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穿越4大地震斷裂帶 綿茂路在余震中前行

2009-11-11 12: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會議室里,德陽市交通局副局長、綿茂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劉仁森召集施工方負責人召開會議,為建設者鼓勁——自9月8日舉行開工儀式以來,歷經雨季、泥石流、炸藥管制等困難后,綿茂公路施工于11月5日全面提速。 
  既要保施工進度和安全, 
  又要兼顧山區群眾生產、生活;到處是松動的山體,到處是不穩定的地質結構,綿茂公路建設者必須統籌解決所有遭遇到的"疑難雜癥"。作為"5.12"特大地震基礎設施重建的重要項目,得到香港特區政府20億港幣援助的綿茂公路建設進展,始終受到高度關注。 
  動態設計專設"設計變更處" 
  綿茂公路全長56公里,連通綿竹與茂縣,結束德陽與阿壩"相鄰不相通"的歷史。又因其建成后將縮短成都至九寨溝的距離,因此被認為是一條未來的黃金旅游線。 
  綿茂公路有43.5公里在綿竹境內,沿途地質結構十分復雜,施工難度很高,但也有迄今為止很少為外人所了解的風景絕佳地。 
  車將行至云湖隧道,劉仁森指著右側一段山體特別告訴記者,"這片山體將做全面的防護工程。從30米高的山頂開始用空壓機在坡面巖石上打進4—9米長的鉚桿,灌漿固定后掛上粗細兩層鋼絲防護網,這叫‘主動防護網’。同時,要在山腳現澆修筑至少2米高的擋墻,這叫‘被動防護’。" 
  一般來說,遭遇8級大地震的地質結構需要10年方能穩定下來。然而,重建的步伐不能因此擱淺。從去年9月起,江蘇交通科學設計院的20多名設計人員即在省內交通部門的配合下,深入龍門山脈,歷經艱險獲得了第一手資料。但由于余震不斷,地形地貌和地層結構不斷變化,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確定大的框架下,設計方案經常變更,指揮部因此專設了"設計變更處"。金魚隧道出口就因遭遇古滑坡體,向北移動數米。"主動防護網"也是在動態設計理念下加入的措施。 
  超前預報裝配200萬元檢測設備 
  在路線走向圖上可以看到,綿茂路穿越龍門山前山斷裂帶、中央斷裂帶、九頂山支斷裂帶、后山斷裂帶,橋隧比達到68%,路況非常復雜。今年6月30日,綿竹遭遇5.6級強余震。余震襲來時,兩聲源自地底的怪叫呼嘯而過,隨之即是山梁如篩糠般抖動——親身體會過這樣的危險后,指揮部更加強調要加強科學預報手段和實驗室建設。 
  一種先進的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隨之進入。這種技術用超聲波、雷達探測儀器反復測試,可以探測到局部地段100米外的地質情況,知曉其是否會發生余震、山體松動、涵水層是否被破壞等準確數據。 
  綿茂公路指揮部位于山口,也是建成后的養護中心。這里將建綿茂路中心實驗室,價值200余萬元的各類檢測設備將陸續運抵,其中包括GPS定位儀、落錘式彎成儀等。還有由西南交大工程檢測技術中心人員組成的專項檢測組,專門監測橋梁、隧道安全。 
  綿茂公路設計等級為二級,但這條路預算資金為26.1億元,每公里耗資約5700萬元,與高速公路費用相當。安全、舒適、環保將為這條穿越斷裂帶的"非常之路"帶來非常感受——21個碧綠的堰塞湖沿路依次閃過,兩邊山坡和路基擋防全面綠化,同時還有觀景臺設計。按照設計,"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游"將是綿茂路通車后的真實寫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