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將成為誰的“跳板”?
2009-10-29 1: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燕磊
十年磨一劍,發端于2000年的中國創業板即將在本月底露出“真容”,步入了“揚眉出鞘”的倒計時階段。
本月23日,隨著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宣布創業板市場正式啟動,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將于本月30日集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中國資本市場創業板正向我們“深情款款”地走來。
業內人士指出,創業板的開啟,是繼2004年推出中小企業板以后,我國在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這一被人們喻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在被廣大投資者所矚目的同時,亦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對此,業界應有怎樣的期待,這又將給與其關系甚密的企業和中小投資者帶來什么?
中小企業不應錯過時機
創業板在西方發達國家誕生之初,其目的就在于為那些高風險、同時也可能蘊涵著高回報的,具有潛在高成長性的企業提供一個直接融資平臺。
由此看來,創業板好像“天然”地偏好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對那些產品科技含量高,創新性和成長性較強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應抓住創業板這一融資“跳板”。
從創業板即將掛牌的首批28家公司來看,涵蓋領域比較廣泛,高科技領域、電池生產,醫院連鎖,戶外服裝……對此,有人問道,“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創業板市場不是很強調高科技?”而這一點恰恰是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所看重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創業板市場強調創新,但不是只局限于高科技領域。”其實,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一種創新,品牌的創新也是創新,不必拘泥于高科技,首批的這28家企業正是遵循了這樣的邏輯。
除了在企業經營范圍上比較寬泛之外,創業板的入駐“低門檻”也是拋給中小企業的巨大“誘惑”。
在這方面,創業板和主板有著顯著的差別。首先是財務門檻低,創業板要求擬上市的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總額不少于1000萬元,而主板則要求最近三年連續盈利,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創業板要求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而主板要求最近三年營業收入不少于3億元。
此外,據記者了解,相對于主板發行總股本不低于5000萬元的要求來講,創業板將這一規模降低至3000萬元。由此而論,創業板的出現為國內的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力,令更多的達不到主板要求的中小企業快速得到資金支持,從而發展起來。
另據業內人士觀察,目前的中國創業板與其叫創業板,不如叫“民營企業板”。在該人士看來,“目前中國證券市場正在根據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形成三個獨立的市場板塊。”中央企業在主板市場“獨占鰲頭”,深圳中小板“偏愛”地方國企,“由此推斷,未來的深圳創業板很有可能變成一個民營企業的融資平臺。”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遭遇發展“瓶頸”,而中小民營企業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因此,創業板的正式實施,可謂順應時勢,為以民營經濟為主的中小企業度過危機,以及今后的發展壯大都將帶來巨大改觀。
中小投資者應謹慎出擊
有買有賣方為“買賣”。作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方應該善于抓住創業板這一“跳板”,而歷來在股海中“很受傷”的中小投資者又當如何成為笑傲 “股壇”的“好買家”呢?
毋庸置疑,創業板是股市的“新生事物”,而我國股市歷來盛行“炒新”之風。大家最擔心的不外乎創業板開市后股票被爆炒,從而在高位套住一大批中小投資者。因此,這次創業板開市,很多人都對其能否平穩運行表示關切。因為這關乎著億萬投資者的財富,特別是中小投資者。
當前,飽受爭議的不外乎“高市盈率”和“資金超募”。
在聯合證券總裁盛希泰看來,“首批上市公司普遍定價高于中小板,平均發行市盈率達到56倍之多。”據他估計,如果新股上市后股價再有一定的溢價,這意味著二級市場的市盈率將會更高,而“這些公司至少必須以56%以上的速度成長,估值才算合理。”
高市盈率發售必然帶來資金超募。有關機構統計顯示,28家公司的預計募資在73億元左右,而實際募集資金超過了150億元,“幾乎可以再解決28家創業公司上市了。”資深財經分析人士水皮打趣到。
在“股海”沉浮多年的陳先生也頗有同感。“這樣一來,抬高了一級市場的發行價,提前吹大了泡沫。”在他看來,風險將被轉移到二級市場,轉移給開板后再買入的廣大投資者。
“掛牌后,創業板股價必定高開低走。”甚至有人大膽做出了這樣的估計,真若如此,跟進的投資者將面臨極大的“套牢”風險。
高風險與高收益往往相伴相生,這或許正是創業板的魅力所在。而作為資金并不是特別充裕的中小投資者,又當如何在即將推出的創業板市場中拔得頭籌呢?
專 家指出,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中小盤基金可以成為參與創業板投資的一條捷徑。無論從投資者的需求還是基金的特點來看,通過基金投資創業板都是不錯的選擇。信達澳銀中小盤基金曾經理認為,雖然創業板市場的風險較高,但其中不乏潛在成長性很好的公司。
此外,對于那些喜歡自己“獨步”股市的 “勇者”,也應提高自己的選股標準。首先應當考察該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發展戰略;對于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成長性是第一位的,因此,需要關注其成長性;最后,較高的財務風險可能使這些公司面臨破產或退市的風險,因而要選擇財務狀況良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