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全面進軍現代化科學建設新武進

2009-1-1 14: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武進隸屬江蘇省常州市,位于長三角地理中心,素有“魚米之鄉”、“江南明珠”的美稱。近年來,武進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固確立“在全市發展大局中挑大梁、在全省"兩個率先"中當先行、在全國縣區競爭中占前位”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科教優先、富民優先、環保優先、節約優先”方針,積極推進質量速度并舉的高效發展、經濟社會同步的全面發展、城鄉區域互動的協調發展、人口與資源環境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全面強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又好又快態勢
最近的全國百強縣(市、區)評比中,連續三年蟬聯第8位,200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2007年成功摘取國際花園城市金獎,2008年榮獲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縣(區)第一名。當前,全區人民正意氣風發進軍現代化,眾志成城建設新武進。

  一、圍繞產業升級,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積極優化經濟結構,強化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層次,努力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快”來帶動發展質量的“好”,以結構效益的“好”來支撐發展速度的“快”。一是積極推進有效投入。制定實施了“三年投資超千億”計劃,連續開展了“加快有效投入年”、“上臺階、爭一流”競賽等活動,2006-200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投入超過了前六年的總和,實際到帳外資超過了前四年的總和。企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中天、百興、常發等9家企業進入“中國民企500強”,美國通用、德國博世、日本三菱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一大批行業“隱形冠軍”等優秀企業落戶武進。二是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全面實施“創新型武進”建設,重點發展壯大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環保、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五大高新產業及其18個產品群,全面加強產學研聯合,與中科院、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一大批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2007年,全區已有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9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4家,科研機構110家(包括2家國際研發機構),創業投資公司5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8%。三是積極推進集聚集約。按照“三集中”的要求,全面推進“三城三區一中心”板塊建設(即常州科教城、太湖灣旅游度假城、西太湖生態休閑城、開發區、重點工業集中區、重點產業集群和市場物流區、武進中心城區),加快提高產業集聚、發展集約水平。目前,常州科教城有6所高校、8萬學生,并有79家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入駐,已成為人才培訓、科技研發的首選之地。太湖灣旅游度假城、西太湖生態休閑城臨湖親水、風光迷人,成為發展旅游休閑產業的希望之地。武進高新區、經發區發展框架全面拉開,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功能服務配套齊全,成為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應選之地。中心城區紡織城、汽車城、亞邦醫藥物流中心等市場興旺、人氣集聚,成為投資現代服務業的黃金之地。各鎮工業集中區的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紡織、燈具、強化木地板、軌道交通等特色集群規模不斷壯大,湖塘鎮、鄒區鎮、橫林鎮分別被命名為“中國紡織面料之都”、“中國燈具城”和“中國強化木地板之都”。

  二、堅持城鄉統籌,促進現代新城的崛起。堅持一手抓城市化,一手抓新農村,全力打造長三角獨具優勢的宜居之地、現代之城、魅力之區。一是規劃城鄉一體做。堅持規劃優先,積極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開展規劃設計,著力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先后編制了《武進發展戰略規劃》、《武中分區規劃》、《武南分區規劃》、《西太湖生態休閑區概念性規劃》等一批重大規劃。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開展了鄉鎮規劃修編,認真制定了《新農村建設三年行動綱要》,科學引導城鄉建設。二是設施城鄉統一建。制定實施了“城鄉建設三年行動綱要”,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近三年已完成投資近250億元。堅持交通先行,目前全區擁有公路總里程2597公里,“十縱十橫”路網骨架和“一縱三橫”高速網絡已基本形成,“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面完成,實現了各鎮行車半小時到中心城區、15分鐘到高速公路道口。全區14個鎮和2個開發區全部接通長江水,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100%。天然氣已通至全區各鎮,覆蓋區域超過800平方公里。三是環境城鄉一樣美。中心城區功能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新天地廣場、淹城森林公園、武進客運站等大量生活設施日益完善,假日酒店、富克斯流行廣場、花園商業街等大批現代商貿設施競相登場,一座現代化的新城氣象已基本呈現,集聚和輻射作用日益增強。新農村建設堅決貫徹落實中央20字方針,采取新建型、整治型、拓展型、完善型等方法,因地制宜地加快推進。開展“千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已有288個村與1680個企業結對共建,企業協議資助資金達2.53億元。組織實施“三清一綠”和“五化三有”工程,村村鎮鎮呈現出一派綠樹掩映、花果飄香、小橋流水的迷人景象,涌現出了雅浦村、五一村等一大批新農村示范村。

  三、狠抓生態創建,促進生態文明的彰顯。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始終狠抓生態文明建設不停步,近三年累計投入環境建設與保護資金53.3億元。一是開展生態創建。在2006年提出了環境建設“三年跨越三大步”的奮斗目標,即2006-2008年先后創成全國生態示范區、國際花園城市和全國生態區,目前,前兩步已經順利實現,今年有望創成全國生態區。二是加快環境整治。積極實施家園、藍天、清潔、寧靜等生態建設“十大工程”,加快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廢氣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水環境整治,2007年關停并轉了203家化工生產企業,完成河道清淤135公里,全區主要河道水質基本達到功能區要求。扎實推進城鄉綠化“十大工程”建設,2006年以來新增綠化面積6.3萬畝,城在綠中、滿目蒼翠的花園城市特色逐步顯現。三是厲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建成投運垃圾焚燒發電廠,再生資源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順利推進。2007年萬元GDP能耗下降3%,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5%。

  四、立足民生幸福,促進發展成果的共享。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把經濟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改善民生、造福群眾上,努力把群眾關心的事情一件件辦好。一是大力推進百姓致富。鼓勵創業富民,全區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已達6.5萬家,平均每5戶人家中就有一個老板,注冊資本總計達341億元;促進就業富民,每年免費培訓農民工近萬人,城鎮、農村勞動力就業率分別達97.3%和92.5%;落實政策富民,每年直接支農惠農財政補貼達1500萬元。2007年全區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0355元和9911元,同比分別增長20.7%和12.2%。二是大力實施民心工程。2007年全面完成停車場建設、天然氣推廣、農貿市場改造、老小區改造等30件為民實事,今年又實施了“三服務中心”建設、農村公交建設、農村路橋改造等新30件實事,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度不斷提升。三是大力完善社會保障。全面開展被征地農民保障、動遷居民安居、困難群體幫扶“三大工程”,16.7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保障體系。積極推行“五保合一”,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覆蓋率均超過98%,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7%。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募集各類慈善基金總額已超過5億元,五年來發放慈善救助金已達7600多萬元,救助人數達4.3萬戶。四是大力關愛新市民。開展了首屆武進新市民節,建成了一大批藍天學校、外來工公寓,積極實施外來工就業指導、權益保護、醫療救助,全面營造“尊重新市民、關愛新市民、幫助新市民”的濃厚氛圍。

  五、追求全面協調,促進社會和諧的提升。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的關系,切實強化和諧社會建設,有效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努力營造安定團結、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一是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深入實施《社會事業三年行動綱要》,著力抓好總投資近30億元的70個社會事業重點建設項目,先后建成了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職教中心等公共文教設施,三級衛生保健網絡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基本建成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全區村級文體活動場所實現“村村有”,數字電視“戶戶通”全面推進,被評為江蘇省首批“教育現代化區”和“體育強區”。二是全面推進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事事當爭第一流”的爭先文化、“眾人劃槳開大船”的協作文化、“承諾七分做十分”的誠信文化、“百姓創家業、能人創大業、干部創事業”的創業文化,把全區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武進現代化建設中來。大力開展文明城區創建,積極推進文化進農村、進社區,近五年獲國家、省級獎勵的文藝作品分別達到32個、320個,陽湖拳、留青竹刻、亂針刺繡等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常州國家動畫產業西太湖基地、太湖灣環球數字歡樂谷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建設。三是全面加強平安法治。全面推進平安創建活動,有效建立了“大防控”格局和“大調解”機制,公眾對社會治安狀況滿意率提高為96.7%,連續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社會治安安全區”。深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村委會和居委會自治達標率均達到99%,被評為全國“村民自治模范區”、“社區建設示范區”。全區上下呈現出黨群和諧、干群和諧、政商和諧、新老武進人和諧的生動局面,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和諧安寧的有效統一。 (來源:人民網-節慶會展頻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