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依然是重中之重
2009-2-11 20: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今年首月宏觀經濟運行數據,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5月以來,CPI增幅連續9個月回落。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3%,較去年12月繼續回落了2.2個百分點。
CPI和PPI兩大指標漲幅雙雙繼續下行,說明物價走勢整體趨低,經濟運行局勢依然較為嚴峻。而同時,另一些訊號也在向市場傳遞信心。
春節消費反彈難改通縮趨勢
今年首月CPI漲幅較低,固然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但同比僅1%的漲幅與去年同月的7.1%相比,形成鮮明的落差。特別是考慮到春節這一傳統消費熱潮因素也未能使CPI漲幅回升,緊縮趨勢更加明顯。牛年春節相對較早,節前置辦年貨、商家促銷的時間恰逢1月份,社會消費需求一般都較為旺盛,按慣例會拉動CPI上漲。1%的1月CPI漲幅,說明季節性反彈動力不足以改變整體通縮趨勢。
另有專家分析,雖然近期的北方干旱會對下一季的糧食生產產生不利影響,但其對當前糧價影響不明顯,短期內更不會在CPI漲幅回升上有所顯現。
位于上游的PPI則反映出當前工業品的需求量和下游市場的活躍程度。1月份PPI下降3.3%,其中有節日工廠停產壓力的作用,但就總體而言,這一數據顯示出下游產業需求縮減、開工不足的基本面。
市場信心平穩 回穩信號漸顯
雖然兩大物價指標傳遞出通縮風險,但市場普遍反應穩定。昨天,因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兩項數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鼓舞A股繼續大幅上行,當日滬深股指漲幅均達到2%左右。
而結合近期另一些經濟運行數據,則不難判斷人們對于經濟發展預期向好的信心不變。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5.3%,比上月上升4.1個百分點,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二個月回升,說明我國經濟從低谷逐步回升的態勢正在形成。
同時,近期部分生產資料價格已經止跌回升,鋼鐵、水泥、鋁及有色金屬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說明前期的工業品滯銷庫存已經得到逐步消化,且生產需求依然存在。
石化行業方面,石腦油等化工生產原料出現價格回升,乙烯等基礎化工原料需求反彈。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內不可能回到去年早些時候的歷史最高水平,但從環比角度來看,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未來PPI負增長的態勢。
專家認為,當前出現的這些積極信號,很大程度上來自宏觀政策對市場信心的支持。考慮到政府“保增長”宏觀政策顯效往往有一段時間的滯后期,業內人士樂觀判斷,伴隨宏觀政策逐步顯效,我國經濟回穩的信號將會更加明顯。
短期內CPI可能延續低位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預測,未來幾個月,CPI、PPI數據可能還會延續低位。
業內人士認為,全球金融危機拖累實體經濟,導致有效需求不足,是CPI、PPI持續走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應對通縮風險,拉動需求是當務之急。
要拉動需求就要刺激國內消費。專家建議,應該通過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如通過實施新的減稅計劃,改變目前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向政府傾斜、財富越來越向國家轉移和集中的趨勢、積累率遠遠高于消費率的現實,真正實現“藏富于民”。
另一方面,盡快建立符合全社會需求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支撐。專家建議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以及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穩定居民預期,增強消費信心。
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預期未來經濟形勢惡化引致失業率提高與預期收入下降是其調整消費行為的主要動因。因此,對于當前而言,就業保障尤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大學生就業,相關部門也針對企業裁員出臺各種措施,千方百計保就業,這些長遠而言對經濟回穩也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