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學發展要求落實到發展縣域經濟實踐中
2009-1-20 17: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對于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結合臨桂縣的實際,應把握以下方面:
一、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選準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就要抓住發展不放松。只有加快發展,才能為縣域發展夯實基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正確把握縣域經濟的特色、優勢和定位,從而選準并堅持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戰略,是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實現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工業是縣域經濟的脊梁。臨桂縣經濟發展的空間在工業,潛力在工業。要按照打造桂林高新工業基地的要求,以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為重點,著眼于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在結構調整上,重點發展機械、醫藥、食品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化工等后續主導產業。一是著力培育骨干企業和支柱產業,促進企業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一批專業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的中小企業,推進工業的產業集群化。二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以工業園為龍頭,依托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突出抓好工業集中區以及工業小區建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三是加快對外開放,加快項目建設,全面增強城鄉經濟發展活力。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加大工業對農業的反哺力度、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全力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以項目和農業企業為龍頭,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區域化布局。扶持、壯大養殖龍頭企業,實現畜禽養殖規模化、水產養殖專業化、產品質量安全化經營模式。
(三)加快發展旅游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是促進經濟發展,促進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由城市向農村流動的有效途徑。在抓好一、二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結構趨于合理。一是充分利用臨桂縣優越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和休閑度假游、風景觀光游和民族風情游。二是加快推進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等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更多地吸納農村勞動力務工,增加農民收入。
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增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快”與“好”的辯證統一,著力解決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問題。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臨桂縣的經濟總量不大,必須加快發展經濟的速度,把經濟總量這個“蛋糕”做大。但必須堅持“好”字優先,在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的同時,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加注重把優化產業結構與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結合起來,努力引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夯實基礎。
(二)堅持統籌城鄉發展,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切實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走科學發展之路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要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過程的同時,大力促進農村的繁榮與發展。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既立足農業內部做文章,大力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又跳出農業抓農業,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經營;既千方百計加大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又通過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局面。
(三)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著力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繼續加大力度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一是加快發展文化體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二是實施“文化名縣”戰略,加大對科教的投入,促進全縣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劉 鵑 系中共臨桂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