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借力黃金水道謀發展
2009-12-17 19: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今,落戶武宣的華潤水泥、敏誠礦業、盤龍鉛鋅等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武宣國際大酒店榮升四星級旅游飯店;武宣商貿中心二期工程售房中心人來人往;縣雙獅碼頭、黔江碼頭堆滿集裝箱、貨物袋,多艘船舶整裝待發……這是武宣縣借力西江黃金水道謀發展,構筑柳來經濟一體化的具體體現。
武宣如鑲嵌于西江水系黔江河畔的一顆“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承載著得天獨厚的西江黃金水道的水上運輸重任。
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雙獅碼頭、黔江碼頭、八寶新型材料廠棧橋流槽碼頭等二十多家碼頭,引進平安航運公司、巨龍航運公司等多家集裝箱水運企業,加強對航標設置、管理及采沙船的申報、申查等工作。2006年中央投入400多萬元對黔江勒馬河段轉桶和轉流灘航道維護后,武宣的水運航道更得到迅猛發展。
據了解,武宣的航運能力從1997年的年運力1萬噸發展到2008年的8萬多噸。港口吞吐量由以前的200多噸發展到2006年的144萬噸,2008年、2009年吞吐量均有攀升。船舶最大載重量由以前的500噸發展到現在的1650噸,船舶發展到116艘,其中省際運輸船舶88艘。
去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億噸級黃金水道,5年投資200多億元,把西江廣西段年通貨量由4200多噸提升到億噸的目標。今年初,來賓市大力推進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建設,武宣縣將依托鉛鋅、重晶石等豐富的礦資源,利用黔江得天獨厚的條件,分擔柳州工業品物流,提供集散、倉儲、運輸、采購、配送、銷售服務,形成規模較大的化工、礦產品、物流倉儲基地。
武宣航道優勢在于黔江水道上接柳州、來賓,下連珠江流域,全年可行駛1000-1500噸級船舶。而枯水期柳江一帶水位變淺制約大噸位船舶航行,故柳州的鋼筋、水泥等貨通過國道209線拉到武宣轉水路運至珠三角各港。隨著武宣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境內來武二級路、武平二級路、鳳覃二級路和規劃建設的三江至北海、梧州至平果兩條高速路呈雙“十”字形在縣城交匯,武宣獨特的水路、道路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將更凸顯,為聚集大量的資金流、人才流、物流創造了優越條件,為打造黃金水道億噸目標建設夯實基礎。
“當務之急,武宣各級各部門要踐行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的眼光配合中央、自治區、市委在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鐵路、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武宣快速發展。”縣委書記彭進瑜多次強調。
“今后的幾年里,將加大對碼頭及船舶的管理,促進水路航運能力的提升。加大對本縣的百崖大峽谷、紅廟、古莊園、旅游文化新村等特色旅游開發。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投入推動武宣科學發展。”縣長韋文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