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西部大開發十年與四條基本經驗

2009-12-7 14: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999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各省市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近十年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一批龍頭骨干企業逐步成長壯大,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特色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1999~2008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由1.53萬億元增加到5.83萬億元,年均增長16.0%,占全國GDP的比重由17.2%提高到19.4%。 
  
1999年,西部地區三次產業結構為23.7∶41.0∶35.3,2008年,西部地區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5.6∶48.1∶36.3,不斷趨于優化。近十年來,第一產業在總量增加的同時,所占比重下降了8.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上升了7.1個百分點,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在比重持續提高的同時,質量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重點行業來看,能源、化工、裝備、冶金、農產品加工、特色旅游等已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西部地區在全國能源化工和部分原材料生產基地的地位不斷鞏固。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迅速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依托特色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已經形成了一些在全國具備較強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甘肅、云南的鉛鋅、四川的釩鈦、內蒙古的稀土、青海的鉀肥、貴州的磷肥等原材料工業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新疆、青海、陜甘寧、川渝等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黃河上游、長江上游水電基地,陜北、蒙西、寧夏和云貴等煤電基地建設加速推進。西部地區獨特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使一批旅游景點逐步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精品。 
  
與此同時,產業園區正逐步成為特色優勢產業的重要承載地。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加快產業集群化和園區化集聚發展的步伐,各類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發展迅速,成為招商引資、擴大出口、增加就業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地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增長極。四川省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38個省級開發區。重慶市擁有各類工業園區43個,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比重達到50%左右。甘肅省內各類開發區、示范區119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36個。新疆自治區國家級開發區8個、省級開發區10個,還有一批正在逐漸形成的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西藏目前形成四園一區的園區布局,其中包括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批龍頭骨干企業逐步成長壯大 
  
隨著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一大批富有創新活力、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骨干企業迅速成長壯大,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陜西省的延長石油集團、有色集團、煤業化工集團等8家企業即將邁入超千億元的特大型企業集團行列。四川省培育形成了以攀鋼為核心的鋼鐵集團、以一汽成都基地為核心的汽車集團、以東電和二重為核心的重大裝備制造聯合體等等。廣西涌現了柳工、玉柴、柳鋼等一批對全區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西部大開發中,寶鋼、首鋼、神華、中糧、華潤、國電、華電、東方電氣、五礦集團、北車等百余家中央企業參與建設,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開始入駐西部地區,這些大企業、大集團成為促進西部地區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推動力量。 
  
科技創新基礎正逐步增強 
  
目前,西部省區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3個,占全國的15.6%;省部共建實驗室15個,占全國的34%;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3個。到2008年底,西部共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個,占全國的20.6%;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站39個,占全國的37.1%。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對外經濟貿易快速增長,貿易順差持續大幅增加。 
  
2008年,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達到1068億美元,同比增長35.8%,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高于東部地區19.5個百分點,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長23.2%,占全國的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到4.2%。 
  
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發展勢頭良好,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8年底,西部地區累計設立中外合資、合作及外商投資企業近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累計達到403.57億美元。十年來,西部省市通過境外投資方式設立了近1000家境外企業。 
  
十年開發取得四條基本經驗 
  
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正確決策,得益于西部地區各級政府的有力推動,得益于西部地區各行業、企業的努力奮斗。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基本經驗主要有以下四條: 
  
第一條,充分立足地方特色和優勢,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體系。 
  
近年來,西部地區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地緣和資源優勢,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條件和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道路,取得了顯著成效。四川省主導產業的選擇經歷了從注重量的五大支柱產業到注重質的四大優勢產業,再到確立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電力、油氣化工、釩鈦鋼鐵、飲料食品、現代中藥等優勢產業和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生物工程以及新材料等潛力產業(即7+3)為工業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思路。 
  
第二條,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用好用足促進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在規劃指導、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優惠性政策措施等方面對西部地區發展給予了重點支持。如國家主要科技計劃在西部的投入由2000年的4.17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6.15億元;將西部地區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補貼從其他地區的40%提高到50%等。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將國家的支持政策與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密切結合,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第三條,緊緊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重大機遇,抓好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基地建設。 
  
近年來,西部各省市從工業化、城市化初期的客觀實際和經濟發展要求出發,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紛紛出臺了一些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積極引進和建設了一批帶動性較強的重大項目和產業集群。重慶市爭取了中鋁集團的80萬噸氧化鋁,中石化的30萬噸醋酸乙烯等項目,培育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新興裝備制造等9大新興產業集群。四川省抓住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機會,加強與東部省市合作共建產業園區。這些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園區,已經成為西部地區提升特色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第四條,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促進產業加快發展。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西部地區始終非常重視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行動。在產業選擇的過程中,優先考慮與本地特色結合比較緊密的綠色產業,實行嚴格的行業準入標準。如云南省下發了《磷礦采選行業準入條件》、《黃磷行業準入條件》等,強化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準入管理;青海省出臺了《關于推進青海高耗能產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加強對重點產業發展的規范和指導。 
  
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加大企業節能減排和技術改造力度,推行清潔生產,注重資源綜合利用,加強污染集中治理,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如云南省專門制定并出臺了清潔生產的相關管理辦法,寧夏在冶金、化工、建材、造紙等行業實施了一批循環經濟項目。西部各省區市把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建設工程同發展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