南至八尺江東側并包括整個邕寧老城。整個規劃范圍呈“V”形,行政區劃由良慶和邕寧兩個區的部分土地組成。
《五象新區分區規劃》屬中遠期規劃,主要對分區的用地布局、公建設施配套、道路網絡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規劃期限為2006~2020年,范圍西起水塘江東側、東至邕寧老縣城、北起邕江、南至環城高速附近。規劃總面積88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核心區布局為“一個分區、三個功能區、六個片區、三十八個鄰里”,即1個城市級中心、2個功能區中心、4個片區中心和38個鄰里中心。規劃路網形成四縱三橫的主道路骨架。形成行政商務、工業、研發、商貿物流和居住5種用地功能。
《五象新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屬近中期規劃,指導近期的城市建設,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之成為一個城市新區。規劃范圍由邕江、五象大道、平樂大道(南寧大橋延長線)、湘桂鐵路復線、環城高速東段圍合的區域。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28萬左右。市民中心是核心區的核心,整個核心區北邊界沿邕江南岸展開,沿邕江南岸控制一條50~200米的生態控制帶,成為核心區最重要的綠化景觀走廊。規劃結構是“一心、一帶、六區”:“一心”指規劃的南寧市市級市民中心;“一帶”指沿邕江生態控制帶;“六區”指文娛區、市民中心區、商業商務區、體育區、居住區和休閑區。
3、柳沙半島
改旅游為居住為主
《柳沙分區規劃調整編制》于2008年2月獲市政府批復。規劃定位由“柳沙分區將成為以旅游度假為主,休閑居住為輔的相對獨立、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地區”調整為“以居住生活、文化教育為主,休閑度假為輔的相對獨立、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綜合性地區”。規劃人口規模由5.6萬調整為7.45萬。
原規劃的“一帶、一心、兩軸、兩大功能區”功能結構調整為“一帶、一心、一軸、兩大功能區”的布局形態。“一帶”仍然為沿江的濱江景觀帶,延續江北“堤路園”的建設形式,形成集交通、景觀、觀光等為一體的休閑帶;“一心”為柳沙路南段兩側的分區商業服務中心;“一軸”為30米寬的英華路,是貫穿規劃區東西向的交通主軸;“兩大功能區”分別是休閑活動區和綜合居住區。其中休閑活動區是指東面的文體活動區和西面的生態度假休閑區,綜合居住區是指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的以居住為主,教育科研為輔的居住區。
4、三岸片區
“一心、三軸、三組團”
《南寧市三岸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8~2020)》范圍東至規劃開泰路,南至邕江,西至桂海高速公路,北至青秀山管委會和仙葫開發區管委會的用地分界線所圍合的區域,總用地面積約為2.11平方公里。
規劃發展定位為建設成以居住功能為主,兼具商務辦公、休閑娛樂為輔的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高品質的城市東部濱水居住新區。規劃形成“一心、三軸、三組團”的空間結構形態。“一心”指在規劃區中部長福路與規劃十路交匯處集中設置的片區(區域性)公共服務設施中心區,主要布置商業金融、行政辦公和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三軸”,一是沿規劃長福路(鳳嶺南路延長線)向東延伸形成的東西向區域發展主軸,二是沿濱江路(靈龜路)形成的東西向城市濱水綠化景觀軸,三是規劃強調的沿規劃十路形成的片區綠化景觀軸;“三組團”主要指由長福路、規劃十路劃分而成的配套相對完整的北組團、東組團和西組團3個生活居住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