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政策號角吹響 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2009-11-1 4: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們可以看到,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的各項工作正在得以落實,中央關于發展區域經濟的總體戰略既是保增長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國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需要。而且這些改革試點的選擇充分考慮到了布局合理性和東中西部平衡發展,契合了國家整體發展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地方發展和國家發展的統籌,有利于打破區域界限,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在這種發展經濟的好思路指導下,各個經濟區域之間能否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關鍵。 
  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項目獲批,《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討論并通過,這是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公布的。會議指出,港珠澳大橋對于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今后一段時期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是要充分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集聚輻射帶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時期以來,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地方層面,涉及區域經濟的政策頻頻出臺。
  9月9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正式發布執行。
  9月2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2009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18項重點工程,涉及公路、鐵路、航空、水利樞紐、電力建設等多個領域,國家計劃投資總規模為4689億元。
  10月16日,溫家寶在出席第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時再次強調,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大開發支持力度,中國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心不會動搖,政策不會改變,力度不會減弱。
  國家從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2003年提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2005年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加上繼續鼓勵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改革的核心經濟圈帶也正形成。截至2008年,國家已經批準了7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分別包括:東部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經濟特區;中部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西部成都市、重慶市。中國人民銀行5月公布的《2008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預計,隨著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圈的輻射作用日益增強,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重慶市、成都市、深圳經濟特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試驗)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提速等,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將更趨協調、互補和可持續,區域經濟發展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梅松對記者表示,這兩年,東中西部相關規劃、政策都出臺了,將區域經濟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來實施,這種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可以看到,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的各項工作正在得以落實,中央關于發展區域經濟的總體戰略既是保增長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國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需要。而且這些改革試點的選擇充分考慮到了布局合理性和東中西部平衡發展,契合了國家整體發展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2009年1至8月,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7.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6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增長37.0%,增速同比加快1.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增長39.2%,增速同比加快10.1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投資占全國城鎮投資比重為50.4%,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2000年到2008年,國家已安排西部大開發新開工重點工程102項,投資總規模17400多億元。
  數據表明,中央政府加大了向這三個區域重點領域的投資傾斜。毫無疑問,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和投資環境,提高了當地的公共服務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這些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9月,全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東中西部地區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全面回升,且回升幅度明顯。
  有了政策的支持,有了發展的意識,然而,問題的關鍵卻是,在資源、環境等硬約束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怎么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怎樣將各自潛力發揮到最大?
  梅松認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地方發展和國家發展的統籌,有利于打破區域界限,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在這種發展經濟的好思路指導下,各個經濟區域之間能否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關鍵。
  上述《報告》指出,東部地區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穩定出口,著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產業升級和體制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增強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要加快發展,以消除瓶頸制約為重點,加大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資力度。
  目前,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也在特色上下功夫。東部地區出臺了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文化創意等產業迅速發展。如天津市西青區在嘗試個性化融資方面作出示范,探索出了針對中小企業、針對外資企業和發展民間金融的三種金融渠道。中部地區能源原材料工業發展加快,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積極推進,鋼鐵、有色等原材料工業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加快了整合提升步伐。西部地區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東北三省繼續推進工業結構調整,以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北方重工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裝備制造企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專家表示,我國現代化從“點”向“面”的提升,對于區域的合理布局和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梅松認為,中國區域經濟空間布局后,區域功能需要重新定位,合理定位和分工將避免資源的浪費、地區的封閉,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符合國家的宏觀指導,從而激發出更為高效的生產力。然而,由于歷史條件、自然條件及政策條件等方面的原因,東部沿海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會保持領先的優勢,我國各區域間的發展差距仍將存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