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民的“冬泳之道”
2009-2-19 17:3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亞彬
對于危機,河北省物流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劉玉民認為,“從經濟層面看,傳統發展方式是危,科學發展是機,危中尋機”。
正是基于這樣的發展理念,河北省物流集團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中,即將完成由蛹化蝶的嬗變。——編者
現代物流報:金融風暴已經影響到全球的各個行業,使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格外寒冷。鋼鐵物流是否也是重災區?作為河北省最大的國有流通企業多年前曾在困境中順利轉型,對于當前形勢,集團將如何應對?
劉玉民:2008年特別是下半年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經歷了“過山車”式行情。許多企業把上半年掙的利潤都賠進去還遠遠不夠。目前這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在加大,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生產資料流通行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在加大。在嚴峻的形勢下,我們集團各企業頂住壓力,認真研究宏觀政策,深入了解市場供求狀況,敏感把握機遇,果斷遏制損失,上半年取得了優異成績,后幾個月沒有出現大幅虧損,集團所屬企業都盈利,沒有形成新的潛虧,是歷次經濟波動中我們應對最好的一次。我們多年來追求的目標在2008年這種困難的情況下得以實現。
應對危機和挑戰,最主要的是“強身健體”。競爭力就是在經濟大波動下能夠生存下去的本領。確保自己能夠活下去,這是最重要的。如果連存活都做不到,又如何能等待下一個發展機遇的到來?企業不僅要考慮當前,還要對未來3~5年的形勢變化有個大致的預測和判斷,必須要從自身所處的產業、行業發展態勢來考慮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不能被動“冬眠”,而是要憑借自己的實力和膽識去學習冬泳。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抓住企業發展的根本,要在完善體制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強風險管控、增強創新能力、提高隊伍素質等基礎工作上下更大的功夫,優化資源配置,做好人才和資源的儲備,做優做強主業,實現企業科學發展。
從現在看,我們面臨著三方面的大機遇:一是河北省物流業加快發展與重組的機遇,為我們調整集團戰略定位,整合重組省內資源明確了方向。二是與鋼煤大集團建立更鞏固戰略合作關系的機遇,這為我們全面打造供應鏈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三是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機遇。國家“四萬億”財政刺激政策的作用將在2009年下半年顯現,中央安排的投資和各地安排的大量投資,主要集中在鐵路、高速公路、水利以及房地產等大型基建項目,需要我們能夠提供大量的長材。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項目配送業務將大有可為。
現代物流報: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很多公司都選擇了“冬眠”,為什么集團這個時候還在“擴張”,并且加大了業務規模和資源整合力度?
劉玉民:要善于化危機為機遇,力爭有所作為。對如何看待當前的危機,我們認為,從經濟層面看,傳統發展方式是危,科學發展是機,從企業層面看,固守傳統經營方式是危,創新經營是機;從經營者層面,抱殘守缺、看攤守業是危,放眼長遠、具有戰略眼光是機。我們沒有選擇“冬眠”,我們選擇“冬泳”。
目前,全球性經濟波動對物流業的影響不可低估。從資源的角度看,短缺的資源開始有所松動,為流通企業擴大資源渠道提供了機會;從市場看,一大批流通企業倒閉或退出,留出了相當的市場空間,物流業的重組勢在必然;市場開放度越高,競爭越激烈,制造業企業越需瘦身,物流外包需求越多。制造企業流程再造、物流外包、整合供應鏈這些市場需求變化,必然推動物流業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
日前,商務部提出將采取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其中提出:促進流通企業發展,降低消費成本。支持大型流通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做大做強。而河北物流業一直缺少大型物流企業集團,物流行業尚處于發育階段,包括河北省物流集團在內的物流企業,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多問題: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企業整體運作仍處于物流供應鏈低端,服務內容仍顯單一,盈利空間小,有效服務網絡不足,缺少資金,物流設施和技術水平仍需提升等。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國際物流巨頭的覬覦,河北省物流業如不盡快做大做強,將面臨著市場被蠶食、企業被兼并擠垮的風險。
現代物流報:“冬泳”中的河北省物流集團,會不會出現資金方面的壓力和風險?有無應對之策?
劉玉民:現階段企業經營的資金安全性、流動性,高于盈利性和擴張性。我們不會賭市場。要吸取其他企業教訓,要防止由于資本實力與企業規模失衡,導致資金鏈斷裂。公司的規模擴張必須與財務控制同步發展。一是建立經濟運行月報告制度,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加強資金管控。加快資金周轉,保護資金鏈安全。三是要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建立以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報表分析和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四是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強化重大事項和關鍵環節的管控。
今年,要完成集團制定的目標任務,資金需求量很大。因此,資金保障是關鍵。
一是要開展股權性融資;二是要廣泛聯系各金融機構,廣開門路,爭取資金支持,繼續用好保兌倉、倉單質押等融資形式,通過動產、應收賬款等方式,解決貸款抵押瓶頸問題,千方百計擴大融資規模。三是要積極利用政策性金融對生產資料流通設施建設的支持,解決建設項目資金缺口。
此外,還要加強精益管理,降本增效。開展對標挖潛活動。貫徹從緊的原則,加強成本費用的預算管控。嚴格工資總額管理,堅定不移地執行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政策。
現代物流報:與其他公司以銷售產品為重點不同,你們一直以來都在關注“供應鏈經營”,并且在2008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對此您有何經驗或感受?
劉玉民:供應鏈經營模式是在集團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先進經營方式,我們與鋼廠進行供應鏈合作,加快了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效率和利潤率,為增強企業話語權打下了基礎。依托供應鏈才能打造產業鏈,進而提升價值鏈,必須堅持和發展這一有強大生命力的經營模式。
與大集團合作共同打造供應鏈。一是要講誠信,不能市場賺錢時天天跑,賠錢了,躲得遠遠的,不可能有長遠發展。二是要有肯吃虧的意識,主動為生產企業排憂解難,要想合作伙伴和客戶之想,急合作伙伴和客戶之急,相互幫助支持,共渡難關。 (下轉第6版)
□本報記者王亞彬
(上接第3版)
現代物流報:我們知道河北省物流集團的主營業務是以鋼鐵、煤炭為主的生產資料流通業,您認為,未來河北省物流集團在市場競爭中前景如何?
劉玉民:鋼鐵產業是一個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很大的行業,前幾年,由于我國鋼鐵需求量的增加,導致鋼鐵生產能力的迅速擴張,但是產業上游的鐵礦石資源掌握在國際礦業巨頭的手中,形成了壟斷,鐵礦石資源就成為鋼鐵產業的瓶頸。在需求旺盛的條件下,鋼鐵制造業就會成為新的瓶頸;近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下滑,鋼鐵需求量迅速降低,部分鋼鐵企業減產限產,市場價格走低,產業價值核心區域就會進一步下移到客戶終端。但在商品總量供過于求的市場形勢下,下游銷售終端會長期構成行業的瓶頸。這也正是河北省物流集團作為河北省最大的鋼鐵貿易商存在的基本條件。
目前,社會上對流通行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有著不少誤解,大多數生產資料流通企業是在 “夾縫中求生存”,我認為,流通企業的社會功能是社會化分工的結果,符合產業專業化經營和更經濟高效的內在經濟規律。毫無疑問,鋼廠可以建立自己的供、產、銷和售后服務的企業,包辦產業鏈條各個環節的功能,但是需要大量額外的投入進行銷售網絡的建設,同時大大加大庫存資金的占用,拉長貨款的回籠周期。
此外,鋼廠的優勢在于其對生產的管理。流通企業一頭連著鋼廠一頭連著千千萬萬的終端用戶,是聯系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事實上,流通商承擔著鋼材庫存60%以上的社會庫存,這種蓄水池作用客觀上加快了生產企業的資金回籠周期,減少其資金占用規模,也保障了用戶生產需求,減少了用戶的原料庫存占用。更主要的是流通企業承擔了產品行情變動的價格風險,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減緩產品價格季節性波動,維護了產品價格的平穩。
另外,流通企業與用戶聯系緊密,掌握著用戶的真實需求,可以幫助鋼廠快捷地掌握市場信息,所以,我們與鋼鐵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不是單純買和賣的關系,更不是博弈的對手,共同的服務對象是終端用戶。要在長期合作聯盟的基礎上,憑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優勢,取得成功獲得盈利。
現代物流報:成品分銷物流是鋼廠外包最多的一個環節,因而也是物流供應商參與的最大一塊市場。但目前鋼廠仍以直銷為主,那么在上下游鋼廠、煤礦等巨頭競爭和合作中,集團如何定義自己的角色和優勢?提供服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劉玉民:大型專業化物流企業相比鋼鐵生產企業自身銷售系統有著特殊優勢,這種優勢體現在專業化和綜合性的服務上。集團的特色在于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包括信息、資金、物流等,以此來實現對鋼鐵產品生產商的增值服務。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市場上下游的不斷擠壓,大型生產資料流通中間商壓縮的趨勢使分銷渠道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與河北省上億噸的鋼鐵產能相比,集團現有銷售規模較小,市場占有率有相對下降的趨勢,同時鋼鐵、煤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向整合營銷渠道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結合生產資料流通行業特性以及集團現有的優勢,我們把物流集團幾年內定位于供應鏈服務商、重點工程項目配送服務商和中小流通企業聯盟的領導者。通過供應鏈管理、規模經濟,取得核心競爭力。
具體講:一是上控資源。對集團來說,上控資源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貨源。一方面,通過參股等合作形式,抓好“源頭性”資源開發,實現源頭性資源貿工一體化。通過為生產企業提供上游原材料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與生產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取得生產企業的貿易代理權、產品包銷權,取得供應鏈管理中的主動權。二是下建網絡。現有的分銷網絡直接構成了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構建銷售網絡的有效途徑主要有:通過物流園區建設構建工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一體化、上下游企業互補互促的大型生產資料流通基地,從而形成產業密集效應、輻射效應和放大效應。還有通過提供加工、配送服務做長產業鏈,增加增值空間。
現代物流報:近年來,河北省物流集團先后為20多個鐵路、高速公路、水利、石油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配送物資效果顯著,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體會。
劉玉民:重點工程項目物資配送,是我集團幾年來重點探索的領域。
首先,由于工程項目配送市場進入有一定門檻,要求品種規格較多,單一品種需求數量少,某個鋼廠不愿意或做不了,物流集團可以集合各鋼鐵企業品種的資源優勢,同時又具有小型貿易企業沒有的價格、數量、信譽優勢,決定了我們在這個領域有獨特優勢。其次,工程項目配送材料通過招投標方式定價,價格透明、穩定,避免了灰色交易和腐敗行為,適合國有企業運作,特別是在市場價格波動的情況下,由于配送材料與公司庫存材料的價格對沖,價格上漲時可以用低價位庫存保障工程需要,價格下降時,仍然可以投標價格取得穩定利潤,因此,即使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仍然能夠較好地釋放價格風險,把經營風險把握在可控范圍內。在2008年下半年鋼材市場價格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由于事前我們把資源分配到各投標項目中,不但銷售量沒有受到大的影響,而且取得了較穩定的收益。
國家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投入4萬億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集團貿易與工程配送互動的經營模式具有更為廣闊的運作空間。
現代物流報:最近,在河北省第十一屆人代會上,省長胡春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同時鋼鐵生產企業的銷售模式正在發生轉變,比如河北鋼鐵集團整合營銷機構等,這對物流企業來說,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劉玉民:在產品銷售方面,國家剛剛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規范鋼材銷售制度,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這是一大利好信息。要結合鋼廠產品結構,大力開發市場。集團出臺政策鼓勵下屬企業擴大省內企業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與生產企業形成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針對鋼鐵集團營銷體制變化,實施營銷適應性調整。同時還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強在國家重點水電、鐵路、高速公路和核電建設項目的物資供應業務,獲取穩定的經營利潤。
在資源整合方面,集團面臨著政策性的大機遇即河北省物流業加快發展與重組的機遇。在河北省第十一屆人代會上,胡春華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五個方面,其中首先講到大力發展服務業,第一條就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河北省國資委已經把加快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作為今后加快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點。整合相關物流設施,全面促進產業轉型,逐步在鋼材、金屬制品、煤炭、醫藥、化工領域形成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專業化物流中心。這為我們調整集團戰略定位和整合社會資源明確了方向。要在控制風險,保證不虧損的情況下,在穩定與原有資源渠道、市場渠道的基礎上,主動調整經營結構,搶抓市場,整合銷售網絡及客戶資源,獲取戰略性資源,將有助于我們完善物流設施和網點建設,從而為客戶或合作伙伴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務,有助于雙方構筑更加牢固的供應鏈關系。
因此,要見事早行動快,善于把機遇變為實實在在的商機,大力拓展資源渠道,獲取戰略性資源,就能使企業在下一輪發展中處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