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隧橋今晚6時正式通車
2009-10-31 1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長江隧橋總長25.5公里,由8.95公里長的全球最大隧道和16.5公里長的世界第一公路、軌交合建斜拉橋組成。
隧道橫斷面的面積達177平方米,相當于一套4室2廳,而高度相當于5層樓。
長江大橋主跨達730米為世界之最,能夠使用100年。
長江隧橋能夠抵御7級烈度的地震,萬一發生這樣烈度的大地震,主橋仍能正常通行,引橋不會倒塌,并且受損的地方可以修復。
長江大橋兩側布置有1308個高亮度LED霧燈,確保大霧天時橋上車輛安全通行。
隧道內每隔25米設有一組泡沫水噴霧聯用系統,發生火災時泡沫和水的混合物可連續噴30分鐘,人員從隧道逃生的時間不會超過25分鐘。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边@氣勢十足的文字,正好借來形容呈現在浩瀚長江口的壯觀場景:世界最大隧橋結合工程―――上海長江隧橋已經建成,定于今晚6時正式通車。人稱“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崇明島,從此不再“孤懸”。
上海長江隧橋總長25.5公里,總造價126.16億元,由8.95公里長的全球最大隧道和16.5公里長的世界第一公路、軌交合建斜拉橋組成。在幾乎沒有同類工程的先例和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南隧北橋”兩大世界級工程的設計方―――
上海城建集團隧道設計院和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依靠自主創新逐一攻克難關,鍛造出越江巨龍的鋼筋鐵骨,又懷著“為使用者設計”的理念推敲優化每個細節,在“剛柔相濟”中,創造了世界工程史上一大奇跡。
相當于一套4室2廳,而高度相當于5層樓。打通這樣兩條隧道,開挖的土方達280萬立方米,堆在地上相當于一座占地約6000平方米、高450米的圓錐體,比金茂大廈還高。
長江隧道橫穿長江口深水航道,頭頂一江水,最深處的埋深達55米。這條潛游江底的巨龍全身披掛著74710塊巨大“鱗片”,每片寬2米,10片組成一環,全部拼縫連起來長達1957.14公里,相當于長城總長度的1/4。設計人員為每一片管片“度身定制”了齒槽多孔彈性橡膠密封墊,在接縫張開8毫米、錯位6毫米的情況下,依舊能承受104米高水壓而不滲漏;它與管片外側的膨脹止水條、內弧面的聚合物水泥嵌縫,共同構成了“天衣有縫、滴水不漏”的三道防線。
多重設防抗7級烈度地震
長江大橋如長虹臥波直貫崇明,主跨達到730米為世界之最。上海市政院總工程師邵長宇自豪地說,長江大橋是一座生態、環保,具有美學價值,能夠使用100年的橋梁。
長江大橋鉆孔樁深度達108米,最大直徑3米,比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的樁徑都要粗。由于地處淡咸水交融的長江口,鋼管樁采用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混凝土結構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表面涂裝”,有效提高了抗腐蝕能力。
根據測試,長江隧橋能夠抵御7級烈度的地震。在抗震設計上,按照隧、橋所處區域950年和475年一遇的標準設防,萬一發生這樣烈度的大地震,主橋仍能正常通行,引橋不會倒塌,并且受損的地方可以修復。橋梁承臺外設有鋼套箱防撞裝置,既保護橋梁結構,又保護通行船只。
大橋斜拉索的拉力最大可達1027噸,而設計索力達到了2400噸。斜拉索護套表面經過壓花處理,可減少風力對斜拉索的顫振影響。
橋面護欄采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可承受集裝箱卡車撞擊。
“全天候”通道舒適節能
長江隧橋設計周到細致地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堪稱“以人為本”的工程典范。從防疲勞內飾,到不傷眼照明,再到霧燈誘導系統,全都人情味十足。
長江隧道兩邊側墻上的綠、藍兩色腰帶,取意于古詩名句“春來江水綠如藍”;而綠、藍兩色的交界點恰為隧道中點,可給司機們友情提示:行車已經過半,繼續謹慎駕駛。
這是一條交通繁忙、特長特大的隧道,車輛行駛時排出的大量廢熱,會使隧道內溫度升高。長江隧道在國際上率先采用了“細水霧降溫”。
長江隧道的基本照明采用LED光源,不僅比常用的熒光燈節電約30%,而且壽命要長2至3倍。照明控制系統可調節每個燈具的亮度,使駕駛員開車時的視覺舒適度大大增加,不會遇到光線刺眼或偏暗的情況。在隧道的進出口,采用了光過渡設計:光照度從進隧道前100米開始逐步遞減,又從出隧道前60米開始逐步增加,從而減少“黑洞效應”和“白洞”效應,讓司機們的眼睛順利適應光線變化,確保行車安全。
長江大橋兩側布置有1308個高亮度LED霧燈,確保大霧天時橋上車輛安全通行,成為“全天候”通道。路燈控制系統采用智能調光技術,前半夜為全壓,接近午夜時分開始降低電壓,后半夜車稀人少時進一步降低,以節約能源。此外,大橋上還設有國內最先進的交通監控、健康養護系統,為日后運營提供了更多保障。
“千斤”疏散門輕松開啟
火災是隧道的大敵,長江隧道具有全方位、全覆蓋的防災系統。隧道內每隔25米設有一組泡沫水噴霧聯用系統,發生火災時泡沫和水的混合物可連續噴30分鐘,接著噴水直到火被撲滅。長江隧道上下左右都設有逃生通道,緊急情況下人員從隧道逃生的時間不會超過25分鐘。
在一來一去兩條隧道之間,設置了橫向8條逃生通道。如果一條隧道發生險情,可以通過這8條通道迅速轉移到另一條。橫向連接通道寬1.8米、高2.1米,可供2個成人和1個小孩并排行走,也可同時通過2個身負救援設備的消防人員。
長江隧道地面一側每隔270多米就有一個“井蓋”,其實這是通往上下逃生樓梯的疏散門,整條隧道共有54個。逃生疏散門長2.7米、寬1.05米,重達450公斤,但由于下方安裝了助力氣泵,只要旋轉把手往上一提便可打開,就像開啟面包車后蓋一樣方便。逃生人員下行17級臺階,就能從寬1.3米、高2.3米的車道板下通道撤離。
頭頂一江水“滴水不漏”
上海長江隧道采用15.43米超大直徑盾構挖掘推進,是世界盾構法隧道“冠軍”。上海隧道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曹文宏說,隧道橫斷面的面積達17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