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震蕩鋼貿商如何抉擇
2009-10-25 0: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李霞
“市場價格這么低,不賣虧賣也虧,壓的貨還沒出完,現在鋼廠又催著訂貨!”老劉是廊坊一家鋼材流通企業的老板,最近他的心像放在火上煎烤一樣難熬。
悲觀情緒正在市場蔓延,事實上,像老劉這樣受煎熬的鋼材貿易商不只他一個。國慶節前后傳統上是一個相對的需求旺季,但鋼鐵產能過剩導致的供需失衡把鋼貿商 “金九銀十”的愿望徹底破滅。
在鋼價持續下跌、國內鋼材庫存進一步升高的同時,部分鋼廠經不住價格下行的壓力,下調了鋼材出廠價格。10月10日,寶鋼出臺11月份部分鋼材出廠價格,是一個 “普跌”的盤面,噸價跌幅在250元至500元之間,同時在一些品種上還出臺了對10月份訂貨的優惠補償政策。沙鋼10月11日建筑鋼材部分品種出廠價格普遍下調50元。不過,寶鋼下調后出廠價格仍然遠高于市場價,下調并沒有完全到位。分析人士認為,寶鋼快速出臺11月份出廠價格是為了穩定國內市場,為11月份鋼價走勢定下基調。
“鋼廠對價格下調主因歸結于鋼鐵產能的嚴重過剩,我們希望鋼廠能夠真正做到減產,”石家莊北二環鋼材市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總向現代物流報記者呼吁: “鋼廠再不減產我們就沒法活了!”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明年的國內需求不太可能達到6億噸的規模,且明年的銀行信貸有可能減少,這就對終端用戶的鋼鐵需求和鋼廠的擴張都造成損害。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管理部副部長韓衛東則表示: “鋼廠的建筑鋼材庫存已經達到去年年底的水平,數量極大,中國鋼鐵行業明年有出現虧損的風險。”
一邊是囤貨積壓,一邊又不得不向鋼廠進貨,這是目前鋼貿易商的最大的無奈。
在石家莊北二環鋼材市場某公司的倉庫內,除了剛剛進的貨之外,其他絕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存貨,還沒有賣掉。該公司經理抱怨道:"現在鋼價還在下跌,公司基本沒多少利潤了,前期鋼價上漲中賺的錢現在都快賠光了。一方面,鋼廠不斷把資源投放到市場上,且出廠價格比較高;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逐步放緩,市場上鋼價不斷下跌,損失最大的還是貿易商。"他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在加大庫存消化力度的同時,也在適當地減少進貨。
面對龐大的庫存壓力和震蕩的行情,資源較多的商家出貨心理比較急切。然而買漲不買跌使得下游用戶采購熱情不高,而風險意識也使中間采購商不敢貿然囤貨建倉,中間需求受到抑制,整個鋼市交易很不活躍。
天津一家做建筑鋼材的貿易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按正常情況,即便需求有所好轉,也會被龐大的產能吞噬掉。目前不是一般的產能過剩,而是過剩問題太嚴重了!变摬南掠涡枨蟛]有明顯的復蘇,傳統的建筑業旺季也沒能給這家公司帶來太過明顯的銷售起色。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余辰俊認為,目前鋼材庫存主要還是集中于貿易商環節,表現為兩頭小 (鋼廠、終端),中間大 (貿易商)的局面,月底代理商和經銷商還得按合同向鋼廠訂貨,明明 “吃”不了還得硬撐,如此一來,鋼貿商就陷入到這樣一個惡性輪回:在行情好的時候可獲得可觀利潤,而一旦行情大跌時就賠得相當慘,有時一天就會損失一輛或幾輛車的貨。
隨著庫存增加,價格一直下跌,后期市場形勢可想而知。
一位鋼鐵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鋼廠和鋼貿商關系明顯是不對等的,鋼廠產能過剩直接承擔損失的是鋼貿商,而鋼材定價方式是向鋼廠傾斜的。在他看來,鋼貿商集中度很低,目前還沒有足夠力量去討價還價,只要這種定價機制不改變,鋼貿商就沒有與其博弈的實力。
記者發現,在這輪鋼價暴跌行情中,上海貿易商很少有抱怨的,業內資深分析師斯文認為,主要原因是他們參與了鋼材期貨市場的投資。一名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 “鋼材期貨讓貿易商規避了風險,化單邊市為雙邊市;而貿易商的參與,也讓這個品種變得活躍,可謂雙贏!北M管現貨市場價格在下跌,但上海貿易商一方面有議價能力,可以讓鋼廠承擔部分跌幅,一方面又參與期貨保值,完全彌補了現貨的下跌虧損,總體賺多虧少。另外,鋼貿商對經營策略進行調整和定位,如有商家舍零售轉向直供直銷,開拓終端渠道,以規避行情大起大落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