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從美國到中國

2009-12-16 20: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996年,戴爾的銷售額只有25億美金,到了2005年,戴爾的年收入達到542億美金,已經連續數年在全球計算機廠商中名列第一。在中國,戴爾也獲得了成功:1998年8月進入中國后,戴爾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短短七年后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接近10%,排名第三。戴爾在中國的利潤率是最大競爭對手的2到3倍。
  數據已經顯示供應鏈的競爭已經走進我們的競爭世界,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來自美國的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上海圓桌秘書長王曦接受我們的采訪,世界知名品牌的競爭優勢的源頭初見端倪。
  CLM(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在U.S.A
  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前身是美國食物配送協會,成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成立之初是以運輸配送領域的科學理念為主。經過之后二十年的發展,通過企業、軍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和學科設置,美國的物流行業已經過渡,于1985年更名為美國物流管理協會。
  “這樣的管理學科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所以中國在后來的學科研究當中,以CLM為出處的物流概念頻頻出現在教科書當中。”王曦秘書長這樣回憶道。
  “物流”與“供應鏈”
  隨著20年的發展、研究,2005年,兩萬多名物流協會中的會員聚集開會時,大家紛紛發現,物流已經不能夠完全涵蓋企業、政府、保稅港口這些物流需求方所涉及的問題了。除此之外,加上資金流、信息流、商流才是大家所關注的核心問題。而最初討論的物流反而僅僅是作為供應鏈當中的一個載體、一個過程。
  美國供應鏈物流專業協會2003年初到中國時,在清華園的一間辦公室。“現在協會已經發展到包括北京在內,上海、深圳、廣州等四地都有分支機構。”王秘書長補充道,“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對物流和供應鏈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現在一般都只能把供應鏈和物流綁在一起說,但實質上兩者還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學習并有發展
  2001年,中國采購與供應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作為中國大力推動物流概念的標志。“我想說一下,中物聯的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其實他對整個物流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包括從人才的培養到學科的設置和企業的認證,這些準備工作都為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從1985年到2001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美國的供應鏈管理,已經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從簡單的概念到細致的劃分,整個社會的認知,行業的發展。供應鏈和物流的概念都已經不同程度地滲透到了各個服務環節,生產、管理階段。“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到這個差距。”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