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全力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2009-10-29 22: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公主嶺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縣域突破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9.01億元,同比增長21.1%,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同比增長88%,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完成67.42億元、21.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28.9%,農業總產值完成25.3億元,同比增長6%。
緊緊抓住階段性矛盾特征,堅定實施投資和產業雙輪驅動
在2007年初,公主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堅持以固定資產投資和項目建設為統領,圍繞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基礎支撐和民生富民這五個重點,加快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特色城市(鎮)化進程”的發展戰略。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后,以超常規的力度、超常規的措施、超常規的膽識舉全市之力,加大投資,加快項目建設。通過“上爭下促、外引內培”、融資平臺的建設、活化民間資本、加大財政投入,集中支持了城市建設、開發區基礎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的結構調整。依靠加大投資,強化了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了投資環境,帶動了項目建設,拉動了產業發展。
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增強城市承載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樹立了經營城市理念,切實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做到了以城強城。到2009年,城市建設累計投資達到了20多億元,僅2009年投資就達到7.8億元,目前“六橫六縱”的市區骨干路網基本完成,全長99.6公里的供水管網改造全部竣工,集中供熱的小區達到了80%,凈水廠、污水廠、垃圾處理廠配套齊全且運轉正常,內河治理、公園廣場改造、綠化美化正在加快進行,城市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開發區建設突飛猛進。僅僅利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了四個開發區(工業集中區)10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五通一平”以上的建設標準,從而吸引了一批較大項目入駐。幾年來,累計投入資金達到6億多元,其中近兩年政府直接財政投入3000多萬元,為其向上爭取資金1.5億元,保證了開發區啟動資金的集中投放。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了項目的開發,開發區成為重大項目擺放的集中區。目前,在“四區”已建成3000萬元以上項目7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9個。
企業“退城進區”步伐明顯加快,僅在今年,就有安寶、吉通電纜、彥明泵業等9戶企業退城進區,總投資9.2億元,使企業得以壯大,產業層次得到提升。
切實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先后組建了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獲準建立了雙信、佰奇、吉糧等三家小額貸款公司。加強金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化,強化了銀企對接平臺建設,基本掃除了企業和項目開發的資金障礙。
加快推進“三化”進程,積極構建新型產業體系
一是推進主導產業高端化。目前全市汽車零部件加工、農產品加工兩大產業的產值已達到80.8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6.2%,是名符其實的主導產業。為延伸產業鏈、生產高端產品、爭取高端市場,使全市汽車零部件加工、農產品加工兩個主導產業走向高端化,加快了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步伐,重點搭建了兩個平臺:一是依托長春的一汽,利用一汽、工大和國內相關汽車零部件研發機構,以汽車零部件企業為載體,建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平臺,努力構建“東北亞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二是依托中糧、唐傳及其研發機構包括國內的生物研究機構,建設玉米生化產品研發平臺,打造玉米生化(糖醇)產業基地。
二是推進傳統產業現代化。重點在現代農業發展和加工服務業發展上下功夫,通過加大政策、資金、科技投入,用創新的手段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依托省農科院,以農業科技園區為主導,逐步建立起農業科技推廣平臺。利用省在公主嶺市建設“良種培育園、綜合展示園、技術集成園”為內容的農業科技示范區的機遇,推動全市農業科技推廣和自主創新。通過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加快提升傳統商貿物流業,鞏固區域物流中心地位,引進大型商貿企業,建立大型物流集散地,發展互聯網加物聯網,提升以保障和促進糧食、汽車、物流等產業發展的生產服務業水平。
三是推進新型產業規模化。通過加大開發培育力度,使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食品、膨潤土、風電等新型產業發展壯大,走向規模化。圍繞石油、天然氣利用,在八屋鎮規劃了一個天然氣工業園,建立了一個天然氣母站。圍繞秸稈利用,在嶺東工業集中區的國能生物發電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在公主嶺開發區的一個新型生物質板材項目已經投產。風力發電項目已進入到測風階段,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兩個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開工。
著力突出改革創新,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
一是創新新型工業化與特色城市(鎮)化、農業現代化互動的發展路子。堅持把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放到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去謀劃和決策,在規劃布局上、產業發展導向上、投資環境營造上,實現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互動。具體抓了四項重點任務的落實。
二是創新生產要素的良性集中和產業協調升級互動的發展路子。確立了重點抓好“一帶”、“兩軸”、“三個基地”、“四個園區”、“五大產業”的規劃、布局和項目建設的思路。“一帶”指以響水、范家屯、大嶺、懷德為重點的環長春經濟帶。“兩軸”指長平經濟軸、長鄭經濟軸,主要發展各類特色工業園區。“三個基地”指現代農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四個園區”指汽車零部件、現代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商貿物流產業園區。“五大產業”指汽車零部件、農副產品加工、玉米生化、新能源新材料、商貿物流產業。依據這一重點和布局,把人、財、物力集中投放在這些重點區域上,從而使產業逐步向開發區集中,使人力資源、資金、技術同時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鎮集中,形成生產要素的良性集中。
三是創新城市功能的輻射和產業支撐布局互動的發展路子。堅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方向,統籌研究確立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布局的總體框架。既要積極承接大中城市輻射,主動參與其產業分工,實現資源、要素、環境的共享,發揮同城效應,又要根據自身特點發展特色產業,避免發展的同質化。組建了區域辦,專門研究與長春的對接問題。逐步實現與長春市的行政對接、政策對接、產業對接,逐步實現規劃布局統籌、基礎設施同建、通訊電力同網、公共服務同地、信息和資源同享、金融服務同區、生態環境同保,從而實現合作雙贏的目標。
四是創新政府主導和市場主體互動的發展路子。發揮政府和市場主體兩個積極性,著重抓了四個方面工作:深入抓好政府機構改革。通過精簡整合,切實解決職責交叉、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有事無人干、有人無事干的問題。結合擴權強鎮改革,賦予鄉鎮(開發區)縣級管理權限,建立權責明晰對等高效的運行機制,使企業發展更有自主性和積極性。建立創新服務體系,強化孵化器功能。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等自主創新。從2006年以來,公主嶺市共組織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21項,累計完成投資35.79億元。有2戶企業建立了省級技術研發中心,并與高校科研機構簽訂了校企合作框架協議。軸承、淀粉、氣門芯等工業產品獲得了省名牌和國家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