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破難,創造條件實現“開門紅”
2009-1-13 16: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背景:2008年,四川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一季度,全省GDP增長14.5%,增速創改革開放以來同期最高水平;二季度,受地震影響,經濟增速深度回落,GDP增長僅為4.6%;三季度,因災下滑勢頭被遏制,GDP增幅重回兩位數,達到10.1%
2009年,四川經濟能否先于全國上升?
2009,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
自然災害與金融危機疊加的四川經濟“大盤”能否重開“牛市”?即將走入“兩會”會場的委員、代表們,心情都不平靜——
蘇重光(川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省政協委員):像我們拿著產品找市場的企業,今年一季度能否“開門紅”的最大障礙是市場。一季度是大春生產的關鍵時期,相信在化肥方面會有不錯的銷售業績。
方小方(德陽市委書記、省人大代表):今年一季度非常關鍵,我們的目標是確保工業不滑坡、保持正增長。首先是抓恢復重建,使企業恢復面達到100%、產能恢復到95%;全年50%的工業發展資金也要下去,落到項目頭上;51個已經開工的項目要投產,預計全年可以新增銷售收入105億元;另外,一季度新開工項目還有54個。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實現“開門紅”。
劉明英(成都市新都區西北社區主任、省人大代表):這幾天,橫穿社區境內的川陜物流大道拆遷工程正在加緊進行。人家都說金融危機也影響到了運輸業,但我們這里130多臺跑運輸的個體車,因為拆遷、修路有了更多生意上門。
實現“開門紅”——
就有全年“翻紅”的可能
經濟學專家、省政協委員干勝道,近日被問得最頻繁的問題是:牛年會不會出現“大牛市”?
“首先需要恢復市場信心!痹诟蓜俚姥壑,信心幾乎約等于“開門紅”。“如果能有一個各方較滿意的開局,就能激活全社會的信心,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股票市場,2009年都有"翻紅"的可能”。
重塑信心,亦成為當下代表、委員的心頭之重。
信心,更來自抓住現實機遇。去年底,中央啟動4萬億元經濟刺激措施。先期啟動的1000億元投資中,四川拿到了60多億元,居全國各。▍^、市)之首。隨后四川擴大內需11條措施“出爐”,房地產、旅游、工業三大“重災”產業相繼獲得政策扶持,僅擴大直購電試點范圍一項,就為企業減負超過6億元。
省“兩會”開幕前夕,一份旨在促進一季度工業“開門紅”的省政府意見問世。省政府破天荒拿出1億元,用以獎勵節日期間堅持生產的企業和2009年1月開工、竣工的重點技改項目(工程)等——而今,利好已顯現。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總經理、省人大代表張志英帶來好消息,盡管東汽去年受了大災,目前手上訂單任務仍飽滿,一季度各項指標有望保持高位。
信心反過來支持“開門紅”,為四川工業在止滑之后獲得更大的提速產生動力。省人大代表李章中說,立足經濟全面復蘇來看“開門紅”,則“開門紅”不再僅僅是幾個可以量化為數字的指標,它還涉及投資、產業、市場能不能同步扭轉頹勢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開門紅”不是結果,而是開始。
實現“開門紅”——
倚重災后重建巨量投資
2008年對省政協委員李家權所率領的龍蟒集團而言,可謂一波三折。原計劃實現50億元的銷售收入,結果只完成了22億元。龍蟒并非個案。委員、代表分析,以我省目前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的實際看,投資拉動的作用和效果都十分明顯。四川經濟在一季度要有所突破,必須充分發揮所長。
按計劃,2009年四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將突破1.2萬億元,換言之,一季度投資額至少要實現3600億元左右,相當于去年全年投資額的近一半。如此巨量的投資怎么完成?“災后恢復重建最可倚重!奔磳⒏皶母蓜俚溃瑢iT書擬了一份《關于促進災區中小企業恢復發展的意見》的提案,“把災后重建、產業發展等各種有利因素揉合在一起,就能事半功倍”。
可能影響“開門紅”的制約因素是資金。干勝道建議,除了放大政府資金杠桿力量外,政府還可以有選擇地打造平臺,吸引民間資金介入。
實現“開門紅”——
挖掘工業存量和加大技改力度
從現在算起,離一季度結束還有短短不到80天的時間。離開德陽到成都赴會的前一天,方小方組織有關方面算了一筆賬:“一季度"開門紅",意味著在去年同期高位增長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新的增長,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要達到6%左右。”
事實上,去年底德陽開工的項目不少,從投資額高達250多億元產業項目,到大批災后恢復重建項目集中開工,德陽大規模項目建設已經拉開序幕。但是,在方小方看來,實現“開門紅”,工業是重點,重中之重是挖掘存量,“二重等三大廠一季度活了,全市工業也就活了”。
如何挖潛?省經委主任、省政協委員焦偉俠看中技改——投資小、見效快。他透露,今年全省技改投資可望繼續實現20%以上增長,突破2000億元,“60%會在一季度下發”。
“學做新世紀的王進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現目標!备餍懈鳂I的委員、代表們,發出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