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全國推廣 海爾:走進農村的國際品牌
2009-1-19 18: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安徽農村用戶張長民購買海爾“家電下鄉”產品:
趕10分鐘的路買到產品;2小時內海爾送貨上門
2008年12月11日早晨8點多,家住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龍橋鎮朱崗村的村民張長民,出門坐車不到10分鐘,來到了離家只有幾公里遠的萬佳海爾專賣店,購買了一臺型號為BCD-175KAM的海爾“家電下鄉”冰箱。兩個多小時后,不到11點,萬佳海爾專賣店的物流車輛就將冰箱送到了村民張長民家里。
“海爾是大牌子,城里人都喜歡用,我們農村人結婚、蓋房子,也要買名牌!” 村民張長民高興地說,“海爾的冰箱樣子多、好看,價格也不比其他小牌子貴。售貨員大姐很熱情,教了我幾遍怎么去政府領補貼,叫我心里特踏實,我領到的補貼將近300塊呢!”
在安徽,像村民張長民這樣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海爾“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民用戶有很多,因為海爾的營銷、物流、服務網絡已經深入到街頭巷尾。記者從網上查詢到了巢湖市商務局2009年1月4日發布的《關于巢湖市各縣區家電下鄉指定銷售網點的公告》,其中,僅巢湖市廬江縣就有7家海爾專賣店是“家電下鄉”指定銷售網點,分別位于鞏山鎮劉屯街道、樂橋鎮陡崗街道、龍橋鎮黃屯街道、廬城鎮羅埠村街道、萬山鎮萬金山社區、柯坦鎮葛廟街道,從地址就能看出這些專賣店已經深深扎根到了街道和社區。
目前,海爾在全國擁有“銷售到村”的營銷網、“送貨到門”的物流網、“服務到戶”的服務網,能通過6000多家專賣店把服務送到縣鄉村民手中,通過900多家社區店把服務送到城市社區居民手中。海爾繼第一輪“家電下鄉”中取得42%的第一份額后,在2008年12月1日開展的第二輪“家電下鄉”中,海爾冰箱(冷柜)、洗衣機、手機、彩電四類產品共計70種型號全部中標,目前海爾“家電下鄉”產品在全國已占到了43%的份額,繼續穩居第一。
能走過“最后一公里”,是因為先走了“99公里”
“1”與“99”:海爾“家電下鄉”,先有“網絡下鄉”
在通信行業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最后一公里”的競爭( The Last kilometer),說的是:通常一個社區會有若干家通信運營商的線路鋪設到大門口,用戶可以在不同運營商之間自由選擇,這種情況下爭搶用戶的競爭,被形象的稱為“最后一公里”的競爭。后來,“最后一公里”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關鍵性的步驟,通常還意味著此步驟充滿艱難與挑戰。
事實上,“家電下鄉”的企業間的競爭,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最后一公里”的競爭。
2008年11月末,備受關注的第二輪“家電下鄉”產品及渠道招標結果公布,122家企業中標。其中不乏海爾等著名品牌,但也有鮮為人知的小品牌。國家商務部在對“家電下鄉”生產企業的要求中,明確提出要“保證配送渠道暢通;提供優質售后服務”等。
以國家招標的流通渠道作為平臺,“家電下鄉”的生產企業大都能將產品輸送到縣鄉銷售網點;但從鄉鎮銷售網點到農村用戶家門口的這“最后一公里”,并非每個企業都能成功走過。據有關部門統計,不少知名的家電品牌在縣城都沒有售后服務網點,更不用說鄉鎮一級。在我國,有的村莊離縣城百公里甚至數百公里之遙,如果物流配送、售后服務問題不解決,農民買的家電一旦出故障,則不但沒有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反而給農民帶來負擔和損失。
然而,到村入戶的營銷、物流和服務網絡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企業在“家電下鄉”的過程中跨不過這最后的“1”,其實是因為之前的“99”的功課沒做夠。
海爾能跨過“最后一公里”,讓安徽農村用戶張長民購買海爾“家電下鄉”產品時只趕10分鐘的路就能買到產品、2小時內海爾就送貨上門,這也是因為海爾之前已經走了“99公里”。
——在“營銷網”方面,早在1996年,海爾就專門針對三四級農村市場建立了專賣店渠道,現在海爾在全國2000多個縣建立了6000家專賣店,農村消費者可以在就近的鄉鎮專賣店選購自己喜歡的家電產品;
——在“物流網”方面,海爾從2000年開始便擁有了一套完整的物流體系,物流配送的觸角已經延伸到全國的城市和鄉鎮,能實現24小時送到每一個家庭的門口。
——在“服務網”方面,農村能不能享受到貼心的家電服務,是農民用戶十分關心的事。海爾整合了全國縣城1000多家星級服務中心和2000多家專賣店資源,建立了6000多個服務聯絡站,在全國有18000多個服務人員,一個縣里有2個以上的維修點,24小時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在山東濟南市章丘橫溝村,“海爾村級服務聯絡站”的聯絡員高靜不僅教用戶如何使用家電,她還為當地的村民建立了“用戶檔案”,隨時提供便捷的服務。
海爾的這張“營銷網、物流網、服務網”,已經織了十來年。自1998年就開始,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就拉開了業務流程再造的大幕,著手搭建物流、商流、資金流等平臺,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提高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快速獲取訂單與滿足需求。當時,張瑞敏以哲學的語言闡釋了企業的物流和商流,他說:“物流就是以時間消滅空間,商流就是以空間消滅時間。”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物流管理覺醒第一人”。
時至今日,海爾為應對當前的市場競爭,提出了“海外市場要升級、國內市場要深入”的經營策略,在海外市場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時,抓住“家電下鄉”的契機繼續深入國內市場,進一步建立“銷售到村”的營銷網、“送貨到門”的物流網、“服務到戶”的服務網,在“家電下鄉”過程中為農民用戶提供“即需即供、即買即送”的服務。
這也就不難理解:2008年12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的第二輪“家電下鄉”活動中,出現了一個“海爾現象”——在山東、廣西、陜西、安徽等省份,賣出的第一臺家電產品都是海爾的。海爾完善的營銷網、物流網、售后網,就相當于之前已經走過的“99”;跨不過最后的“1”、在第一時間將產品送到農村用戶手中,是水到渠成。
能走過“最后一公里”,根本在于與用戶“零距離”
“1”與“0”: “家電下鄉”,海爾“入鄉”
農村的消費潛力確實誘人。
中國農村有2億多戶家庭,這本身就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消費需求。據論證,農村人口每增長1元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而且,當前中國農村的消費水平還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農村家電普及程度僅相當于城市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以2007年為例,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彩電擁有量約為城鎮的2/3,洗衣機和手機不超過1/2,冰箱僅為1/4。
所以,第二輪“家電下鄉”的蛋糕,已有122家企業來分享。當然,這122家企業也還只是站在了“最后一公里”的起點上,誰能邁開步子走過這“最后一公里”,走進用戶的心中,這還是個未知數。但是,這個未知數的答案,其實也掌握在企業自己的手中:誰能在“家電下鄉”時先“入鄉隨俗”、與用戶“零距離”,誰能最快、最準確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戶就會讓誰跨過這“最后一公里”。
幾年前,《人民日報》一位記者到西部某地采訪了解到,有的村子坐落在一塊山間臺地上,由于四周山峰遮蔽,屋里收不到電視信號。當時正值一項體育賽事期間,村里的小青年們為了看賽況,天還沒黑就開始抱著電視機、拎著插線板往附近最高的那座山上爬。看完比賽,再深一腳淺一腳將機子抱回來。農民說:“電視機買回來3年,總共也就看了十幾次。”這就是農民用戶遇到的具體問題。如果簡單化地把在城市銷售的彩電當作“家電下鄉”產品賣給農民用戶,結果不言而喻。
張瑞敏認為:“在信息化時代,用戶要的不是產品,而是需求的滿足。比如說:用戶要的其實不是一臺洗衣機,而是一件干凈的衣服,如果能用一杯水洗干凈衣服,用戶就不會把現在這么大的洗衣機搬回家。”
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企業為農民用戶提供的,也不應只是一個產品,而應該是一個滿足農村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海爾CMI中國區負責人劉斥說:“‘家電下鄉’絕不是簡單化地把在城市銷售的產品賣到農村去,而是要真正滿足農村用戶的需求!海爾一定要把最好的服務送給農村用戶!”
在第二輪“家電下鄉”中投放市場的一款名為215DF的海爾冰箱,在第一個月里賣出了3萬多臺,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現脫銷的情形——剛剛到貨的冰箱被直接拉到消費者家中。有意思的是,這款冰箱售價2499元,事實證明農民也有很強的購買力。
2007年8月開始,海爾冰箱中國區企劃部部長蒲顯開就帶著其他調研人員下鄉,在江蘇省金壇市直溪鎮這類東部富裕的農村地區,他們發現這些新興消費者更重視冰箱的節能和降噪能力,同時由于當地超市較發達,消費者對大冷凍能力也有很高的需求。在河南商丘和四川彭州這類較不發達的內陸農村地區,消費者則更重視價格和售后服務,而農村不穩定的電壓也納入到蒲顯開們設計的出發點中。215DF冰箱就此誕生——日耗電0.39度,符合國家即將推出的6A級能耗標準;有電腦顯示屏,噪聲小;它還有16千克的冰凍能力,是普通冰箱的5倍多。
海爾抓住“家電下鄉”機遇設計的各種滿足農村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分別有“防鼠方案”、“安全用電方案”、“防雷擊、信號弱方案”、“節能環保方案”、“特殊需求方案”、“農村信息化方案”等。
——家電的電源線絕緣層是老鼠喜歡啃噬的材料。海爾在調研中發現:農村以前主要是土坯房,大老鼠能出入,現在是水泥磚瓦,小老鼠才能進屋。海爾在參與“家電下鄉”時,專門設計了能防身長只有4厘米的小老鼠的空調防鼠網、冰箱防鼠后蓋板、洗衣機防鼠底座。
——農村地區或者部分城市的用電環境不好,甚至沒有接地線,容易漏電、損壞電器。海爾參與“家電下鄉”的產品中,有防電墻熱水器,帶防漏電插座的冰箱,帶防水防漏電保護的洗衣機。前不久,家住安徽亳州供電局小區的張女士來到亳州新紅海爾專賣店,當她得知海爾“軍用標準”的洗衣機導線防護袋是阻燃材料、用打火機也點不著、可以很好地杜絕漏電失火時,當即買了一臺,后來還帶著同住一棟樓的胡女士也買了一臺。
——針對農村雷電頻繁、電視和手機信號弱的問題,海爾提供了“農信通”手機,在山區照樣能接通;“村村通”電視能防1萬伏雷擊。
——農民買家電,買的時候要便宜,用的時候更要便宜。為此,海爾提供了3天用一度電的冰箱,比普通冷柜節能30%的冷柜,超強省電59%的節能空調。
——在農村,還有一些特殊需求。比如說,洗衣機大多放在室外使用,海爾為此提供了抗凍、防曬塑料外殼的洗衣機。在一些奶牛場,奶牛需要飲用溫水提高產奶量,但農村沒有自來水,無法安裝普通的熱水器,為此,海爾設計了一種不需要自來水也能正常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目前在天津武清縣奶牛場已經獲得批量訂單。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信息化也是農民用戶的需求。海爾專為農村設計了“一鍵通”電腦,能非常方便地消除電腦病毒;海爾的“農信通”手機則能讓農民隨時隨地掌握農貿市場的行情。
張瑞敏曾這樣說:“企業生命之樹的土壤是用戶”。創業24年的海爾,企業之根一直深扎在用戶的土壤之中。
事實上,海爾“入鄉”已經很多年。
早在1996年,當中國的冰箱企業還在希望完全依賴產品占領市場的時候,海爾冰箱就已經針對國內市場進行多樣性、差異化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而對于這次“家電下鄉”工程,有著10幾年“入鄉經驗”的海爾自然能準確地發現農村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而且,海爾早前“入鄉隨俗”的故事不只一個。
——2005年3月,四川省三臺縣古井鎮心妙鄉四村八組村民李秀林想買一臺冰箱,但那里有一座海拔1800米的南瓜山,心妙鄉四村八組就位于海拔1500米的位置,山高路險,懸崖聳立,沒有商家愿意冒這個險上山。村民李秀林找到海爾后,三臺縣海爾售后服務部找人為這臺冰箱制作了一臺特殊的“轎子”,還特意為抬“轎子”的人準備了草鞋。海爾冰箱坐著“轎子”一步步登上了南瓜山,同時也走進了山里人的心里。
——2006年,山東日照嵐山區王家莊一位養貂的用戶說:由于貂對食物非常挑剔,必須吃新鮮的食物。夏季馬上到了,如何保持食物的新鮮就成了他的難題。海爾營銷人員發現需求后,為那里的用戶養貂用戶推薦了有30公斤超大冷凍力與細胞保活技術的海爾“大富豪”冷柜,受到了王家莊養貂村民的歡迎。在嵐山區海爾專賣店,海爾“大富豪”冷柜當時一周的銷量能超過以前一個月的總量。
因為“入鄉隨俗”,自12月1日啟動第二輪“家電下鄉”的一個月時間里,海爾“家電下鄉”的市場分額繼續攀升。以海爾冰箱為例:市場占比已經上升至63%,其中山東地區占比提升到66%;而在合肥和重慶地區,截止到12月30日,售出的“下鄉冰箱”都是海爾牌,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00%。
“海外市場要升級,中國市場要深入”
海爾在“冬泳”中鍛煉“體質”
抓住“家電下鄉”的機遇,只是海爾決勝市場的一部分。張瑞敏曾表示:“海爾服務的用戶就是“兩老”:‘老外’和‘老鄉’。‘老外’就是海外用戶,海爾要按照‘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戰略,升級品牌形象;‘老鄉’就是國內用戶,海爾要抓住‘家電下鄉’的機遇,深化中國市場。”
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張瑞敏追求的都是“現金為王、網絡為王”。為此,海爾在持續推進人單合一的自主經營體機制,打造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
面對當前金融危機的“冬天”,張瑞敏曾說:“海爾認為,不僅要‘過冬’,還要學會‘冬泳’。”從市場業績來看,海爾的“體質”在“冬泳”中確實得到了進一步鍛煉:記者近日從海爾集團獲悉,海爾2008年全球營業額實現1220億元,即175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海外營業額實現45億美元,同比增長9.8%。海爾集團2008年利潤同比增長20.6%。
★海爾:改變世界對中國家電的印象
日前,世界著名的消費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歐洲透視)發布世界冰箱品牌最新排名顯示:海爾冰箱以6.3%的品牌市場占有率成為世界第一。【詳細】
★年均省電850度 海爾6年省出一部新空調
近年來,隨著電費的增長及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意識到節省家電產品使用成本的重要性。【詳細】
★第二輪"家電下鄉"海爾冰箱市場占比達63%
據家電下鄉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12月15日,第二輪“家電下鄉”的半個月時間里,海爾冰箱的銷量繼續逆勢增長,市場占比上升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