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我國發展國際物流存在得問題于應對策略

2009-11-25 10: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國發展國際物流存在得問題于應對策略
2009-11-25 8:05:33 [來源: 作者/編輯: ] 查看次數:4
     
我國國際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長至2005年的14221.2億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32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3位,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市場和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2005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4.43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港,集裝箱吞吐量1810萬TEU;深圳港貨物吞吐量達1.5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566萬TEU。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作為國際貨物價值鏈的基本環節,國際物流不僅是國際商務活動得以實現的保證,而且為國際貿易帶來新的價值增值,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利潤源泉”。據測算,我國目前的物流成本約占GDP的20%左右,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僅占GDP的10%左右。美國商業界最新數字顯示,物流費用占商品價值的36%,而中國商品的這個比例估計會更高。由此可見,我國物流(當然包含國際物流業)之潛力與差距。 
  
    (一)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完善 
  
    (二)物流行業人才短缺 
  
    (三)物流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低 
  
    (四)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 
  
    (五)經營規模小,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低 
  
    提升我國國際物流競爭力的發展對策 
  
    (一)完善有利于國際物流企業發展的管理體制 
  
    首先,明確政府管理職能。政府主要職能是制定規劃和相關政策,調節各類市場主體,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其次,建立現代物流業的綜合協調管理機構。主要職能是制定發展規劃和相關政府法規,決定和協調物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再次,抓緊國際物流協會的建設與完善。主要職能是為企業提供指導和服務,協調行業內部關系,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公平競爭。最后,建立健全國際物流業政策法規體系。對現有物流政策法規進行清理和完善,并按照國際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法規。 
  
    (二)加速國際物流人才的培養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人才匱乏越來越成為制約我國國際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國際物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解決國際物流人才短缺乏的較好辦法是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一是引進國際化的物流理念、管理模式、競爭機制,吸納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二是要采用多種多樣的培養方式,建立一套強有力的國際物流人才支撐體系。重點是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職業經理人的培養。不僅要組織短期培訓、在職培訓,還要搞好系統的整體培訓和基礎教育。培養從事物流理論研究與實務、懂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懂IT技術與電子商務以及通曉報關、報檢、運輸、保險和國際貿易結算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三)推進標準化和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是現代化的靈魂,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物流現代化,而物流信息化要依靠物流標準化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在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現行標準。加快制定物流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管理流程、信息網絡的技術標準,推動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準化體系盡快形成,與國際標準接軌。鼓勵建設公共的網絡信息平臺,支持工商企業采用互聯網等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和信息互通。推廣應用智能化運輸系統,加快構筑全國和區域性物流信息平臺,優化供應鏈的管理。 
  
    (四)加快國際物流業 
  
    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是我國國際物流業規劃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國際物流貨運通道的建設與保障。目前海運是我國對外貿易運輸的主要方式和通道,80%以上,所以應該重點投資港口、船隊的建設上,既要重視集裝箱化,還必須考慮諸如石油、煤、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的運輸。國際物流基礎設施的一些建設投資巨大,如船只、貨機、堆場、貨站、鐵路、公路、管道的購置與建設等,應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做法“政府興辦、企業經營”。國家積極加大扶持與投資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于拉動國內生產的內需,又為擴大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市場提供了硬件保證。 
  
    (五)實行集約化經營,創新物流服務 
  
    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特別在經濟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經營規模合理、技術設備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大型物流企業。基本形成一種以城市為依托,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高效率的區域物流網絡,進一步完善若干條以沿海重要城市為中心的國際多種方式聯運系統,以適應我國對外開放和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需要。 
  
    作為第三產業的物流,服務創新顯得格外重要。為此,需要物流企業能運用現代科技為客戶提供一種具有長期的、專業的、綜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務,即物流服務要具有綜合化、一體化的特點。另外,物流服務要具有個性化,以適應個性化消費和個性化服務的需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