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江陰長江公路大橋通車
2009-10-5 19:48:00 來源:網(wǎng)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999年9月28日,江陰長江公路大橋通車。
江陰長江大橋是國家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干線以及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干線的跨江“咽喉”工程。大橋建成通車后,成為當時“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鋼箱梁懸索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大橋通車,讓靖江人民圓了百年江南夢。
曾經(jīng)跨江有夢
大橋通車前,靖江人民一刻都沒有停止過“跨越長江”的夢想,讓我們回眸江陰長江大橋的建設歷程:
1912年11月,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登上江陰黃山,對江陰、靖江兩地的地方官員說,要建一座大橋,讓江南、江北連結起來。江風把偉人的話傳出很遠很遠……
1994年11月22日,大橋建設打下第一根樁基,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5月22日,有九個半籃球場大的大橋北岸沉井沉至設計標高;
1998年7月16日,大橋主纜架設拉開序幕,1999年1月底,主纜的緊鎖和索夾安裝順利結束;
1999年2月9日,第一節(jié)鋼箱梁順利吊裝,標志著大橋開始橋面安裝,1999年4月21日,大橋最后一塊鋼箱梁吊裝成功,大橋順利合龍;
1999年8月18日,大橋完成橋面安裝;
……
如今百年夢圓
百年夢圓,最歡欣鼓舞的莫過于靖江人民。江陰大橋的建成通車,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江南江北的概念。靖江作為蘇北改革開放的橋頭堡,開始沖破浩浩長江的天然屏障,融入蘇南經(jīng)濟帶。“大橋一通,兩岸同城”,江陰和靖江地區(qū)形成新的經(jīng)濟格局,蘇南、蘇北城市也被聯(lián)結起來。
十年前,有專家認為,以大橋為紐帶,江蘇三分之二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開始在包括靖江在內的大橋區(qū)域集中,以資產(chǎn)重組為手段,區(qū)域經(jīng)濟在蘇南和蘇北之間出現(xiàn)更大規(guī)模的聯(lián)動;大橋將“疏通”江陰、張家港、靖江等地的隔江港口,配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形成,為推動長江三角洲流域經(jīng)濟騰飛作出貢獻。
十年后,專家的論斷得到印證,大橋的效應日益顯現(xiàn),南北互往更為便捷。
大橋效應凸顯
大橋縮短了靖江與蘇南的空間距離。家住城區(qū)新建北路的劉強在無錫開了一家公司,每天早上,他都要開車從家里出發(fā),趕到在無錫堰橋的公司上班。如今,有不少江陰人、張家港人在江陰園區(qū)、新港園區(qū)工作,他們早出晚歸,每天往返于江陰、張家港和靖江之間。在新港園區(qū)工作的張家港人孫先生說,盡管生活和工作不在同一城市,但他從沒有感到不便。
大橋通車后,靖江至上海只需2小時車程,進入了上海都市圈,“大橋效應”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目光。
早在1999年6月的“99靖江對外經(jīng)貿洽談會”上,世界500強企業(yè)就來了19強,國內大企業(yè)大集團來了12家。幾年來,簽訂進出口合同、協(xié)議利用外資均取得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