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信息化向企業內部滲透
2009-12-29 23: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我國裝備制造業也未能幸免,2009年年初經歷了近幾年來制造業發展的寒冬。在國家擴內需、保增長方針的指引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國裝備制造業從二季度開始逐漸企穩回升,增長速度逐月提高,到2009年年底,全年機械工業總產值增長速度有望達到12%以上; 但出口仍然處于下降的態勢,預計全年出口增幅在-15%左右。裝備制造業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依然能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一方面得益于國家一整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汽車工業和農機工業最明顯),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認這幾年來裝備制造業在連續六年的高速發展中,自身的實力和競爭力有所提高。與一大批受出口驟減的影響而難以為繼的行業和企業相比,裝備制造企業雖也受到較大影響,但還能維持正常生產,有些企業還保持了較高的增速。考察一些裝備制造企業這幾年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化既是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保障,也是化解危機的重要手段。
無信息化無發展
裝備制造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經過這些年的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建立起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再到營銷、服務,到企業全面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和環境,可以說這些企業離開信息化,將無法運轉,更談不上發展了。
在前些年國家科技部門CAD應用工程、CIMS推廣應用、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等的大力推動下,裝備制造企業的研發、設計已普遍應用了計算機輔助技術,深入應用的效果正在顯現。二維CAD已普及,三維CAD也有相當部分的企業應用,一些企業還開展了仿真、虛擬設計等技術的應用。一些企業已在“甩圖板”、“甩圖紙”的基礎上,將CAD、CAPP、CAE、CAM集成,實現“無圖紙”生產。研發設計環節計算機輔助技術的廣泛和深度應用,使裝備制造企業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縮短了研發周期,快速響應市場得以實現,提高了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研發環節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還使裝備制造企業的研發成功率提高,減少了研發過程中的實物試驗次數,從而大大降低研發費用,加快了研發速度。
裝備制造業與其他制造業的區別,在于裝備制造業的產品本身(除極個別產品外)必須融入信息技術,使產品成為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產品。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系統自不用說,智能化工程機械、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連鑄連軋生產線、大型石化成套裝置、轎車等等,無不都是大量應用信息技術的產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時代,裝備制造業的產品沒有信息技術的融入,就沒有競爭力,就沒有市場。可喜的是,這幾年裝備制造產品加快了智能化、數字化的步伐,競爭力有所提高。
信息化向企業內部滲透
為了滿足用戶不斷變化和升級的需求,裝備制造企業的制造過程必須適應個性化、柔性化的要求,制造過程大量應用了各種信息技術。作為其中一個標志,我國數控機床的產量大幅提高,已經達到12萬臺,機床的數控化率大大提高,國內數控機床的市場占有率也從前幾年的不到30%,提高到50%以上。數控機床在用戶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機床保有量的數控化率不斷提高),對數控機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推動力。制造過程的自動線、裝配線上應用信息技術的比重不斷加大,生產物流和進銷存環節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企業全面管理,從財務、生產作業計劃到客戶關系管理,裝備制造企業應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已相當普遍。ERP的應用面進一步提高,更趨理性。在前幾年應用ERP效果不夠理想的陰影下,裝備制造企業對ERP的應用心存疑慮,但也增添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很多企業從自身企業的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而不是跟進和追風。ERP系統的選用,有的企業先做戰略和管理咨詢,確定戰略和管理模式后,再選用適合企業的ERP系統; 有的企業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不追求系統的龐大和完整,而是從實效出發。因而,從近期ERP實施效果來看,有所改善,信心有所提高。
電子商務對裝備制造企業而言,并不是當前信息化的重點,這與裝備制造業離散型制造的產業特點有關。但裝備制造企業在銷售、服務環節應用信息技術的熱情并不低。不少企業已建立起銷售、服務的信息系統,為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服務水平、提升企業形象,發揮了重要作用。相對而言,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則是鳳毛麟角了。裝備制造企業當前的突出問題是,供應鏈不夠順暢、有效,處于脫節、低效的狀態。供應鏈管理優化,離開信息化簡直是不可想象的,而這又是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的一個重點,是裝備制造企業提高利潤的重要源泉,急待引起企業的重視和各方面的大力推動。
也有不少裝備制造企業,對信息技術比較敏銳,開始采用一些單元技術,如商業智能(BI)、知識管理(KM)、制造執行系統(MES)、并行工程(CE)等。有的企業也在考慮應用SOA解決企業信息集成的問題。就企業信息集成而言,還是當前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少企業反映,在企業實現技術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的集成中,缺乏一個較好的PDM。有的企業自行開發所需的PDM或是采用現成的PDM產品,但并未實現無縫集成,依然要用手工來生成所需的數據。
不論信息化的效果是否理想,金融危機的到來,如果沒有信息化的積累效應,裝備制造企業遇到的困難將被放大。恰恰因為有了信息化的手段和成果,2009年中國裝備制造業抵御和化解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一部分負面影響。效率和效益是化解金融危機的利器,信息化基礎則為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基本保證和有效手段。無論是研發設計環節還是生產制造環節,信息技術和成果為企業降低了開支、提高了市場響應速度。產品的信息化,為企業保證原有市場份額和進一步擴大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