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諾基亞土壤的變革:從芬蘭到中國

2009-1-18 16: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00元的出口商品里有20元是諾基亞的產品,這開始被芬蘭看作是一個國家創新體系的威脅。 


  作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芬蘭的名言是“教育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力”。 



  如今,它要在未來的4年時間里,對教育進行50年來最大的改革,希望以此推動創新體系的改變,抑制諾基亞等企業在國內研發投入的下降勢頭,擺脫某個領域、單個企業對一個國家經濟的主導,孕育為更多前沿技術領域服務的國家創新體系。 



  “想要從事ICT行業,進入諾基亞等大公司工作的請舉手。”當這個問題在芬蘭沃薩高級中學高三年級興趣輔導班拋出,課室里霎時沉寂了,沒有一只手舉起來。這種情形發生在別的國家,并不叫人驚訝,但這是發生在芬蘭。 



  “不想進入諾基亞”的芬蘭人 



  Juuso是沃薩高級中學的一個學生,他和他的朋友們大多都使用諾基亞手機,他們都以諾基亞為傲,但是他說他不想進入諾基亞工作,周邊的朋友也不想。Sazan和他的朋友也是相似的情況。 



  這種隨機的采訪結果叫人意外,因為芬蘭是諾基亞的故鄉,是全球最大的移動社區。這一點,當你到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機場,就能快速感受到:諾基亞在機場商店里有很大的柜臺區,還可能有移動電話或者通信技術的展覽活動。 



  諾基亞與芬蘭整體經濟的發展是如此密切相關。最新的統計顯示,諾基亞公司產值占芬蘭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4%,出口貢獻達20%,相當于芬蘭整個造紙工業的出口總值。自從1997年諾基亞開始穩坐世界通信巨頭的交椅,芬蘭,這個北歐僅500多萬人口的國家,其國家經濟的競爭力也開始叫世界矚目,甚至2000年到2005年期間有4年取代美國,盤桓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排行首位。 



  但是,移動王國的桂冠,諾基亞全球的速度,正在給芬蘭人以及芬蘭的創新和教育體系帶來壓力。 



  Sazan不知道為什么大家不想進諾基亞。“也許是壓力太大吧。”Juuso想了好些時間,給出了這樣的一個解釋。“是的,平時和朋友們討論,他們也都是表示不想進入諾基亞工作。但是有最新的調查表明,諾基亞在最想進入的公司里仍然排名第一。也許,大家擔心說出來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太大,擔心最后實現不了。芬蘭人是很害羞、很謹慎的。” 王慶一說,他是芬蘭中國移民的第二代,正在赫爾辛基一所商業大學就讀。 



  眾所周知,除了社會福利之外,芬蘭政府最重要的支出是教育與研發,而且集全國之力專注將資源集中在幾個重要領域,尤其是信息與通訊工程產業,芬蘭人就常自稱他們是“工程師社會”。諾基亞企業高管曾經對媒體表示,諾基亞之所以能夠科技獨步全球,就是因為芬蘭的科技教育出色,總是能找到最好的工程師。 



  如今芬蘭ICT專才的供給,卻開始出現了缺口。芬蘭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有3191名工程類畢業生。但是大學教授Heikki Saikkonen估計,芬蘭最近每年大概向ICT產業輸送有關工程師1000到1500名,對于產業的需求并不足夠,現在芬蘭每年需要從海外引進好幾百的專業人才。 



  關于自身經濟的競爭力,芬蘭的名言就是,“教育是芬蘭的國際競爭力”。如今,它卻要進行50年來最大的變革。芬蘭教育部特別顧問Iikka Turunen說:“我們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希望創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學,跟隨企業的變化,研究機構和研究者能更好更靈活地為私營部門服務。” 



  國際化方向 



  目前,芬蘭是人均占有大學最多的國家:20所大學和26所職業院校。并且,芬蘭的研究者與工作人員的比例,也高于眾多國家。 



  芬蘭的教育強調為產業服務,強調研究與實踐的交流與結合。沃薩高級中學2008年新增加了物流課程,這是因為沃薩地區要發展港口經濟,將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所以從高中開始,有意識地引導更多的學生成為物流專才。 



  Heikki Saikkonen認為,支持諾基亞這些ICT公司發展的,正是結合實踐經驗的對產業技術深刻的理解,是從商業以及人力資源角度規劃發展的嚴格教育。 



  Helsinki Education a n d Research Area(下稱“HERA”)介紹,在芬蘭,企業和高等教育機構間,在研發方面也是手牽手般親密無間,學術與產業間內生的血脈相連,是芬蘭創新系統獨有的特征。諾基亞不少的創新都是從學生的畢業論文里開啟的。很多ICT學生的畢業論文,都是由諾基亞等有聲望的大企業付費支持進行的。諸多ICT公司都在贊助學院里的研發工作。 



  諾基亞已經進化成最典型的全球化企業之一,“globalization”成為它發展的關鍵詞。雖然強調與實踐緊密結合,但是,芬蘭的教育系統卻開始呈現出封閉的流動狀態,有大學教授介紹,越來越多的教授都是來自諾基亞等大企業的精英。這似乎跟諾基亞們的新特征出現了脫節。 



  HERA介紹,芬蘭的企業,也許對芬蘭畢業的中國學生有特別的興趣,因為他們除了知道技術上有什么樣的問題外,還能發現芬蘭和中國之間商業文化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區別,能夠很好地適應需要不同文化間能力的工作。 



  但是,數據顯示芬蘭的外國留學生比例很低,大學里最高的比例是4%,中國留學生僅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芬蘭現有的國家創新體系給諾基亞和芬蘭自身的競爭力開始帶來了不適: 



  諾基亞公布收入報告顯示,該公司全球市場份額雖然仍然維持在極高的38%,但是2008年第三季度凈收入同比下降30%。諾基亞集團表示,凈收入下降主要因市場份額下降,尤其是其智能手機銷售額在北美市場受蘋果手機沖擊嚴重。2003年,世界經濟論壇在公布當年全球競爭力排行時,特別稱贊了諾基亞能迅速采納新技術并“孕育了一種創新的文化”。但是現在它在研發創新上受到了大的沖擊。 



  同時,就芬蘭國家競爭力自身,在WEF的全球競爭力排行,在2007年后,2008年繼續離開首位,跌至第六。 



  包括諾基亞等芬蘭企業,在芬蘭國內的研發費用開始不斷下降,他們在加速向國外轉移運作部門,其中包括研發,這成了Iikka Turunen擔憂的問題。他說:“芬蘭的研究和高等教育系統,需要為專才和創新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境,我們要把小的學校聯合起來變成更強的學校,我們希望有更多更優秀、影響力大的學校。” 



  國際化正在成為芬蘭大學與研究機構增長的重要方向,他們希望引進國際有名的教授,希望提高留學生的比例。 



  芬蘭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設備進行了調查,初步調查結果讓他們自責地發現,芬蘭雖然以信息技術聞名全球,但是大學和研究機構卻并沒有足夠的設施。Iikka Turunen說:“我們想要為國際教授準備最好的設備。” 



  不過,增強國際化研究合作是更為重要的事情。Iikka Turunen說:“國際化研究者低的靈活度,是我們目前的一個弱勢。”因此,芬蘭教育改革,將要從機制上深刻推動。 



  獨立化改革 



  目前,芬蘭的大學以及大多數的研究機構,相當于芬蘭政府機構的一部分,大學教授也等同于政府的官員。他們更多時候首先必須接受來自政府推動的研究任務,極少的空間對研究項目進行選擇。這有利于國家集中研發力量,推進某個領域的研發。但是這樣做的弊端開始顯現:大學以及研發機構競爭意識不強,而且大學教授作為國家官員,也更好地享受到了“北歐國家”特有的工作制的福利。 



  與諾基亞在國內合作的芬蘭學者與研究者,大多每周5個工作日,基本上有3個工作日是半休息的狀態。這與諾基亞的步子顯然不一致。有諾基亞供應商介紹,諾基亞強調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向合作伙伴公開更多的相關規劃與資料,共同進行新項目研發。但是在共享信息的狀況下,是諾基亞高強度的工作要求。諾基亞每年與每個供應商都要單獨開一兩次會議,要求供應商每半年報告進展,甚至要求供應商在其全球各個區域辦公室,時差兩小時的區域內,必須確保有研發人員隨時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需要建立以需求引導、用戶驅動的創新體系。”Iikka Turunen說,“芬蘭的大學都將有足夠的資金起步,但是以后將變成獨立的機構,與政府沒有關系,財務等都將獨立,如果辦得不好,也將倒閉。” 



  Metropdia大學,在2008年8月1日起,作為芬蘭教育改革先行者啟動了新的旅程。據介紹,Metropdia是由兩所應用大學聯合重組,幾個城市作為股東,學校工作人員不再是政府的官員。Metropdia未來會更加獨立,但是沒有私營股份,也還沒有向私營股份開放的計劃。學校的教員們還沒有感受到不同機制運作下的過多區別,他們說:“收入還是穩定的,目前不同的是,我們在選擇研發項目上更加自由了。” 



  HERA解釋,在新的變革下,芬蘭的大學將要求在國內的服務中有更多的主動獨立的決策空間,從長遠來說,他們希望能夠更好地對產業的要求作出反應。 



  不過,在跟上企業的變化之外,芬蘭的教育改革也在試圖作出新的格局變化。HERA介紹,在研發越來越國際化的變化下,國內的研發部門將聚焦在更為保險的領域,就是一些前沿科學。前沿技術的投資,是一種繼續保持創新活力的方式,并且避免集中在某個產業的風險。 



  目前,芬蘭創新體系過于集中在某個產業、單個企業,這被Iikka Turunen視作對一個國家創新體系的一種威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