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盡快開建粵西沿海高鐵

2009-10-29 22: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培育我省經濟新增長極,現就促進粵西地區(湛江、茂名、陽江三個市)振興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明確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后發優勢,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發展速度,努力把粵西地區建設成為我省重化工業基地、區域性現代物流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地和海洋經濟示范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參與環北部灣地區、大西南地區以及東盟合作發展的門戶和橋頭堡,支撐我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城鎮群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發展定位。湛江市要發揮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的作用,發展為全國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生態型海灣城市、粵西地區的中心城市和環北部灣重要城市。茂名市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為世界級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現代農業基地。陽江市要加快融入珠三角,發展為我省新能源基地、重要產業承接地和現代濱海旅游目的地。
  發展目標。實現“三年大變化,十年大跨越”。到2012年,形成貫通珠三角、聯接大西南、內部聯通快捷化的粵西大交通網絡;臨港重化工業和現代物流業形成規模,特色農業和海洋產業上新水平,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有較大提高;城市集聚和輻射功能明顯增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成效;人均GDP和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營商環境、政務環境和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地區形象顯著提升。到2020年,粵西地區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
  以大項目為龍頭發展臨港工業。在粵西地區布局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笆濉逼陂g,依托重大項目延伸和建設優勢產業鏈條,發展中下游配套產業和相關裝備制造業,形成若干個臨港重化產業集群。
  依托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以港口和臨港工業園為中心的現代物流平臺,建設鐵路、公路、海港相互連接配套的綜合物流體系。加快發展信息、金融、會展、咨詢、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
  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和海洋漁業。發揮熱帶、南亞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粵西現代農業經濟區。建設若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和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推進湛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支持粵西各市建設國家級海洋漁業基地。
  大力發展濱海旅游和生態旅游業。制定粵西地區旅游業發展規劃,建設粵西旅游黃金線路,培育“黃金海岸”、“生態海島”和“休閑勝地”等旅游品牌,把粵西地區建成國家級濱海旅游休閑目的地。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和特色經濟。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扶持發展優勢傳統產業集群,做大做強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利用好中博會等平臺,促進民營企業參與國內外經貿合作。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因地制宜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三、強化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完善陸路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洛湛鐵路廣東段,盡快開工建設廣東西部沿海高速鐵路、合浦至湛江鐵路。加快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建設。加快建設出省高速公路通道,以及區域干線高速公路。
  推進深水良港、空港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粵西港口群建設。加強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推動發展多式聯運。增強湛江機場輻射能力。完善口岸建設,提高大通關能力。
  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體系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供水保障體系。繼續實施雷州半島擴大治旱工程建設。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實施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加強重要海堤、水閘達標加固建設。
  四、深化改革開放合作激活發展動力
  以“雙轉移”為重點主動融入珠三角。辦好省級示范產業轉移園區,提高承接珠三角以及國內外產業轉移的能力。完善粵西與珠三角各市勞務合作機制。
  積極參與北部灣、大西南和東盟等區域合作。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加強與海南經濟特區的合作。鼓勵粵西地區加強與東盟的經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
  加大現代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招商引資,主動引進各類企業投資粵西地區。創新招商引資載體,提高招商引資水平。
  加強粵西地區內部合作。構建三市一體化合作發展框架和機制,統籌安排粵西地區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等重大事項。
  鼓勵體制創新先行先試。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縣域行政體制綜合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探索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支持搭建新型投融資平臺,創造條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或合作銀行。
  五、加快粵西特色宜居城鄉建設
  強化城鄉規劃管理。編制粵西地區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建設有粵西特色的宜居城鄉。培育以湛江市區和茂名市區為核心的湛茂都市區,構建“湛—茂經濟發展圈”。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交通、供水供電、生態環境、衛生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推進農村環境建設為抓手,推動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整治村容村貌。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制定分區環境保護政策。加快建設市縣污水處理工程。建立以生態公益林為主體的綠色生態屏障,保護海洋生態。支持解決水資源生態保護問題。
  六、加快發展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
  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建立健全人口與計生工作機制,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體系。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努力提高人口素質。
  加快發展教育科技文化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技工教育。支持廣東海洋大學等高等學校提高發展水平。支持粵西地區建立產學研創新聯盟和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挖掘和開發粵西特色歷史民俗文化資源。
  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扶貧工作“規劃到戶、責任到人”。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的政策銜接。加大粵西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在粵西開展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試點。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強化社會管理。推進城鄉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嚴厲打擊涉槍、涉爆、黑惡勢力等各類刑事犯罪活動,狠抓重點地區和治安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加強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建設,形成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七、加大振興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促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設立粵西現代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統籌有關專項資金,支持粵西地區加快推進省級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對粵西地區農業大縣財政資金周轉予以傾斜幫助。
  扶持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對粵西地區財政困難縣(市),給予教育專項資金的適當傾斜。支持每市擴建一所技工學校。
  加大支持建設用地。鼓勵粵西地區開展廢棄鹽田、礦區土地復墾和“三舊”改造,科學進行填海造地,適度增加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鼓勵粵西地區利用園地山坡地補充耕地。
  加大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粵西地區縣鄉公路建設,落實好對縣道建設和鎮通行政村道路建設的補助政策。對粵西地區改水治旱工程、灌區改造工程建設給予適當傾斜。
  扶持海洋漁業發展。支持粵西地區標準化漁港、人工魚礁、深水網箱現代養殖園區建設。加大對海洋漁業科技推廣以及漁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
  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安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扶持資金。扶持粵西地區建設國家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支持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夯實農業基礎設施。
  增加扶貧投入。支持粵西治旱引水。加大對粵西地區轉產轉業漁民和水庫移民的扶持力度。推進產業化扶貧,加大對國家和省扶貧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對革命老區建設的扶持力度。支持粵西地區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
  八、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加強統籌協調,省政府每年牽頭召開一次粵西地區發展協調會,建立粵西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廣泛宣傳粵西地區改革發展成果。
  粵西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增強改變落后面貌、振興發展粵西地區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搶抓機遇,勵精圖治,為建設富庶美好的新粵西而努力奮斗。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