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臨洮: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紀實

2009-11-17 13: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七月的臨洮,洮水如歌,山花爛漫;香飄四野,情韻悠悠。這一切讓人陶醉。然而,在那山野間、川坪上,處處機聲震耳、鋼锨飛舞、萬人攢動的農村公路建設火紅場面更是讓人振奮不已。一條條平坦寬廣的農村公路在建設者的腳下向青山綠水間延伸,向白云悠悠的遠方飄曳。這是群山向外界歡呼的臂膀,是臨洮經濟肌體中新增血液呼嘯的命脈,是臨洮55萬人民的創業激情書寫在岳麓山腳、洮河岸畔瑰麗的詩行。    
  一段辛酸的往事    
  臨洮縣山地面積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型、地勢,給該縣農村公路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農村公路發展相對滯后。10年前,全縣2851平方公里土地,每百平方公里擁有公路量不足15公里。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正在實施“村村通”工程的情況下,臨洮縣還有7個鄉鎮不通油路,220個行政村不通公路。   
   據有關人士介紹,20年前的臨洮,交通條件非常落后,嚴重制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這里豐富的農、林、水、旅游資源也只能長年沉睡山中,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利用。部分山區的農民到縣城要走兩三天,許多老人一輩子沒有下過山;辛辛苦苦養頭豬,得請幾個人輪流著把豬用架子車拉到山外賣;由于交通不便,山區大量的農產品運不出去,水果常常腐爛深山;多少游客風塵仆仆來到臨洮想一睹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可車到山前沒了路,不得不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山外的姑娘不敢嫁進山里來,山里的男青年“打光棍”的現象很普遍,落得個“青山綠水風光好,只見大哥不見嫂”……     
  近日,筆者還在縣交通局的辦公室里看到十年前的一張反映臨洮交通狀況的照片:幾個老農挑著擔子走在坑坑洼洼的馬路上,一種蒼涼感涌上心頭。這張照片,與現如今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建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變化在臨洮縣老百姓的眼中看得最真切,窯店鎮馬家坪村今年70多歲的王大媽告訴筆者:“原來的村子,出門就是爛泥,沒有一條像樣點兒的路,干啥都不方便。”    
   一幅宏偉的藍圖    
  “若要改變臨洮落后的面貌,一定要把臨洮落后的交通狀況徹底扭轉!”、“不能只靠交通部門修公路,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縣、鄉、村三級聯動,全縣人民共同參與公路建設!”隨著時代的進步,臨洮縣的決策者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   
   2006年,以縣交通局局長賈生榮為首的新一屆交通局領導班子,帶領交通技術人員,爬山涉水,翻山越嶺,他們跑遍了全縣18個鄉鎮,察看了臨洮的山山水水,走訪了上千名基層干部、群眾,傾聽了大量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縣上經過反復討論,征求各方意見,制訂出了《臨洮縣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升級干線路,編織連網路,打通斷頭路,發展特色路,修建旅游路,筑起資源路,決心大打農村公路建設的翻身仗,走出了一條高起點、大跨度、超常規的臨洮交通建設新路子。    
  為了營造全社會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的社會環境,縣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四大班子領導明確分工,實行縣領導包鄉包片,鄉鎮領導包村包路段,村干部包社包戶包責任的辦法,全縣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建立起了嚴密有效的農村公路建設組織指揮網絡。   
  2007年,一場規模空前的群眾性農村公路建設戰役打響了。飽受交通閉塞之苦的55萬臨洮人民群眾在各級領導干部的帶領下,披星戴月,頂霜踏露,奔赴施工一線。工地上紅旗招展,機聲震耳,人頭攢動,鎬飛锨舞,一幅壯麗的農村公路建設大畫卷在臨洮全面展開。當年全縣農村公路建設總規模達到330多公里,總投資5000多萬元,相當于前10年全縣農村公路建設里程的總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