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鋼材市場四大特征猜想
2009-2-10 4: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赟
2009年,鋼鐵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不發生大的意外,預計新一年內鋼材需求難有明顯好轉,企業進一步減產,市場價格同比下降,相關企業要準備應對更緊的日子。對此,筆者預計2009年的鋼材市場有四個特征:
特征之一:鋼材市場消費難以迅速好轉
受房地產降溫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08年,鋼材消費需求顯著減弱。據統計,1~10月份累計,全國鋼材表觀消費量為44826萬噸,同比增長6.4%,比2007年減速12個百分點。另據測算,2008年前10月全國鋼材消費指數為同比增長10.8%,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0個百分點。
預計進入2009年以后,國內外經濟進一步減速。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美發達國家將陷入經濟衰退,中國經濟增長幅度回落到7.5%左右。
從消耗鋼材的最主要終端商品來看,住宅銷售繼續疲軟。因為導致目前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最主要因素,并非有關部門前段時期緊縮銀根,而是價格漲得太高,漲得太快了,極大地抑制了潛在的剛性需求(自住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釋放。由于全國住宅價格至今尚未能回歸到合理價位,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消費者依然以觀望為主,即便是繼續降低貸款利息也是如此。住宅銷售不出去,嚴重積壓,勢必抑制2009年新的房地產開工面積。
在鋼材消耗的另一個大戶汽車行業,新一年內汽車產銷預計亦不理想。主要是世界范圍內財富縮水和資產減記,貨幣購買力急劇下降。可以說,繼住宅市場倒下之后,金融海嘯對實體沖擊的下一個主要對象就是汽車行業。面對全球汽車市場的大幅萎縮,今后會有一批汽車企業熬不過“冬天”而倒閉,甚至包括巨大的跨國公司企業。國內一些城市越來越多的汽車行駛限制和燃油稅的征收,也會對汽車銷售產生一定的沖擊。估計2009年很有可能是本世紀以來汽車市場最為困難的一年。因此在該年度內指望汽車行業拉動鋼材需求是不現實的。
在2009年,預計中國鋼材需求結構中,出口量的下降更為明顯。雖然有關部門調整了出口關稅,但由于中國主要出口地區陷入經濟衰退,需求總量縮小,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普遍抬頭,有可能完全抵消關稅調整所產生的好處,導致2009年中國鋼材出口環境更為嚴峻。對此不可盲目樂觀。預計全年鋼材出口量低于6000萬噸,比2008年下降10%左右。
綜上所述,2009年中國鋼材需求難有迅速好轉。預計全年鋼材表觀消費量不會超過6億噸,比上年增長10%以下,呈現繼續減速局面。
特征之二:鋼鐵企業繼續削減產量
需求的旺盛必將導致生產和投資的增加,而需求的下跌則必將導致生產的降低。2009年國內外需求減弱的大環境和低迷的價格水平,將使得前期膨脹起來的生產能力失去服務對象,逼迫國內鋼鐵企業繼續削減產量。如果按照2008年9、10兩個月的平均月度產量推算,假設今后鋼鐵企業不再加大減產力度,2009年中國鋼材產量也不會超過55000萬噸,同比降幅在5%左右,出現十數年來的首次年度下降。
特征之三:鋼材銷售競爭進一步加劇
一方面,需求的低迷迫使鋼鐵企業減產,使得現有產能不能充分釋放;另一方面,鋼鐵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依然增速不減,反而進一步提高。據統計,2008年1~10月份累計,全國黑色金屬冶煉及延壓加工業實際完成投資同比增幅為26.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12個百分點。在國內外經濟雙減速、鋼材需求增長勢頭回落確立的情況下,中國鋼鐵行業投資呈現更為強勁增長局面,這意味著中國鋼鐵行業的整體產能還在膨脹,新的供給還在增加。也就意味著2009年內中國鋼材產能更為過剩,總體市場供求關系更為寬松,引發更為激烈的銷售競爭。
激烈競爭的結果,將會有一批劣勢企業被淘汰出局,從而推動鋼鐵行業,包括生產和貿易兩個方面的重新 “洗牌”,實現兼并重組。不要指望經過此次 “寒冬”之后,全行業所有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能夠毫發無損地全身而退。
特征之四:價格壓力有增無減價格水平同比下降
發達國家可能發生嚴重經濟衰退,極大沖擊全球鋼材需求。目前為止,美國金融海嘯形成的“黑洞”究竟有多大?到底需要“吞噬”多少救市資金?最終會對實體經濟,也包括鋼材需求產生多大的沖擊?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清楚。繼次級貸款危機后,還有可能出現信用卡消費的新麻煩。近來美國問題銀行數量激增。
隨著金融海嘯掀起的波浪越來越大,對于實體經濟的沖擊效應也在逐步顯現。經合組織最近警告,發達國家將面臨嚴重經濟衰退,失業人數大量增加,金融機構出現更多的壞賬。受其影響,2009年內汽車、住宅、家用電器等鋼材終端產品消費能力進一步減弱。
由于銷售急劇下降,美國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也陷入了困境,歐盟、日本、韓國的汽車業也遇到了麻煩。最近,日本宣布在本財政年度內削減汽車產量170萬輛,約占計劃產量的8%。在經濟發達國家住宅出了大問題以后,如果汽車業再被金融危機壓垮,那對于世界鋼材消費來說,無疑是一場真正的“災難”。這是一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也是今年國內外鋼材行情最沉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