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體化困境:兩快速路差數公里連不起來
2009-2-17 14: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省兩會今天結束,在此次會議上,珠三角規劃綱要的推進和落實成為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代表們紛紛圍繞綱要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從珠三角交通設施一體化、油氣電同網同價、環保整治的協力推進,到粵港澳世界級都市圈的打造等,這些代表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不僅將改變珠三角的未來,也將為全國的科學發展提供示范。為此,本報近日派出采訪組,實地走訪珠三角,既尋問題、找差距,也希望能為廣東全省正在推進的落實綱要行動提供思路和借鑒。
走馬珠三角地區,記者發現三大問題成為橫亙在珠三角地區交通一體化面前的障礙。
首先,即便在經濟如此發達的地區,由于跨區域規劃缺乏,記者也“意外”發現了不少斷頭路,而這歸根到底在于珠三角內部規劃各自為政,延緩一體化進程;此外,內部城市間內耗過多區域之間未能考慮到有效銜接,使交通一體化無法實現;最后,在寸土寸金的珠三角地區,征地拆遷難,成為交通建設工程中的硬骨頭。不少軌道交通的業內人士均表示,“盡管各地政府都為此努力,但往往最拖延工期的,就是征地拆遷”。
三大怪象凸顯交通一體化困境
廣佛兩快速路就差數公里就是連不起來
走馬珠三角經濟最發達地區,“斷頭路”成了一大怪象。雖然地市內部道路修得寬暢明亮,但地區之間卻“藩籬”重重。廣州內環路是環繞廣州的快速路,佛山的一環路是佛山的快速路,兩條快速路之間就差數公里,卻不能連接起來。省人大代表、佛山南海區副區長區邦敏說:“不要小看這數公里滿布紅綠燈的缺口,這不但給兩地居民帶來了不便,而且讓人感覺到廣佛同城化的力度不夠。”而與南海相鄰的順德對外交通似乎也不那么樂觀,尤其是廣佛之間路網銜接不足引發的矛盾日益暴露。順德被比喻為“鐵桶”:北上廣州連接不通,東向番禺全部堵死,南下中山無路可走。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的排頭兵,順德境內僅有11公里的高速公路,與中山、江門、廣州的快速道路連接幾乎全部止于順德境內。
一體化交通建設中屢屢出現“一頭熱一頭冷”的怪象。輕軌被喻為同城化的最便捷的快速通道,然而記者卻發現,在珠三角一體化中被給予厚望的輕軌卻遭遇尷尬:省上熱,個別地市冷;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地市熱,經濟發達的個別地市冷。“一些地市把輕軌站點設在了城市的邊緣地區,這樣輕軌如何能發揮快速連通的作用?”省政府某主要領導感嘆,這樣的局面讓他有些意外。
一棟別墅補償50萬元,可一間超過20年的平房,房東開價卻要80萬,征地拆遷中的種種怪象,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佛山市順德區政府本月8日公布的信息顯示:由于部分住戶不合作,太(原)澳(門)高速公路和廣珠輕軌工程的拆遷被拖延近半年。其中倫教三洲17戶簽了協議,但收錢后不肯搬。太澳高速公路是珠三角地區拖延最久的國家重點工程之一,原計劃2007年通車,然而直至今日,能否按新的完工期限———明年上半年建成,建設者還有疑慮。“征地拆遷是工程中的硬骨頭。”不少交通建設界人士均表示。
三大難題考驗交通一體化
只要沿線一間屋沒拆工期就得延后
三大怪象透露出交通一體化三大難題。
如何進行交通一體化的規劃是擺在珠三角地區的首道難題。省委主要領導表示,推動珠三角城市一體化的突破口在于廣佛同城化。而被給予厚望的廣佛間的“斷頭路”怪象值得決策者深思。按照《綱要》要求,“使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亞太地區最開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并且提出規定動作———2012年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要達到3000公里。珠三角各地市內部道路修得寬暢明亮,而跨區道路未能有效銜接,交通一體化無法實現。如何打破區域之間規劃的“藩籬”,做到珠三角地區骨干交通體系的統一規劃?成為破解珠三角交通一體化的最大難題。
珠三角第二大難題在于如何減少區域間內耗。廣東省提出了軌道交通的“三環八射”線網格局,這一線網布局建成后,珠三角9個城市將一“軌”網盡: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1小時內9個城市可以互相通達,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這就要求珠三角地區各地市必須整合資源,減少內耗,避免同城化中“一頭冷一頭熱”的怪象。
廣珠西線二期是珠三角地區建設高速公路的“樣本”,折射出征地拆遷的難題。在廣珠西線二期沿線路段,省、市、區已多次召開協調會,沿線各級政府也一路綠燈,重點保障,“但受征地拆遷等困擾,只要沿線有一間屋子沒有按時拆,工期就得延后,”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拆遷延期,公司每天財務成本要多支出100萬元,而已使原計劃58億元的投資增至70億左右。業內人士分析,如何既確保《綱要》規定的3000公里高速公路如期完工,同時又能在保障沿線拆遷居民和施工單位的利益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是對新開工高速公路工程的一大考驗。
三大難題亟待破題
城市之間應該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
如何破解珠三角城市間的規劃“藩籬”?廣東省交通廳廳長何忠友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珠三角地區的交通一體化首先要實現規劃一體化。當前珠三角地區的交通建設和運輸明顯存在不同運輸方式和不同行政區域各自為政、資源分散的問題,必須從交通一體化的高度重新審視各運輸方式和各行政區劃的交通規劃。實施區域交通規劃一體化,要求對已有的各交通專項規劃進行修編和優化,打破行業條塊分割和行政區劃限制,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融合,以及時間和空間上的銜接。同時在規劃層面上加強各項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的技術標準、建設時序、換乘方式等方面的銜接。為此,廣東將利用“外腦”,以世界的眼光,高起點、高標準做好珠江三角洲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建立珠三角地區跨地區、跨部門的交通規劃協調及決策機構,機構由省直各相關部門組成。
如何破解珠三角城市間內耗?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教授認為,如此規模龐大的交通建設體系應該由行政體系來推動和促進規劃實施,但前期規劃必須由各城市商討出各方都能同意的最佳方案。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馬向明教授建議,城市之間應該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把利益融在一起,甚至可以組成合資公司市場化運作,最終按照各自的投資比例分配利潤,這樣才會提高各方積極性,籌集資金也更容易。
未來4年內,珠三角新開通高速里程要相當于過去21年近一半里程,在寸土寸金珠三角動工,決策者將如何直面征地拆遷難題?何忠友介紹:根據2008年5月廣東省政府《關于加快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經省政府同意,省交通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廳等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著力解決當前影響加快推進我省高速公路建設的關鍵問題的通知》、《廣東省加快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獎懲激勵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可操作性措施,破解了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審批、用地材料申報、加快征地拆遷、開工建設等難題。
本報記者景小華通訊員粵交綜粵交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