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重慶歡迎環渝四川六市 分享"試驗區"政策

2009-11-18 23: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加快環渝腹地經濟區塊的發展,重慶的哪些政策可以為我所用呢?該從哪里入手?昨日,記者采訪了成渝兩地的區域經濟專家及重慶有關方面。

  環渝六市話融入

  重慶:分享政策實現雙贏

  “重慶有很多政策都可以為四川劃定的環渝6市所用,這將是一個雙贏結局。”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研究員說,他曾參與遂寧等地融入重慶的發展規劃。

  據李勇分析,作為西部的直轄市,重慶的許多政策四川都可以分享。比如,重慶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重慶正在加快產業及產業集群的發展,而環渝城市也將受益,可以為重慶的產業發展作配套;重慶擁有黃金水道,周邊城市可以加快物流發展等。

  李勇說,四川這6市成為了重慶的經濟發展腹地,重慶的城市群有了延綿的空間;重慶的六大產業集群有了更好的聯系和配套;重慶和四川的人才、勞動力互補有了更多融合。“總之,四川和重慶應該共同把這一篇文章做大,實現服務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和交通網絡一體化。”

  四川:共同協作最為重要

  “省委、省政府這次政策的調整符合天時、地利,也符合人和。但讓這6個市形式上融入(重慶)很簡單,但真正考智慧的是如何真正地、實質性地融入。”昨日,四川省政府參事、西華大學區域社會經濟所所長陳國先說。

  陳國先表示,重慶環渝這6個市有個共同點,就是人口很多,都屬丘陵地區或山區,過去由于行政隸屬關系,這6市的經濟布局都圍繞成都來搞,但實際上它們的經濟流向又指向重慶。這次政策的調整符合經濟發展形勢,順應了天時地利和人和。

  陳國先建議,這6個市要真正融入重慶,首先應共同打造發展的環境,要圍繞重慶來布局公共產品,包括交通、通訊和物流通道等。為了實現這一新戰略,這6市就不能僅與全省銜接,更要和重慶有經濟上的實際融入,目前當務之急的就是要制定產業政策,規劃產業集群。“要從規劃、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政策制定等方面共同協作。”

  重慶發改委:歡迎融入重慶發展

  “四川的環渝腹地經濟區塊主動融入重慶發展,這順應了經濟發展形勢。”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羅清泉說,“這些年在經濟發展上,重慶對緊鄰的四川部分市縣的輻射帶動作用非常強,四川對6市提出的要求,我們表示歡迎”。

  實際上,川渝一直就是一個整體,共同合作,一起發展。2007年4月2日,川渝兩省市首次共同確定了“成渝經濟區”的地理范圍,并就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市場體系、產業協作等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

  今年10月27日,四川省出臺了《關于加快“一極一軸一區塊”建設推進成渝經濟區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將為川渝間的合作和發展起到加速器作用。  本報記者陳誠

  達州市市長何健?

  達州全面對接借力重慶

  達州市長何健昨日接受采訪說:“達州在糧油、畜禽、果蔬及富硒農產品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要面向重慶大都市、大市場,把達州建成面向重慶的農特產品供應基地和農特產品深加工基地。”何健說,依托巴山風光、巴人文化、紅色旅游三大品牌,把達州打造成重慶休閑度假的“后花園”。

  “達州要當好配角,搶占先機,提供最大的優惠政策和舉措”,承接汽摩產業及零配件產業的轉移,承接機械裝備制造配件產業轉移,積極接納重慶醫藥化工產業轉移,承接輕紡工業產業轉移。

  何健介紹,達州將加強與重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大型企業研發機構的合作,邀請重慶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優秀人才來達州開展技術教育服務活動,選派干部和科技人員到重慶對口單位進行深造和掛職鍛煉。廣泛吸引重慶都市圈人才,借用重慶“人才庫”優勢,采取“聘請、培訓、引進”及“節假日工程師”等途徑,促進人才交流,借腦引智為達州所用。記者李罡

  內江市市長劉成鳴?

  讓內江宜居宜業宜游

  昨日,內江市市長劉成鳴表示:內江初步打算著力突破行政壁壘和地域界限,依托內江適中便捷的區位優勢、門類齊全的產業優勢、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宜居宜業的人文優勢,以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做強重點產業園區、暢通交通物流網絡、完善城鎮體系建設為主攻方向;主動配套成渝,力爭早日將內江打造成成渝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大城市,打造成中國最大循環流化床電站示范基地、中國第二大釩鈦基地、中國西部汽車零部件基地、中國西部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成渝經濟區綠色食品基地等。

  依托成渝這兩個西南最大的汽車整裝工業中心,發揮內江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品品種齊全的優勢合力開發成渝市場,不斷提高“內江造”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著力建園區,重點爭取成渝兩地與內江企業有合作關系的大企業、大集團到內江建設配套基地或整車生產項目……

  記者楊元祿高冰潔

  廣安市委常委、副市長庭繼崗?

  打造合作試點示范市

  “廣安作為重慶的后花園,從去年起就開始謀劃和實施廣(安)渝經貿合作、主動融入重慶1小時經濟圈。”昨日,廣安市委常委、副市長、區域合作推進辦公室主任庭繼崗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要努力把廣安打造成為川渝合作試點示范市。”

  2008年,廣安提出了“立足四川、面向重慶”的發展思路,作出了“加強廣渝經貿合作、主動融入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戰略決策。

  在今后的渝廣合作中,廣安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借力重慶輻射帶動,以建設大通道、配套大產業為重點,以創建新體制、搭建新平臺為抓手,大力實施區塊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廣渝經貿合作,努力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格局。經過3-5年的努力,把廣安打造成川渝合作試點典范,深度融入重慶1小時經濟圈,促進廣安產業發展大提速,城市實力大提高,區位優勢大提升,使廣安成為重慶北出口的交通次樞紐。  廣安日報記者孫維鐵

  資陽市市長羅勤宏?

  打造新興工業城市

  資陽在新一輪發展機遇面前,將如何作為?資陽市市長羅勤宏昨說:資陽作出了打造“一區兩帶四基地”的決策,通過雁江簡陽三岔“資三角”經濟帶融入成都都市圈,通過簡陽樂至安岳“319線”經濟帶對接重慶經濟圈,著力建設成渝經濟區新興工業城市。

  資陽下一步將以“一點、三線、四平臺、五產業”為抓手,以“服務式融入”為主要方式,努力打造川渝開放合作的先行區和示范區。

  “一點”即安岳縣。安岳是成都和重慶兩座特大城市的直線中點、成都都市圈和重慶經濟圈的相交切點、川南城市群和川東北城市群的交會點,既是承接“兩極”輻射的“橋頭堡”,也是連接“兩圈”、“兩群”的“中轉站”。

  “三線”,即成安渝高速公路、石刻旅游環線、成安渝鐵路客運專線三條出境干道。通過交通先行對接,盡快形成與重慶經濟圈“點對點”的快捷通道,真正實現“硬融入”。

  “四平臺”,即從政務、商會、園區、鄉情四個層面搭建合作平臺。

  “五產業”,雙方將在旅游、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紡織、農產品加工配送、物流運輸方面構筑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產業支撐。   曾建波記者楊元祿

  遂寧市市長胡昌升?

  深度融入成渝區域

  “加快發展環渝腹地經濟區塊,將為遂寧加快發展創造難得的機遇。”昨日,遂寧市人民政府市長胡昌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胡昌升用“橋頭堡”、“理想地”和“輸出地”來表述遂寧在環渝腹地經濟區塊中的發展取向。他認為,遂寧是成渝合作的“橋頭堡”——“遂寧緊鄰重慶的潼南,與成都、重慶快速鐵路、高速公路相連,1小時車程等距,是成渝經濟區重要節點和快捷交通走廊……”

  遂寧是承接產業的“理想地”——“遂寧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良好的工業基礎、初具規模的各類專業園區,為遂寧承接成渝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還是成渝重要的人力資源“輸出地”。

  胡昌升說,遂寧將依托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以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的現代物流港建設為平臺,發展電子元器件、農副產品、藥材、紡織服裝等專業交易市場,著力建設成渝經濟區次級物流中心。

  遂寧有優質生豬、優質肉牛、商品家禽、特色水果和無公害蔬菜五大“拳頭產品”,將建設成為成渝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民進中專……遂寧現有職業培訓院校96所,要積極構建成渝職教培訓基地。” 記者汪仁洪

  瀘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雷文彬?

  融入重慶具有獨特優勢

  依靠自身優勢融入重慶經濟圈,身處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的瀘州市早在幾年以前就已經邁出了步子。昨日,瀘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雷文彬接受采訪時表示:瀘州擁有川渝合作、融入重慶獨特的獨特優勢。

  在和重慶相接的6個城市中,瀘州市有長江黃金水道和重慶相通,是四川、貴州水運通達重慶及長江下游的水運樞紐。“長期以來,合江都是重慶經濟流和物流向川、滇、黔輻射的重要集散地。”

  據介紹,合江縣歷史上就是黔北經濟流向的匯集點,宜瀘渝高速公路貫通后,從臨港示范區到重慶外環高速公路僅47公里。境內沿長江有3個深水天然良港,長江可晝夜通航千噸級船舶和3000噸級船隊,200噸級船舶還可以經赤水河到貴州赤水市。

  瀘州市去年提出“四個四發展戰略”,即突出抓好酒業、化工、能源、機械制造“四大產業”;建設酒業集中發展區、納溪化工園區、長江機械工業園區、川渝合作瀘州臨港示范區“四大園區”;建設川黔高速公路、瀘渝高速公路、川黔鐵路、長江黃金水道“四大通道”;打造現代商貿物流中心、旅游組織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和區域中心城市“四大中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