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長吉圖先導區 首個沿邊規劃獲批國家戰略
2009-11-18 23: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18日,《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對外公布。
這標志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迄今惟一一個國家批準實施的沿邊開發開放區域。
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這份1.4萬字的《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長吉圖開發開放,促進長吉圖一體化發展,形成窗口、前沿、腹地有機聯結、功能協調、有效互動的空間布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這為吉林、東北乃至東北亞區域進一步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有學者就提出,這將為下一步建立更高層次的東北亞國際自由貿易區打下基礎。
長吉圖:東北地區新增長極
該《規劃》的主要范圍是中國圖們江區域的核心地區,包括吉林省范圍內的長春市、吉林市部分區域和延邊州(簡稱長吉圖)。同時,《規劃》還輻射中國其他參與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的遼寧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區,并涉及中方與周邊國家合作的相關內容。
《規劃》確定了該地區到2020年的發展愿景。
屆時,長吉圖地區期待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以上,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新型工業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科技創新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東北亞國際商務服務基地,基本形成中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長吉圖地處東北亞區域地理幾何中心和新歐亞大陸橋中心,中國惟一的沿邊近海地區。圖們江是中國內陸進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圖們江下游地區地處東北亞的中央部位,中、俄、朝三國毗鄰,是東北亞地區實現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的交匯點,這一地區被認為是世界最具增長潛力的經濟區域之一。
然而,周邊國家地區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得該地區這一地緣優勢不僅無法發揮作用,反而成為地緣劣勢,被“憋”在了東北中部。
偏低的外貿依存度,一直是該地區經濟的明顯短板。2008年,吉林省進出口貿易總額133.41億美元,僅占全國總量的0.52%,明顯低于GDP占全國1.96%的比例。其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只為14.4%,遠低于全國59.2%的平均水平。
隨著《規劃》的出臺,這一形勢或將發生戲劇性的變革。“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是推動吉林省全方位開放,是帶動全省加快振興的外部動力。” 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處長劉庶明對記者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凱更感興趣“新增長極”的提法。在他看來,東北振興一個關鍵的著力點,就是要突出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增長極。具體來講,就是要突出東北“二帶三圈”的建設。所謂“二帶”指的是遼寧沿海經濟帶、沿邊對外開放帶;所謂“三圈”包括沈陽都市圈、長吉都市圈、哈大齊都市圈。
而長吉圖規劃,既涵蓋了沿邊對外開放帶,又將長吉都市圈納入其中。
“任何地區的發展總離不開增長極的帶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從單極驅動邁進到多元化競爭的時代。”魏后凱說。
圈內城市新定位
《規劃》明確,將統籌推進長吉圖開發開放,促進長吉圖一體化發展,形成窗口、前沿、腹地有機聯結、功能協調、有效互動的空間布局。
相關城市被賦予了不同的定位。
琿春,將進一步發揮開放窗口的作用。
《規劃》提出,將研究賦予琿春更加靈活的邊境貿易政策,探索雙邊、多邊合作的有效方式;加快琿春俄、日、韓和香港工業園區建設,增強邊境經濟合作區經濟實力;推進與毗鄰邊境地區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推進投資貿易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同時,將適度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國際合作競爭力,把琿春開放窗口建設成為集邊境區域性出口加工制造、境外資源開發、生產服務、國際物流采購、跨國旅游等多種對外合作形式于一體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成為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橋頭堡。
延(吉)龍(井)圖(們)則被賦予了開放前沿的功能。
《規劃》提出,將以總體規劃共制、基礎設施共建、產業發展同構、公共事務同管,推進延龍圖城市整合進程,強化長吉腹地與窗口之間的紐帶傳導功能。
加快生產要素集聚,打造先進加工制造業、現代物流、旅游及高技術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發揮口岸群優勢,擴大經貿合作,建設延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化對日、韓、俄科技合作,加快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積極推進其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的工作。把延龍圖建設成為圖們江區域重要的物流節點和國際產業合作服務基地。
《規劃》還強化了長吉直接腹地支撐能力。
《規劃》提出,要發揮兩市科技、人才、產業優勢,打造“長東北”新區和吉林北部工業新區,加快建設長吉國家重點開發區域,成為圖們江區域的資源要素集聚高地、產業和科技創新高地、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東北亞國際商務服務基地。
“長吉地區要發揮支撐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直接腹地作用,有選擇地將相關配套產業向前沿和窗口地區轉移,支持和鼓勵企業利用對外通道開展國際物流業。”《規劃》說。
東北亞自貿區構想
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并非自今日始。早在1992年,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倡導下,中、俄、朝、韓、蒙五國便共同啟動了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項目。
這是一個逐步擴大和深入的合作開發項目。最初,這一項目中國方面只涵蓋了琿春地區,此后逐步拓展到延邊州地區。如今,長春市、吉林市這兩個特大城市的加入,不僅大大增加了這一開放區域的經濟總量,更帶來整個開發格局的大變。
《規劃》指出,建設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加速推進長吉圖地區一體化進程,并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國際合作,有利于更好地發揮長吉支撐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直接腹地作用,是我國推進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的需要,是實現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需要,是加強東北亞區域各國合作的需要。
在魏后凱看來,《規劃》實際上構筑了多層次的合作:延龍圖一體化,包括琿春,是合作的最核心區域;長吉圖地區的合作;包含俄羅斯、朝鮮的圖們江地區的合作;東北亞五國的合作。
劉庶明曾直接參與到整個《規劃》的研究制定中。在他向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建議意見中就提出,未來可以考慮建立圖們江地區國際自由貿易區。
按照劉庶明的設想,圖們江地區國際自由貿易區可以分兩步走,按照“合作共建、互贏共享”的方式,第一步構建中日韓俄雙邊、多邊跨國自由貿易區;第二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圖們江區域國際自由貿易區。
他同時建議考慮建立長吉國際陸港區。構建國際中轉港口長春支線港,實行海關、商檢、邊檢、相關設施等一體化運作。建立省際國際合作產業區。采取“引進來、走出去”方式,建設中日、中韓、中俄等跨國產業園區,各具特色的省際、行業、大型企業合作產業區。
“這為下一步建立更高層次的東北亞國際自由貿易區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魏后凱判斷。
長吉圖布局 八大新型工業基地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構成納入國家戰略規劃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主體產業。
11月18日正式對外公布的《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將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支撐,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建設以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為基礎、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
在配套支持政策方面,《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吉林省開展組建圖們江合作開發股份銀行前期研究工作,條件成熟時按有關程序報批。研究建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信托基金,引進創業投資、股權基金和項目融資機構,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在該區域內設立機構。
建八大新型工業基地
長期以來,長吉圖地區經濟的發展對汽車、石化兩大支柱產業的過度依賴,曾被人戲稱是“二人轉”。如今,這一格局將被打破。
新型工業的發展,位列《規劃》中產業提升的首位。《規劃》提出,將全力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光電子信息、冶金建材、裝備制造、生物、新材料等八大新型工業基地。這將改變長吉圖地區長期以來對汽車、石化的過度偏重的狀態。
今年5月,吉林省政府印發出臺了醞釀近兩年的《吉林省工業產業躍升計劃綱要》,上述八大產業悉數涵蓋其中。
對此,吉林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在該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為新中國60年來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醫藥、電子信息、冶金建材、新材料和裝備制造這五個產業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和獨特的區域經濟特色。
“這八大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是吉林省工業經濟的主體。通過3-5年的發展,有能力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該人士說。
《規劃》對上述八大基地建設提出了明確具體的目標。
例如,汽車產業方面,將進一步支持一汽進入世界級跨國公司行列,不斷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生產能力,提高整車國產化率,重點推進百萬輛汽車增產、專用車基地建設、新能源汽車開發、百戶專業化零部件企業集團培育等工程。
石化產業方面,將支持中石油吉化公司積極推進石化產業向原料多元化、產品精深化、產業延伸化發展,建設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突出發展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配套化學品、化纖紡織、生物化工、天然氣化工六大產業,推進吉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建設。
據了解,圍繞“八大產業”,吉林省接下來將重點謀劃一批對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區域支柱產業發展的大項目,優勢和特色產業項目,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和高科技領域項目。
吉林省醞釀建立工業產業躍升計劃重點項目儲備庫,對納入全省工業產業躍升計劃的項目,集中資源予以重點支持,在土地、環保、金融、財政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積極推進全省重點項目建設。
提升現代服務業層次
《規劃》著力推動的另一產業支點,是現代服務業。
《規劃》提出,將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層次,拓寬產業領域,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特色旅游、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商務會展以及金融保險業。
其中,引人矚目的是現代物流業和特色旅游業。
據本報記者從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了解,物流方面,國家層面東北地區物流專項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已經啟動,將建設一批物流中心和節點城市,以及重點物流園區,建設統一的物流信息化平臺,長吉圖顯然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提出,物流業方面,將依托區域綜合交通網絡,支持一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構筑長春、琿春為兩極,吉林、敦化、延吉為重要物流節點,依托琿春-阿爾山、哈爾濱-大連、東部通道等交通干線,西接內蒙古、北連綏芬河及滿洲里、南通大連及丹東港,形成雙向流動的現代物流網絡。
同時,積極引進和培育物流龍頭企業,開展第三方物流,在長吉重點建設汽車、石化、農產品、建材、冶金等專業物流園區,在延(吉)龍(井)圖(們)和琿春重點建設面向東北亞的國際物流基地。
旅游業方面,國家正在醞釀將大東北旅游一體化作為重點來推進。
《規劃》則具體提出,將充分發揮區域內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以生態游、民俗游、冰雪游和邊境游為主題,以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松花湖風景名勝區、凈月潭森林公園為重點,形成特色鮮明的長吉圖旅游產業帶。
在吉林省發改委東北振興處處長張志勇看來,長吉圖地區有著豐沛獨特的生態、氣候資源之類的“軟資源”,未來,將更多致力于用現代服務業的“軟資源”來替代石化產業之類的“硬資源”,走知識化、生態化、國際化之路。“這是我們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張志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