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安徽公路抗御洪災能力凸顯

2009-12-23 14: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肆虐的洪水終于被"馴服"了。從8月2日起,安徽結束了全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響應,淮河流域全線"解除警報"。 
  這是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于1954年的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干流全線超過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過保證水位或歷史最高水位。與1991年、2003年和2005年的比較,2007年淮河流域降水呈現出明顯特點,一是降水非常集中,降水強度超過2003年;二是強降水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中游降水超過2003年;三是強降雨覆蓋的面積接近2003年。此外,皖南山區強降雨量也超過歷史最高紀錄。但與歷史上的洪澇災害相比,今年公路受損情況卻明顯減少。 
  安徽省公路局的統計顯示,今年洪災期間,全省國省道水毀損失8000萬元,農村公路水毀損失4。5億元。與2003年洪災相比,國省道干線水毀損失減少4億元,農村公路水毀損失減少2億元。 
  全省路網建設為抗洪提供了巨大的交通支撐。暴雨連綿,洪水肆虐,安徽所有運營中的高速公路卻巋然不動,暢通無阻。國省道雖然不少受到了洪水影響,但除了山洪暴發的個別區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毀壞,成為保衛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通道。 
  一條條水泥路悄然延伸到田間地頭,為鄉村防洪保安,增添了大批新"動脈"。不少百姓再不用在泥濘中轉移了。運送人員、物資,車輪順暢了許多,抗洪節奏隨之大幅加快。淮南毛集實驗區農村公路在汛期轉移安置災民近3000人,運送各種救災防汛物資100余噸,成為阻擋洪水的銅墻鐵壁和防汛抗洪物資的運輸動脈。 
  "這不僅得益于公路基礎設施抗災能力的提高,也昭示了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已初顯成效。"安徽省公路局副局長章后忠給記者分析說。 
  客觀的說,近年來,安徽在提高公路質量和抗災能力上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一是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在全系統建立健全了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執行"四項制度";開展了質量管理年活動;加強了建設市場管理,嚴格基建程序,嚴把設計、招標、竣工驗收等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 
  開展地質災害、審計整改情況等專項檢查,每年進行全省工程建設質量及安全大檢查。嚴格執行工程建設質量責任登記制度,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重點工程普遍開展實體質量巡檢,實行在建工程質量預警機制,確保工程質量。二是對公路災害進行綜合整治。通過增設和完善公路的災害防護設施為重點,按照"安全、耐久、節約、和諧"的原則,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方針,對公路邊坡、路基、橋梁構造物和排(防)水設施進行綜合整治。三是實施安保工程。開展了以"消除隱患,珍視生命"為主題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活動。結合安徽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區別地區特點,分別在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實施了以提高山區公路排水能力、抗災能力和通行能力為目的的"山區公路養護示范工程",在淮北、江淮地區實施"路容路貌整治工程",規范處治路面病害,加強日常保養考核。四是采用新理念,實施生態防護。對易風化、滑塌土質邊坡坡面采用客土噴播技術進行處治,促進植物生長,從而在普通條件下無法綠化或綠化效果差的邊坡上實現立體綠化、恢復自然植被的新技術。設置路基(路肩)擋墻,加固路基,完善邊溝設置,設置急流槽,增設排水涵洞,及時將邊溝、截水溝等水流引入自然溝渠。五是對水毀公路的修復不是簡單的再修復,而是著眼長遠,修復一處、穩定一處、提高一處,決不發生重復性水毀。這些在省道209線上得到了有力的證明,六安市公路局局長許明力說,省道209大別山區六安段是一個災害頻發的路段,實施災害防治工程后,在今年的特大洪災面前暢通無阻,安然無恙。 
  主觀的說,在今年洪災的"大考"面前,各級交通公路部門從容"接招兒",使得整個抗洪搶險過程運籌帷幄、緊張有序。在經歷1991年和2003年洪災后,安徽交通部門把洪澇災害當作應急突發事件,制定了應急預案,準備專業搶險隊伍和充分的搶險救災物資。災情甫一發生,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就在第一時間奔赴和運送到現場,及時投入到抗洪戰斗,把水毀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