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要把內河航運搞上去
2009-12-15 13: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2月9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先后在湖北宜昌、荊州、武漢等地考察,他深入大壩船閘、船舶轉載基地、航道整治工程現場、港口集裝箱碼頭,就三峽航運、長江航運以及全國內河航運發展等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出席了12日在武漢召開的內河航運發展座談會,召集有關省(區、市)和部門的同志一起深入研究全國內河航運發展問題。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副部長徐祖遠,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同志陪同調研。
讓全社會都認識到 發展內河航運的重要意義
在調研中,張德江一再強調,內河航運是幾種運輸方式中價格最低、占地最少、最環保、綜合效益最好的,也是當前幾種運輸方式中最薄弱的環節。為什么薄弱,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沒有投入機制,沒有資金來源。
閘壩礙航、阻航也是影響我國內河航運發展的難題之一。張德江表示,河流上要修水電站、修蓄洪和水利設施,凡是有通航條件的必須考慮通航要求,通航設施必須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審批施工、同步交工驗收。
張德江多次強調,加快內河航運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中央提出的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符合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要求。內河航運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一定要把內河航運搞上去。要深入研究內河航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加大對內河航運的宣傳力度,認真總結內河航運發展近幾年取得的成績,大力宣傳內河航運發展中的先進典型,讓全社會都認識到發展內河航運的重要意義,形成必須加快內河航運發展的共識。
數字
基本情況
我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萬多條,總里程43萬多公里,大小湖泊900多個。目前,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3萬公里,其中1000噸級以上航道只有8821公里,占7%;擁有內河船舶17.2萬艘、5500多萬載重噸,平均噸位為372噸,長江干線為800噸;生產用泊位近2.6萬個,其中萬噸級泊位259個;內河航運企業超過4000家。
運量
2008年,我國內河航運完成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為13.5億噸、4152億噸公里,“十五”以來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2%和13.1%。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25.3億噸和1158萬標箱,“十五”以來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3.6%和18.3%。
優勢
據測算,從重慶到上海走長江航運、走鐵路、走公路運輸集裝箱的單位運價比大約為1∶2∶6。在運輸距離相同的情況下,三級和四級航道的通過能力為干線鐵路的1到1.5倍,是高速公路的4到6倍。公路、鐵路、長江干線每千噸公里運輸周轉量能耗比14∶2∶1;內河航運的污染物單位排放量是公路的十五分之一,鐵路的六分之五;長江干線單位占地產生的貨物周轉量是公路的167倍,鐵路的13倍。
投資
“九五”期間,全國內河航運投資為223億元,其中中央投資67億元;“十五”期間全國內河航運投資為320億元,中央投資68億元;“十一五”前三年全社會內河航運投資52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79億元。近年來,中央財政對內河航運建設的投資有所增加,但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投資比例卻在下降,由1997年以前的3%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