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應用下鄉推動信息下鄉
2009-12-8 23: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文亮
盡管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涉農信息資源及應用開發整合滯后、管理機制和長效發展機制不健全、對農民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農村信息化的供給主體缺位,這些問題也隨之浮現出來,成為制約廣大農民享受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務的桎梏。如何充分挖掘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價值,讓農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使廣大農民和信息化服務企業都從中獲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問題。
山東青島聯通膠州分公司開展的“寬帶服務下鄉”活動也許能給我們答案。在他們的宣傳、培訓、推薦下,膠西鎮的土豆種植人及專業合作社都認識到了網絡的重要性,買了電腦,拉了寬帶,既通過互聯網學習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又利用網絡聯系客戶進行銷售,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全鎮已有10萬噸土豆找到了買主。
農民是最講求實效和實惠的一個群體,“村村通”再好,“信息下鄉”再棒,如果農民看不到能給自己帶來的利益,就怎么也不會迸發出使用的熱情。因此,要讓農村信息化“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應用服務,讓農民獲取有用的涉農信息,直接幫助其生產和銷售,這才能讓農民“想用”,而在“想用”以后呢,還得“易用”,對于不具備高深的信息技能的農民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農業信息化應用種類繁多,農產品供求信息查詢、產品展示、遠程教育、電子商務等信息應用都需要一個統一展示的平臺。
據農業部信息中心統計,全國的農業網站已超過了2000家,這些網站普遍存在信息不豐富、功能不全面的問題。運營商可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內容整合優勢,建立先進的農產品網絡信息發布、交易平臺,農業信息服務網站還可包含網絡農業商務信息服務、農村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更豐富的服務和應用。
“易用”的另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最后一公里”,即如何有效地解決信息化到戶問題,其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終端的購買和使用。由于農民的收入水平低,信息終端的操作能力也較低,讓農民一下子拿出幾千元購買電腦上網,在短時間內熟練使用互聯網是不現實的。這就決定了信息終端需具有經濟化、多樣化,滿足 “易學、經濟、雙向、可靠”等特點。目前已經出現的 “寬帶+電視+機頂盒”的IPTV網絡點播方式操作簡便,無需花大錢添置大件設備。而從長遠看,能通過觸摸屏幕進行操作,整合電腦、手機、電視和電話等功能的交互式多媒體終端更能滿足農民的信息化需求。運營商應加強對客戶信息需求的研究和專用終端技術標準的研發,建立與終端生產廠商的深度合作關系,開發出適應農民需求的定制終端。如中國移動與終端廠家攜手開發出了基于無線網絡的 “農村信息機”。通過農村信息機,農民可查詢、發布農副產品市場、勞務、養殖技術等農業便民互助信息,這些應用已在很多地區開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