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建設亟待突

2009-11-21 13: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西江航運干線和長江干線并列為我國高等級航道體系的“兩橫”,是我國西南水運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江沿江各地官員和一些專家學者提出,隨著經濟全球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攜手打造西江經濟帶,切實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內河水運煥發生機
  流域文化是許多民族文化的母體。當今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日益離不開流域經濟文化的發展,發達的經濟走廊和經濟重心地區,幾乎都分布在主要江河流域。無論是日本的東京經濟圈還是美國的紐約經濟圈,以及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圈,無不是依托發達的水運交通而撐起走向世界的金橋,并憑借其優良港口的集散輻射功能而提升區域綜合實力。
  內河作為水運交通的骨干航道及通江達海的能力,將一座座偏隅一方的城市推上歷史的舞臺。廣西的梧州、南寧、貴港、百色、來賓,廣東的肇慶、佛山、高明、廣州等城市,無不逐水而建,因水而興。
  以廣西的貴港市為例,貴港歷史上曾經是南方重要的“水陸商埠”,自古以來,借助天賜的西江水系以及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絡,貴港成為承東啟西、接北向南的交通樞紐,2000多年來一直扮演著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貴港市緊緊依托港口良好的運輸和地理區位優勢,著眼泛珠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補發展,積極推動港城一體化,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8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3112萬噸,占廣西內河港口吞吐總量的66.55%,保持全國內河大港十強和華南內河第一大港的地位。今年1-10月,其吞吐量達2876.2萬噸,集裝箱達51421標箱,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11%和29.9%。
  ——經濟一體化推動流域經濟合作
  西江流域在發展大潮中具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打造西江黃金水道”戰略的重大決策。其核心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崛起“北部灣地區”、騰飛“桂東南、桂西北兩廂”,促進地區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提出了“打造西江黃金水道,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思路。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就此提出了四條原則:一是突出重點,統籌協調;二是航電結合,綜合利用;三是項目支撐,強力推進;四是改革體制,創新機制。總體目標是以南寧、貴港、梧州三個主要港口為核心,以百色、來賓、柳州、崇左4個地區性重要港口為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的內河港口體系,更好地服務沿江產業布局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楊道喜說,廣西正在抓緊編制西江黃金水道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將以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和西江岸線利用規劃兩個專項規劃為基礎,并配套沿江綜合運輸體系、城鄉發展、水資源利用、旅游、綠化、生態等6個實施方案。初步規劃,到2012年,新增內河港口吞吐能力超過7700萬噸,總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以上,基本建成貴港-梧州2000噸級航道、右江1000噸級航道、柳黔江500噸級航道、紅水河500噸級航道。屆時,“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將初步形成。
  中共貴港市委書記賴德榮認為,貴港地處西江“黃金水道”的黃金地段,當前西江“黃金水道”已經成為全市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發展臨港工業、沿江產業帶的重要依托,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與粵港澳地區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
   ——推動西江區域經濟發展尚需突破四大“瓶頸”
  11月17日,來自交通運輸部屬有關部門和廣西南寧、柳州、梧州、玉林、賀州、百色、來賓、崇左等市,以及廣東肇慶、云浮、江門等市的有關官員和數十名專家學者齊聚貴港市,圍繞“加強區域合作,攜手打造西江經濟帶”進行深入探討。
  從各方的反應來看,西江沿江各市正在緊緊抓住國家把發展西江經濟帶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機遇,全力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但是,目前在推動西江區域經濟發展中,尚需突破四方面的“瓶頸”。
   一、建設西江航運中心,構建現代國際航運服務業體系。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科院原副院長、廣西生產力學會副會長鐘啟泉認為,西江航運中心是建設西江黃金水道的目標所在,其內涵和主要特征也正在逐步深化。從目前西江航運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貴港市航運發展新定位能使之成為西江黃金水道的航運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蔣斌認為,構建現代國際航運服務業體系,已經成為西江流域經濟合作的重中之重。因為港口的發展,帶動了航運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需求劇增的機會,但目前這里的相關服務還主要集中于船代、貨代等下游企業,附加值較低。而航運融資、咨詢、仲裁、保險、海損理賠、公證公估、航運組織、船舶管理、海運經紀等航運服務上游產業幾乎空白。要大力提高口岸管理能力,提高口岸物流周轉效率,將口岸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方式的改革與物流組織系統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管理系統成為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保障。
   二、內河航運建設資金應納入國家財政統籌安排。
  交通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原局長賴定榮認為,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珠江水系上游的云南、貴州能源、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但缺乏資金;中、下游的廣西、廣東、港澳地區缺乏能源和礦產資源,流域省區經濟互補性強。但是珠江水運上游與中下游的斷航一直未能解決,這延緩了云南、貴州部分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阻滯了廣西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交流和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賴定榮說,我國內河航運發展最大的難題是缺乏資金支持,究其根源在于對內河航運地位、作用的認識依然存在盲區,內河投資無法“償還論”是內河航運發展擋道者。大江大河是國家的公共資源,內河航道是社會公共設施,是水資源綜合利用社會效益的一部分,建設高等級航道、發展內河航運可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大動脈作用。他提出,內河航運發展需要國家制定發展政策,從源頭明確資金投入。
   三、成立西江流域聯合規劃領導小組,并組建相應的區域經濟協調機構。
  貴港市市長唐成良認為,西江航運干線是我國西南水運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過去一直沒有進行全流域研究,致使全流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當前,應盡快成立西江流域聯合規劃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組織專家進行可持續的岸線利用和港口功能分區、城鎮體系建設、產業集群、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研究規劃,推動流域科學開發。此外,應盡快組建相應的區域經濟協調機構,負責協調解決本區域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布局、環境整治、產業整合和利益調整等重大問題。可在統籌規劃辦領導框架下,形成若干個層次的協調機制。
   四、建設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充分發揮西江航運能力。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建華認為,在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現代綜合交通的發展背景下,西江航運干線航道、樞紐通航能力不足,水情、航道、樞紐、船舶、物流等信息采集及獲取渠道不暢,管理分散等原因,使西江干流的航運、物流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比如長洲樞紐從投入營運以來,就經常出現船舶滯留的現象。實現水情、航道、樞紐、船舶、物流等信息采集及管理的現代化是非常必要的。建設西江航運干線(廣西段)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加快西江黃金水道的建設,有利于航運、水利等各種資源的整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從而形成便捷的“水上高速公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