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三大關系促進貴州對外經貿與經濟發展
2009-1-22 10: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與同事認真學習了省委書記石宗源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就加快外經貿工作發展及其與貴州經濟發展的關系作了一些探討,認為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三對關系。
一、外經貿工作與跨越式發展的關系
胡錦濤同志指出,貴州要實現經濟社會的歷史性跨越。這一要求,既是貴州這樣“欠發達、欠開發”省份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現實選擇和必然路徑,也為貴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指明了方向。
(一)正確認識規模問題。有人認為,貴州省外經貿規模小,所以對全省GDP的貢獻不大,對全省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大,可有可無。這種觀點在一般干部中廣泛存在,這種觀點如果說不是錯誤的,但起碼是片面的、表象的、武斷的。
以進出口規模為例。進出口數據改為以海關統計數為準后,全國總數精確了,但就各省區市而言,就不準確了,即沿海、北京數字大了,相對落后的內陸省份數字小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運輸等硬環境,因為海關、商檢和外經貿人才等軟環境,相對落后的內陸省份的產品被進出口綜合環境較好的北京、沿海代營了;但生產、加工、銷售、利潤和就業都在本地,統計數據本身反映不出來這些。
這在全國有普遍性,貴州省也一樣。
出口方面。以技術和成套設備出口為例:貴州鋁鎂設計院的技術出口及其與烏江機電合作生產的成套鋁加工設備出口,每年4000萬~5000萬美元,但納入了中鋁國際出口數字。以農產品出口為例:貴州省桐油、松香、蕓豆、茶葉等大多從周邊的湖南、廣西、云南、四川、重慶出口;國外的超市都有“老干媽”制品,而2008年“老干媽”的出口僅為11萬美元。以礦產品為例,貴州省的重晶石一半以上從廣西出口,很多鐵合金由湖南出口。
進口方面。由于政策原因,一些高端醫療設備及機電科技設備,由中字頭公司或大的有資質的公司代營進口。初步統計,貴州省每年需進口燃油16億美元,全由大的石油公司經營。
據估計,貴州省實際進出口規模應是海關數字的3倍左右,如貴州省2008年進出口數字是35億美元,實際數應為100億美元左右。
(二)正確認識作用問題。外經貿工作在推進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我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成為了世界經濟中迅速上升的強大力量,并改變了世界格局。
貴州的外經貿工作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應該并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出口方面。以新藝機械廠為例,該廠生產飛機發動機葉片,原來生產10片大致有2~3片合格。后來,法國施奈克碼購買該廠產品,提出質量、技術、加工等要求并派技術人員到廠指導。現在,該廠生產的10片葉片有8片以上是合格的,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上了一個臺階。其他產品,包括農產品也一樣,國外設置的各種門檻、指標、要求,迫使企業改進和提高,于是S9000等認證開始施行,企業開始規范化、科學化運作。
進口方面。甕福集團、輪胎集團、卷煙,甚至包括傳統優勢產業茅臺集團,貴州省所有在國內外有一席之地的大企業,無一不與先進設備的進口有關系。以赤天化竹紙漿項目為例,該項目總投資31.6億元,引進意大利、瑞典等國家的設備,達到低污染、高效率,使貴州省竹紙漿加工一下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多的例子,比如大型醫療設備、各種技術等等,都有力促進了行業的發展,提升了行業的層次和水平。
我們理解,這是一種跨越式發展。
跨越是一種超常規的、非漸進的快速發展,外來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外經貿工作與全省經濟發展關系重大,是實現貴州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路徑和重要抓手。
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系
宗源同志講了兩句話,第一句:“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二句:“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服務貴州省發展”,“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這完全符合貴州實際,符合貴州經濟發展規律和前進的方向。
(一)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貴州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中央提出的大政方針,它對貴州尤具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一方面,貴州有4000萬人口,國土面積卻只有17.6萬平方公里,而且96%以上是山區,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在這樣的背景下,要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要解決城市化問題,要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只有抓住新型工業化這個綱,只有走好這步關鍵棋,才能全盤皆活。
另一方面,貴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基礎。條件:一是區位優勢,貴州處于大西南的中心,居于樞紐位置,同時處于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間;隨著貴廣、貴渝、貴成、貴昆、貴長(沙)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交通條件大大改善,使貴州從一個“死角”變為前沿和中心,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資金流將加快。二是能源優勢,能源是工業化的根基和推動力量,貴州水火互濟,能源豐富。三是資源,煤、磷、鋁等多種市場好的礦產資源,皆居西南乃至江南首位。基礎:貴州有航天、航空、電子三大軍工基地,這三大系統基本涵蓋了加工工業的所有行業,并且可以說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包括煤化工、磷化工、鋁加工、煙草加工、釀酒、農產品加工等,已經形成一大批國內外有相當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了一定的工業基礎。
(二)國家實施產業轉移為貴州加工工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1.對“騰籠換鳥”的理解。由于東部沿海地區前幾十年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土地、能源等資源的可挖掘空間越來越小,再加之勞動力成本、加工業成本上升,搞勞動密集型和低投入、低收益的產業效益降低。同時由于連續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到了提高經濟發展層次的時候。于是,提出這樣的經濟政策,對全國經濟發展大格局進行調整。
2.貴州“接鳥”的條件。與東部“換鳥”互補,貴州的相對優勢是土地、能源、資源、勞動成本、加工業成本。同時,正如宗源同志的判斷:“貴州省正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就是勞動力集中、資本集中以及迅速的城市化進程。當然,與東部沿海相比,我們也有不足,如運距較遠、加工業配套不健全等,但這些不足之處,正在迅速改善。
貴州應該抓住機遇,把承接東部轉移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結合起來,并且把它當作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要動力,下大決心、大力氣編織“鳥籠”,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環境。
三、“兩高一資”產品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關系
宗源同志講“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是實現貴州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重化工業是一個客觀的發展歷程,高耗能產業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淘汰,在較長時間內都面臨著加快工業化進程與確保節能降耗目標實現的雙重考驗”。
(一)貴州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選擇。
依托貴州的能源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加工工業,促進發展,是貴州發展歷史經驗的總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在國務院批準的全省“十五”規劃、“十一五”規劃,分別表述為:“要把貴州建設成為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要把貴州建設為南方重要的能源和新材料基地”,這完全符合貴州的實際情況。
(二)問題。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必然帶來污染、耗能,即所謂的“兩高一資”。但如何正確認識、看待、處理所謂“兩高一資”,不僅需要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且需要政治勇氣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宗源同志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三)對所謂“兩高一資”的解讀。1.高污染。本人曾在甕福集團作過近一個月的調研,撰寫出版了《宏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書。磷化工是最典型的“兩高一資”產品,而該公司把環保當作產業,變“三廢”為寶,既解決了污染,又增加經濟效益。在甕福集團,真正感受到新的循環經濟的磷化工:廢渣、廢水、廢氣被再次利用,進來的都是原料,出去的都是產品,封閉式的吃干用盡的這一磷化工的最高境界已不再僅僅是目標。
2.高耗能。能源的需求不可能一直短缺,總會呈現出波峰波谷,能源的開發是一個不斷的過程,新能源的替代在加快。我們生產高耗能產品,總比直接賣電給周邊省份好。以貴州省主要產品鐵合金為例,一是鐵合金是鋼鐵行業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只要需要鋼鐵就需要有鐵合金;二是鐵合金并不純粹是“傻、大、黑、粗”,很多種類的鐵合金是高科技、新材料產品;三是鐵合金等高耗能產品,應該換個叫法:蓄電池、高載能或調電力峰谷產品。
3.資源性。貴州目前的綜合情況,不搞資源開發,不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搞什么?
我們應正確認識所謂“兩高一資”產品,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實事求是地把握好這一關系,理直氣壯地抓好資源、能源開發。這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綜上所述:做好外經貿工作,切實抓好對外開放,是實現貴州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及時抓住并出臺大力度的政策措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是加速貴州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機遇;從貴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認識和看待所謂“兩高一資”,才能做到不動搖,解決貴州的“雙欠”問題,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好這三對關系,以“無水港”建設為龍頭,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鐵路網絡為骨干,以開發區為主要載體,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為推動力量,以外經貿工作為重要抓手,促進貴州經濟的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