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南美大豆生產和出口情況及對全球市場影響

2009-11-8 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幫助廣大油脂油料企業準確把握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油脂油料產業的發展趨勢,大連商品交易所和大馬交易所于2009年11月7-8日在廣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聯合舉辦第四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搜狐理財作為大會的獨家網絡門戶對本次大會進行網絡直播! 
  以下是巴西馬托格魯索農業經濟研究院首席執行官 Seneri Kernbeis Paludo的精彩發言:
  Seneri Kernbeis Paludo:下午好,非常高興今天參會,也非常榮幸在這么多專家面前,在這么好的一次大會上發言,我的名字是Paludo,我來自與巴西,現在我是IMEA農業經濟研究所的執行官,位于馬托格魯索省。這個省是巴西主要的生產大豆的省份。今天我來這里想大概談一下大豆在南美的生產、出口情況,以及南美大豆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一開始,我想最好還是先談一談發言的主要議題。我的發言主要會關注四點,第一點會對巴西和阿根廷進行情況的概述,對短期生產和出口展望做一個分析,第三點我會談一下中長期生產與出口的展望,最后我會進行小的總結。
  世界主要糧食產地,巴西是排在第5位,而阿根廷是排在第7位,巴西只是占了所有糧食產量的5%,而阿根廷占全球糧食產量的比例只是3%。也就是說,阿根廷和巴西加起來只不過是占全球糧食產量的8%,或者說谷物產量的8%。這個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并不足以跟中國相比,中國在全球谷物產量的份額是18%,而美國有19%的全球谷物產量份額。我相信我們是非常大的產糧國,但講到糧食,跟中國還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再看一下大豆,大豆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局面,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產大豆國,阿根廷排第三,巴西、阿根廷加起來,在過去三年當中,可以占到全球大豆產量的45%,而這個確實是相當大的大豆份額。在我一開始談到了這個概況的時候,我還跟大家介紹了巴西、阿根廷產量的重要性,是因為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理論。如果我們把世界一分為二,東半部和西半部,我們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西部大概生產了2億噸大豆,而另一邊,東半球只是生產了2500萬噸大豆,顯然這是相當不均衡的,這是一個不均衡的等式。世界的一邊生產的大豆遠遠大于另外一邊。
  但是如果你繼續觀察這個理論,我們再把這個世界分一下,南北進行區分,把北半球和南半球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比較呢?這個時候就非常均衡了,北半球是1.2億噸的大豆產量,而南半球大豆的產量是1億噸左右。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呢?大家都知道,大豆在北半球的收割季節是在11月,而在6個月之后,也就是到了5月或者到明年的下半部分,我們又有1億噸大豆要收割了,這個收割是在南半球收割,所以這個太好不過了,就好像是一個精益生產零庫存。上半年我們收割了1億噸,下半年南半球又收割了1億噸,對于消費來說,像中國這樣的消費國是非常歡迎的。這只是今天的格局,這種格局在以后會發生改變,因為如果按這種理論劃分,你把世界再進行分割,把它分成四個象限(見PPT),其中一個就是南美,南美象限已經占了45%的全球大豆產量,而另外一個象限就是北美,它現在的大豆產量占全球份額40%。再看第三個象限,就是歐亞大陸,大豆產量只不過是14%-15%。
  我為什么要這樣來劃分?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咖啡市場,咖啡市場有一個獨特或者是非常單一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產量相當集中。你可以去看一下咖啡市場,咖啡市場在南美占了全球咖啡產量的八成以上,全球的咖啡有80%來自南美。同時在咖啡市場當中,大家可能也知道,也許大豆跟咖啡的情況非常接近。所以我相信在今后幾年,我們可能會看到南美的這個象限,它的份額還會增加,我們可能占全球大豆的總量會超過50%,至少我是相信南美是有能力生產全球大豆產量的60%。
  如果你們聚到一塊兒,閃亮的集中,同時它的需求不正,這就導致了這個市場非常波動。所以大豆市場在以后也可能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情況,比如地球的某一部分集中了大量的大豆產量,但是它的需求還是非常不穩定,需求有高度彈性,這對未來有不確定因素和波動性。有了這么大的波動性,必須要有很好的價格風險工具。如果你沒有對它進行很好的風險管理,你一方面產量集中,另一方面需求又波動不定,這個麻煩就很大了。
  我發言的第一部分,最后用兩句話總結,第一,我們每6個月會收成一次,好像是既時的交貨,對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第二,我們有產量集中加上需求剛性的情況,這就導致了我們的價格可能會相當不穩定,需要我們對價格風險進行管理。我只是大概介紹了一下,還會講一下短期生產以及巴西、阿根廷的生產、出口。
  我們講到巴西和阿根廷的產量,美國農業部(USDA)預測巴西大豆產量是6200萬噸,阿根廷是5300萬噸,巴西、阿根廷加在一塊兒一共會增加2500萬噸的大豆。我看到這個預測,美國農業部的預測跟現實還是很接近的,但是我想巴西確實能生產6200萬噸,阿根廷也完全有能力生產出5300萬噸。但是有些私人公司,也是最可靠的巴西資訊公司,他們的預測數字比美國農業部的數字還要高,比如阿根廷的預測額是5450萬噸的產量,而巴西的預測是會達到6500噸。我對這個數字不太有把握,但是我認為我們確實有這樣的能力和潛力大大提高產量,我們不一定今年達到這個數字。但今年的產量,天氣非常不錯的話,我們完全有可能達到這個數字,這個數字離我們實現并不太遠。但我確實相信,5300萬和6200萬對巴西來說這個數字都相當有把握,但是天公一定要作美。
  下面來看看南美這么多的產量,對于價格有什么影響。這里面不是說國際市場的價格,因為在座有很多專家,你們可能比我更擅長于把握國際市場的價格,我這里主要是想看看南美這么大的產量對于本地產品的價格會有什么影響。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大豆出口的議價或者是保險費,這個圖上可以看到(見PPT),巴西大豆出口的議價,比如3月份出口和5月份出口的價,現在正在商談,大概是比CPUT稍微高一些,這對于南美來講是好的價格。而在南美,巴西生產了超過6000萬噸的大豆,阿根廷生產超過5000萬噸的大豆,從這兩個產量,可以看到巴西大豆出口的議價正在降低。我們現在出口的議價不可能有原來那么高了,因為產量高了很多,可以看到以后一家有可能是零,甚至是負的,比如-10、-20,這會比芝加哥貿易交易所制訂的價格要低。
  這個價格再往下走,它對南美的農民有什么影響呢?我們來看看阿根廷的利潤率,下一個收割期到5月為止,這里只是做一個預測,它的利潤率大概每公頃500比索,它比去年要高,倒不是價格比去年好,或者其他條件好,我們之所以說利潤比去年要高,是因為單產比去年高,去年阿根廷的單產每公頃只有32袋,今年能達到每公頃50袋,單產提高了阿根廷大豆的利潤率。
  從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見PPT),每公頃500比索實際上是最低的利潤率了。如果我們做一個比較,比如和2008年比較,甚至回去和2007年、2006年進行比較,你會發現500比索和這幾年比可能好一些,但是和最好的年份相比還是有差距,再來看看巴西大豆生產的利潤。
  我們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見PPT),這是在巴拉那地區,是在巴西南部,下一批的大豆利潤率根據我們的預測,每公頃是200美元,巴西的本地貨幣也是200塊,這可以說是在過去四年中最低的利潤率了。最主要可能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個是全球價格受到很大壓力,現在大豆出口的議價也在不斷降低,另外就是我們的匯率,3月和5月份之間的匯率有些調整,大概就是1.7個巴西貨幣才能換1美元。在2008年這段時間是不一樣的,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的匯率大概2.2比1,現在是1.7比1了,匯率對我們來講,1.7比1太低了,這樣也會影響到我們整體的利潤。
  這是巴西南部巴拉那地區,在南部地區,去年單產每公頃39袋。我們再看看馬托格魯索地區在中西部,可能有同樣的情況,我們有這樣的定價,目前全球市場上大豆議價降低,我們的匯率和美元是1.7比1,這只能保證我們的收支平衡,在馬托格魯索只能維持收支平衡,賺不到錢。
  為什么這樣說呢?為什么我們覺得這點很重要呢?主要是因為這和馬托格魯索地區的農民關系非常緊。馬托格魯索是在中西部地區,在這個省里面,如果利潤率降低,甚至說變成了負利潤。那會有什么情況出現呢?我們會發現在馬托格魯索的價格會更低,而在巴西,有一些農民就這樣講,如果他們利潤變成負的了,他們就會在下一年罷工,他們不種了,這對市場來講不是好事,到下一年三件事同時發生。首先,過去2004年和2005年,我們經歷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負增長,利潤都是負的,它也帶來了很嚴重的赤字。我們在談判桌上談判,這筆錢在未來才換,欠的錢你要還給政府和其他供應商。所以如果你現在沒有利潤,或者說利潤率不夠好的話,你根本都還不起這些錢。另外,在巴西的生產者和農民,他們對于匯率的政策不是很滿意,他們想說服政府來改變這個匯率政策,勸說了那么久還沒有任何成效,我不知道明年會怎么樣,至少明年巴西要進行新一輪總統大選,在這方面人們議論紛紛。如果你有一個負的利潤率,是不是說現在就是一個好機會,逼政府,跟他們重新坐上談判桌,討論一下債務償還的問題,或者說通過這個威脅,我們要罷工逼政府就范,倒不是說我們該不該罷工的問題,而是說我們必須要重視這個發展的可能性,千萬不要忽視它。
  不好意思,剛才漏了一些東西沒講。馬托格魯索地區大豆的價格如果要想收支平衡,每個蒲式耳大概9美元左右,其他地區大概8到10美元,在巴西,整個生產成本在巴西南部的洲大概是8美元/蒲式耳到8.5美元/蒲式耳,在北部和東北部大概就是9美元/蒲式耳,生產成本是有些差別的。
  剛才我們講了一些短期的情況,短期的生產與出口。下面再看看中長期的生產與出口情況,假設我們在短期的時候有很大的產量,給市場上很多新的產品,與此同時,我們還不斷增加出口量,我們可以用一個等式解決未來的問題。在這個等式里面有不同的數字,過去19年間,先看一下南美的產量,南美的產量幾乎增長了3倍,而南美的出口增長了接近4倍,而世界上其他地區同一時間段里,產量只不過增加了53%,出口增長了一倍多一點。從產量和出口來講,南美洲是增長最快的,從中長期角度來看,我們要看看南美還能否提高生產與出口,而稅率繼續保持不變。
  從這幅圖上可以看到阿根廷大豆的收獲面積以及其他農產品(見PPT)。在阿根廷,為了種植更多的大豆,他們必須要減少玉米、小麥、向日葵的種植面積,在過去8年中,阿根廷大豆生產面積增長了720萬公頃,玉米、小麥、向日葵的種植面積減少了450萬公頃,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的60%是占用了原來其他作物的種植場所。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大豆種得多,但是也要看到玉米、小麥種得少了。
  這是阿根廷主要的產區,他們還是比較密集的,但是我們要考慮不同的事項,在2009年、2010年度,阿根廷的種植面積大概是1850萬公頃,而有專家認為阿根廷能承受的最高的是1900萬公頃。因此,阿根廷的種植面積沒有什么擴展空間了,阿根廷大豆的生產商目標就放在了中西部地區。
  給大家舉兩個例子,阿根廷有一個相應的大集團,他們在下一個種植季節,將在馬托格魯索地區收割超過20萬公頃的大豆,所以阿根廷下一個目標就是巴西中西部。為了進一步增加阿根廷本土大豆的產量,阿根廷農民要把更多資金投入在技術上面,當然這需要更多的錢才能做到。
  下面再來看看巴西,在我講預測、講巴西從哪里能夠提高產量等等內容之前,先看看巴西重要的情況。首先巴西有三個重要的大豆產區,南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巴西的南部地區是巴西大豆最早的產區,而在巴西,大豆的生產原來主要是在南部,然后才轉到北部,現在巴西50%大豆的生產都按照集中在黃色這片區域,就是我們說的中西部地區。
  另外我們必須要看到,巴西不同地區,首先看南部地區的生產特點,這里列出了幾條,我想從中挑出三點具體講一講。
  首先在巴西南部,我們有一些小規模的種植者,它的市場風險從中到高,有時候有些天氣的問題,南部地區天氣多變。另外我們的交通運輸成本非常低廉,說明它有扎實的基礎。再看看巴西中西部,情況和南部略有不同。首先這里的規模都是大規模的種植,第二個就是生產風險比較低,不過這個地區的運輸成本非常高,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同一片地上還有第二作物。大家以前看過這幅圖了,這是非常典型的巴西大豆、農民收割圖(見PPT),這是一個很大的中西部地區的農場,這個農場是當地排行第二的。這個圖上可以看到,一方面我們收割大豆,同時你還可以播種玉米,中間沒有延誤的情況,而且也很好地保護了環境,這是巴西中西部地區非常獨特的特點。巴西的南部也是不好做第二作物的。因為你需要先灌溉,在巴西的東北部,你也不能采用二次作物的方法,就像這個圖里說的南部和東北部都不行。
  馬托格魯索洲在下一個收割季里面大概有600萬公頃的大豆,里面有200萬公頃將會種植玉米作為第二作物,所以說我們幾乎可以把1/3大豆的種植面積轉成玉米的二次種植面積。很多人都跟我持同樣的觀點,我們還可以把這個比例弄得再高一點,比如50%的大豆種植面積,都可以通過改良改造轉換成為可以種植第二季的農田。
  來看看巴西的中部,現在它的運輸成本適中,不高不低,在中期和短期來看,發展前景會非常好。
  剛才講了巴西大豆生產的情況,再看一看巴西的大豆增產,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一個預期的數字(見PPT),在未來10年間,增長最快的地區將會在巴西東北部。巴西東北部是橙色的這個部分,它的增幅會達到3倍,今后10年中,中西部也能夠增產42%,但中西部仍然會有1800萬公頃的大豆產區。在南部巴西我們相信可能就會有產量下降或者是保持不變、穩定的地區。這種預測變成現實,我們是需要提高牧場這邊的使用的狀況。我給大家看一下數字,巴西現在1.73億公頃的牧場,而這些牧場很容易變成農作物的農田,甚至也可以轉成大豆的耕地來滿足全球大豆的需求。這里還看到其他一些數字,這里面有許多增長的潛力,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600萬公頃的人造林,包括大豆產區和其他產區都很容易從里面找到產地,所以我們可以把大豆種植面積輕易地翻一番。
  另外還有一點,你看到巴西的土地使用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差不多有70%的巴西土地都屬于保育區,可是為了全球需求上升,我們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有兩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是在運輸成本方面要下工夫。因為在我們這個洲的運輸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2007年,一噸大豆要從巴西中部運送到中國,每一噸的運輸成本是108美元,而在美國,用同一個路線送到中國,也只是115,而巴西需要180美元,所以我們從主要的大豆產區,巴西的運輸成本比起美國可能要高40%。所以我們必須要投資新的道路系統,比如鐵路,我一會兒還會給大家看一下鐵路圖,這里有兩條鐵路會在未來一年新建,有一條是東北線,另外一個是南北線。新建之后,這里展示了一些道路,比如BRE64,還有另外一條是中間的道路,紅色標出來的是BRE58,這幾條路都必須新建。另外還有水陸的運輸系統,給大家看兩個新建的水陸例子(見PPT),這條水路造價150億美元,因為我們必須要造很多儲灌,還要造兩個水壩才能完成這個建設,但是它投資的收益只需要5年就可以回本。另外一個是我們要考慮的,在我們的不斷生產過程中,南北運輸的時候,在北部會進行更多投資。
  現在我們看一下巴西北部港口,南部占了60%的份額,所以在北部要新建更多的港口,我們預計的北部產量增長的趨勢,這也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要投資物流系統,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在對于環境保護方面。這張圖我們看到綠色的部分就是大豆產區(見PPT),大家都談了很多,亞馬遜生物群落受到了影響,這個是不對的。綠色這塊就是亞馬遜生物群落。在2007年的時候,亞馬遜生物群落當中只有0.2%的面積種植了大豆。在巴西,我們有這么一個共識,大家都知道,在巴西并不是環保的問題,而是在于我們缺乏一個立法和執法的問題。
  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在巴西講到亞馬遜有三個概念,一個是它的雨林,對于律師來說,亞馬遜這個詞也是相當難解的,所以首先理解什么是亞馬遜。而且我還想舉一些巴西立法的例子,我們關于環保的立法有5部不同的法律,我們正在討論這5部法律,我們有新的林業法、環保法、聯邦法律、州法律、MT法律。所以這是多么容易混淆的,大家覺得在巴西執政確實不容易。確實一塌糊涂,你都不知道該遵循哪一條法律,你也不知道應該遵循州法律還是林業法,還是環境法,而且因為這個法律還互相抵觸。如果在未來中期或者長期不解決這個問題,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理清這些法律的問題,我們是無法不斷擴大產量的。
  最后總結一下,談到短期,如果南美確實可以實現創紀錄的產量,短期內市場利空。對于短期來說,生產產量的集中,對于消費國來說就要很好地管理價格風險。對于中期來說,南美必須想方設法增產來滿足全球消費需求。同樣在中期,阿根廷的種植面積已達到最大上限,要繼續增產,它只能夠通過增加單產來實現了。而在長期,我們在巴西有兩個問題要解決,第一個就是巴西的物流基建不足,需要投資。第二個是最重要的問題,巴西的法律框架、法律環境的問題。如果法律的框架沒有得到理清,我們是拖慢了巴西的生產,巴西就沒有辦法在未來5到10年內滿足全球的需求。這是我所總結的幾點。
  我今天談巴西、阿根廷的預測和產量就講到這里。我想借此機會說,我今天的發言是為了紀念巴西大豆之父,他是巴西的大科學家,兩個星期前因為心臟病發作,46歲就過逝了。他在巴西,大家都知道他是巴西大豆之父,他研究和調查了許多巴西大豆的知識,包括巴西中西部,他建樹良多,以此機會紀念我這位朋友,謝謝大家的聆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