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啟動建設牛莊港 打造遼寧內陸通海黃金水道
2009-10-25 0: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舉國歡慶共和國60華誕之際,一條喜訊更令全市人民振奮。消失了百余年的東北河運第一大港——牛莊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正在重新啟動建設,鞍山人臨港、通海的百年夢想正在實現。建設牛莊港,將在遼寧經濟發達的中部地區形成內陸通海黃金水道,在遼寧境內形成水路相通、河海連運的大運輸格局,進一步加速鞍山經濟隆起,加速鞍山融入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加速鞍山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加速沈陽經濟區高速發展,助推東北老工業區全面振興。
鞍山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的牛莊港位于海城市西四鎮北海村,距離昔日的牛莊港舊址不遠。昔日的牛莊港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內陸河運港口,既是戰略要地,也是關外商貿重鎮。據史料記載,公元238年,曹魏派司馬懿領兵討伐公孫淵,兵分兩路,一路由登州沿海而上至遼河口,徑達襄平(今遼陽)。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十萬大軍長期鎮守遼東,靠海運供給糧米,“由直隸太侖海運至牛莊儲支”。清朝中葉,每年都有閩、浙商船渡海北來,運入南方的瓷器、綢緞、竹器等商品,運出東北特產大豆、雜糧、藥材。昔日的牛莊港是東北第一大河港,清咸豐年間,準開牛莊港為通商口岸,此后每況愈下,大量貨物改由陸路運輸。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高度重視遼河航運,二十世紀50年代前期,恢復了鐵嶺以下的航道,100噸的貨船船隊可以直航。1958年,遼河沿線工農業快速發展,用水量劇增,航道惡化,遼河運輸逐漸被公路、鐵路運輸取代。
改革開放后,遼寧經濟發展迅猛,公路鐵路運輸繁忙,運力逐年吃緊。此外,由于國家持續治理,遼河水土流失狀況大為改觀,水資源逐年豐富。10多年前,國家在修訂《遼河流域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遼河復航規劃方案,在遼寧境內建設5級航道,營口至鐵嶺段設計通航2×200噸的船隊。2000年以后,隨著珠江、松花江等內河運輸帶來的當地經濟繁榮,為遼河復航提供了很好的成功經驗,遼河復航呼聲日高。特別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遼寧贏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許多經濟界人士認為,遼寧抓住歷史機遇實現振興發展,沿海經濟要高速發展,內陸經濟也要高速發展,建設大運輸、大物流,河海聯運的大格局,以沿海經濟向內陸經濟輻射,實現全省經濟一體發展,有助于加速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發展,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為實現遼河復航,自2006年開始,省、市已投入數百萬元專項資金,加強遼河沿岸濕地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恢復性建設和旅游碼頭建設。2008年,中交天津港勘察設計院受我省委托,實地對牛莊港建設項目進行勘察,提出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目前,牛莊港規劃建設工程已經成功試航。據悉,未來的牛莊港設計通航能力可達5000噸至1萬噸,在牛莊地區規劃建設有港口區、保稅物流區、港口加工區、河海新區,屆時從渤海、營口港進入遼河可以通行3000噸的船隊,經營口、盤錦、鞍山、遼陽、沈陽直達鐵嶺,曾經荒廢百年的遼河航道迎來黃金發展期,預計通航后年運輸能力高達2000萬噸。巨大的車流、物流、人流可極大地帶動沿線幾大城市和一大批鄉鎮和二、三產業發展,航道沿線將形成一大批新的工業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和旅游中心,遼河黃金水道將給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帶來嶄新的發展機遇。利用牛莊港建設的有利契機打造鞍山河海新區,未來的鞍山將變成臨港、通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