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面臨兩大挑戰 促進出口長效機制待建

2009-11-4 16: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可能是緩慢的,其金融體系有待修復,家庭消費方式發生變化,導致全球貿易難以重新步入發展的快車道,預計明年出口增幅在10%左右,但出口結構將進一步改善。”在日前舉辦的2009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如是說。 
  
他認為,在此背景下,我國外貿政策目標應該由穩外需到促進經濟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充分利用外部市場優化配置資源,同時建立出口促進政策的長效機制。 
  
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國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下拉GDP增長2.9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下降。張小濟說,“從短期總需求管理角度看,大國經濟凈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保持在-5%~5%是正常狀態,上半年我國這一比例估計為4.5%,預計全年將進一步下降。” 
  
張小濟表示,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積極貢獻主要表現在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增長效率等方面,我國第三季度出現進出口環比雙增長,難能可貴。 
  
此外,盡管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進口需求萎縮,但是我國產品在主要發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卻在上升,這表明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產品出口占美國市場進口總額的比重達到18.8%,高于2008年的16.1%;在歐盟市場所占比重達到17.5%,高于去年的16%;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為22.3%,高于2008年的18.8%。 
  
建立促進出口長效機制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我國出口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機制不健全、信用保險覆蓋面低、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支持力度弱等瓶頸日益凸顯。 
  
張小濟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我國現有的涉外財政、金融促進政策體系還存在缺陷,不適應對外經貿的快速發展,以及經營主體多元化、出口產品升級等新趨勢。 
  
“2010年出口將面臨來自人民幣升值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兩大挑戰。”張小濟說,金融危機期間出臺的出口促進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應以此為契機形成長效機制。 
  
具體來說,第一,出口退稅應該足額、及時和穩定。出口退稅是法定的貿易促進政策,應保證這一制度的穩定性,頻繁調整出口退稅率,不僅加大了企業出口風險,而且容易被誤解為出口補貼。為此,國家應調整出口退稅超基數中央與地方分擔機制,恢復出口退稅由中央財政統一負擔的做法;同時針對當前出口收匯期延長的情況,全面實行先退稅后核銷制度。 
  
第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體系,開放商業性保險公司經營出口信保業務。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對出口的支持率僅為4.7%,即使全年完成840億美元的承保規模,其對出口的支持率也僅為6%,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達到20%~30%。 
  
第三,建立多渠道、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政府提供擔保、實施特殊抵押政策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的關鍵。“買方信貸是各國出口大型機電、成套設備時普遍采用的手段,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考慮,我國都應該擴大這一重要的貿易促進方式。”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