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危機中凸顯力量與激情

2009-1-20 17: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月18日上午,裝扮一新的市委禮堂內春意盎然,柳州市第十二屆人大第七次會議在這里隆重舉行。市長鄭俊康向出席會議的全體人大代表作了《政府工作報告》:過去的一年,是非同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過去一年,也是柳州人民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一年。面對困難,柳州人民積極行動,沉著應對,保持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掌聲如雷般地響起,因為與會者在過去的一年里,同樣與全市人民一起,無論是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抗洪救災,還是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世人看到柳州的智慧和進步,凸顯柳州的力量。 
    小標)2008,有一種力量讓柳州前行 
    “柳州就是要突出一個‘干’字!”1月10日下午,市委書記陳剛在參加自治區人大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對過去的這一年柳州人如何靠一股“干”勁,闖關奪隘進行了總結。他說:“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前行,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溫暖。” 
    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00.6億元大關,增長13.2%;工業總產值1750億元,增長25.9%;財政收入140.1億元,增長20.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增長11.5%;農民人均純收入3855元,增長10.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空氣優良天數359天,獨具山水園林特色的城市品位逐步提升。柳州人已經很真切地感受到市委提出的“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宜居城市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這“三個同步”發展理念帶來的實惠。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在總結過去的一年全市經濟發展情況時,認為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柳州經濟發展有8大亮點。 
    亮點一:汽車、冶金、機械三大支柱行業生產發展增勢不減,在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中占據主導性地位,支撐作用明顯。1月至11月,三大支柱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已過千億元,達1016.47億元,同比增長30.3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1.9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9.9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2.69個百分點。 
    亮點二: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引領工業生產的發展,對工業發展推動極大。1月至11月,國有企業完成總產值442.48億元,同比增長26.7%;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519.51億元,同比增長29.7%,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1.3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總產值309.53億元,同比增長27.0%。 
    亮點三:非公有制經濟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1月至11月,非公有制經濟完成總產值317.28億元,同比增長49.4%,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高21.0個百分點。從分月看,除2月、9月、10月3個月份外,其他各月的同比增長速度均超過40%,其中有6個月同比增速超過50%,4月、6月、7月的同比增長速度超過60%。 
    亮點四:固定資產投資繼續處于較高水平。初步統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0.3億元,增長42.5%。其中1月至11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4.74億元,同比增長39.5%。三大投資主體均呈現增長,基本建設投資122.87億元,同比增長31.8%;更新改造投資138.65億元,同比增長52.9%;房地產開發投資81.88億元,同比增長22.8%。 
    亮點五:畜牧業呈現恢復性增長。前三季度出欄肉豬179.46萬頭,同比增長1.29%; 出欄供宰殺的肉用牛20.02萬頭,增長4.98%;肉類總產量19.33萬噸,增長3.42%,其中,豬肉產量13.43萬噸,增長1.15%,牛肉產量1.87萬噸,增長5.36%,禽蛋產量3.6萬噸,增長10.82%。 
    亮點六:消費品零售市場呈現活躍發展態勢。據初步統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億元,增長22.2%。其中1月至11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4.24億元,同比增長22.45%。城鄉市場全面旺銷,其中城市零售額243.06億元,同比增長21.84%,縣零售額31.93億元,同比增長25.67%,縣以下零售額29.25億元,同比增長24.17%;批零貿易規模擴大,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67.98億元,同比增長22.3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5.81億元,同比增長23.86%。 
    亮點七: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據初步統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增長11.5%;農民人均純收入3855元,增長10.2%。其中1月至11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3.51元,同比增長11.8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021.01元,同比增長24.11%。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39元,增長15.77%;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554元,增長14.87%。 
    亮點八: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全市進出口總值20.7億美元,增長52.6%;其中出口9.6億美元,增長37.7%。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增長27.4%。“三結合三為主”的招商新模式取得明顯成效,全年簽約項目424個,合作金額310億元,增長76.7%;市外境內到位資金250.3億元,增長60.6%。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企業148家。在新項目中,億元項目3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個,5億至10億元項目5個,大項目比上年同期明顯增加。 
    小標)2009,有一種精神讓柳州激動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不斷蔓延,似乎困難卻遠未結束。危機有向實體經濟擴散之勢,美國經濟難以擺脫疲軟局面,歐元區經濟增長趨于放緩,日本經濟保持低速增長,韓國經濟增長步入放緩期,俄羅斯經濟已開始出現衰退征兆,印度經濟增長有所放緩,東盟各國紛紛下調經濟增長預期,越南經濟發展面臨巨大風險。世界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撐,全球經濟出現明顯降溫。世界經濟在明、后兩年情況將會是最寒冷的兩年。 
    面對危機,我國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決策機制上做出了審慎、靈活、有彈性的調整。1月9日至1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考察工作說,他四處奔走,一直在講信心。從他所見到的形勢看,中國應該能在金融危機中最早復蘇和振興。 
    綜合各方面的形勢判斷,盡管我市今年將是近10年來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但中央強有力的拉動內需、促進增長的政策,給中國經濟的振興打了興奮劑,這將對以投資拉動為主的柳州經濟帶來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市長鄭俊康在這次人大會議上號召大家,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機遇意識,以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趨利避害,搶抓機遇,突破困境,加快發展,確保今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再次實現工業總產值三年翻一番。 
    干!還要大干!這是柳州人不服輸精神的精髓體現。鄭俊康市長的號召,再次令與會的代表、委員激動。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認為,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對柳州的經濟發展既是威脅,也是機遇。他們提出,2009年柳州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應該是:認清形勢趨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于科技創新,合理調整經濟結構,穩定農業農村發展,優化做強工業,大力促進發展服務業,注重民生工程,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推動柳州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 
    1.認清形勢趨勢,作最壞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好應對全球性長期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長期放緩或停滯的影響。要適應國內經濟擴大內需的市場需求,通過調結構,擴內需,增活力,重民生,優化柳州市的生產供給能力,才能達到保增長的目標。 
    2.優化工業,推進產業升級。切實制定積極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搞好生產經營;要改善融資環境,積極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積極指導企業加強管理,苦練內功,加大技改力度,調整產品結構,推進產業升級,渡過難關;進一步完善對有色金屬、汽車、化工、冶金、機械和制糖等重點產業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做好重點行業原材料購進價格和產品出廠價格等因素的變化分析和政策調控;推進企業重組兼并,實現低成本擴張。 
    3.促進三產,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領域的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扶持提升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務業;大力支持柳州物流業發展,落實政策性的優惠措施;著力促進柳州商貿餐飲業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準。 
    4.推進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柳州統籌城鄉改革發展試驗區;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好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規劃;依托資源優勢,重點推進桂北生態農業縣建設,加快生態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的發展。 
    5.注重民生工程,推進城市轉型。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力度和危舊房的改造規模;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和完善企業職工養老、城鎮居民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提高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提高貧困群眾保障金、優扶金標準;加強“創業”工程、“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和“就業促進”力度。 
    6.著力科技創新,打造技術創新平臺。出臺相應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形成促進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創新體;加大企業技改投入,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提升我市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著重抓好我市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等領域的項目建設;大力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打造技術創新平臺,形成以大型龍頭企業為核心,產業鏈上下游眾多中小企業參與合作的聯合創新機制。 
    7.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城市功能。為應對我市未來經濟增長的需要,提高全市的運輸能力和物流水平,鞏固和提高柳州在西南地區交通樞紐的地位;加大對農村基礎建設的投入;加快柳州防洪(縣域)防火(桂北三縣)工程建設;加快柳州市十大重點工程建設的進度。 
    8.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解決項目用地問題,為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創造有利條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搭建綜合性投融資平臺,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積極實施增值稅轉型政策;進一步用好用活西部大開放政策、積極爭取享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政策,實施重點項目扶持政策;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繼續深化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日報記者 羅秋振 通訊員 黃勁 王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