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多措并舉抑過剩 部門聯動堵源頭

2009-10-25 0: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人民網
  “上大易,關小難”
   目前,全國“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已多達17個,但未經過充分論證規劃的卻不在少數。
    為了抑制產能過剩,中國政府開出了包括金融、土地等多項政策在內的藥方。但藥方能否奏效,關鍵還要看兩點:一是準入門檻等措施是否能得到嚴格執行,二是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能否會得到完善。
    要知道,雖然“上大關小”一直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原則,但“上大易,關小難”才是最真實的寫照,這也是過剩滋生的內在動因。
    作為促進GDP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上大項目不僅是資本追逐的重點,也是地方政府難以抑制的沖動,后者甚至會在金融和土地政策上予以支持。另外,在大項目上馬的同時,傳統行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卻是一大難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一些小廠往往是當地財政支柱,其產能的淘汰涉及到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多種問題。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淘汰退出機制,妥善解決上述問題,來自地方的阻力也就無法真正消除。
    新華網
    中國鼓勵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走出去”
    在新一輪對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控中,“走出去”成為中國政府對有關企業的鼓勵、引導方向之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部門19日聯合在京召開信息發布會,發布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信息。其中提到,結合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轉移產能,形成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新格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說,中國一些過剩產能在國際上是比較成熟的。比如鋼鐵,盡管在高端領域仍有差距,但總體上中國鋼鐵產業逐漸走強。鼓勵到境外去建鋼鐵廠,可以減輕國內產能過剩,以及在能源、環境方面的壓力。
    “從總體上來講,這是可持續發展的一條道路。中國也到了‘走出去’的時候了!毙鼙亓照f。發改委提供的情況顯示,中國已建成和在建的鋼鐵產能超過7億噸,而今年全球鋼鐵產量不過11億多噸,鋼鐵產能過剩已經非常明顯。除了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外,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也出現產能過剩,需要有序發展。
    南方日報
    小鋼廠死灰復燃助推產能過剩
    “今年初以來,我國重磅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啟動經濟,帶動力非常明顯,大約帶動了30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鐵路、公路、機場等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對鋼材的需求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不少已淘汰的小鋼廠死灰復燃,重操舊業,令產能過剩更為嚴重!币晃皇熘撹F行業現狀的業內人士爆料。
    該人士披露:“令小鋼廠死灰復燃的正是生產鋼鐵有利可圖!币恍┬′搹S規模小,拉上十多人就能做起一個小鋼廠,由于人力成本低、節能技術水平低,小鋼廠在鋼材成本控制上比大鋼企靈活,利潤空間也就比大鋼企還豐厚。
    “一方面是小鋼企重操舊業,鋼鐵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鋼材產能增加,同時由于國際鋼價下跌過大,國內外價格差距拉大,國際鋼材進口增加,一方面是鋼材出口因經濟疲軟大幅下挫,這兩增一減,使國內鋼材產能過剩更加明顯,進一步加深了國內市場競爭程度!睆V東鋼鐵業內人士分析,近期發生的歐盟和美國相繼對中國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和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此舉對國內鋼材出口的影響值得引起重視。
    “隨著需求增速減緩,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會進一步顯現;這樣下去,中國的鋼鐵工業是沒有出路的!睒I者直言。
    中國金融網
    推動結構調整工作至關重要
    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推動結構調整工作至關重要。對此,各方面已形成共識。不過,由于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所涉及的行業具有很強的市場性和全球資源配置特點,因此在制定政策時既要堅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原則,又要采取必要的調控措施。
    因此,調控既要提出嚴格控制過剩產能的對策措施,又要提出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導向。為此,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控制增量和優化存量相結合,分類指導和有保有壓相結合,培育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市場引導和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四項原則,以及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環境監管、依法依規供地用地等措施。
    此次調控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強化市場引導,包括有關部門建立的聯合信息發布制度,以及加強行業產能及產能利用率的統一監測,適時向社會發布產業政策導向、產業規模、社會需求、生產銷售庫存、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污染排放等信息,引導地方和企業理性投資。
    除此之外,問責制的實行也頗具新意,以此形成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在投資項目管理上的約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