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配套資金匱乏 經濟刺激轉向保民生
2009-10-24 0: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中旬時,由于建設資金不足,云南鐵路建設部門向省政府打報告,建議從全省土地收益中撥款20億用于鐵路建設。但是這個計劃幾天前遭到了否決。
“不是我們不想給,是因為想給也沒有錢。”該省財政部門人士解釋說。目前云南一年的土地收益為150億左右,其中凈收益(除去給農民補償和拆遷成本)只有15億,而省級統籌的土地凈收益也就1個多億。
這個案例縮影背后,是地方建設項目資金匱乏,中央“四萬億”投資項目地方配套不足的現實。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動機“馬達”——政府投資未來面臨財政資金匱乏的約束。
但前三季度“鐵公基”項目集中拉動,以及新增的8.6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都令中國經濟GDP增速在2009年“保八”變得毫無懸念。
根據10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為7.7%,其中第三季度增速為8.9%,逐季快速增長,宏觀經濟從復蘇到轉強的跡象十分明顯。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表示,目前經濟已實現V形增長,如再繼續加大投資,尤其是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鐵公基),勢必將增加地方財政和新增信貸的風險。“屆時全國財政赤字原先預定的9500億元會突破,這會影響明年的財政刺激力度。”
“經濟增速不要上升太快,下一步更多的將投資可以放在改進民生方面,這會使得經濟增長有可持續性。變成“√”形增長。”他說。
而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顯現出決策層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新判斷,“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其中,“通脹預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首次出現在宏觀調控目標之中。
這意味著,高層已經開始未雨綢繆,對一些非常規的刺激經濟政策何去何從進行考量。
此外,本月24日前后,國務院將向全國人大匯報今年以來應對金融危機的部署以及措施效果。
人大財經委也會將半年以來的4個調研組情況以及建議提供給國務院,據參與調研人士介紹,“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是主要內容”。
“發動機”結構難調
云南鐵路建設部門的失望,也許并不一定是壞事。
“如果將更多的錢用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民生等領域,經濟增長會有更大的持續性。”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對本報記者說。
他參加了此前全國人大分赴四路到各地對“四萬億”調研的技術改造項目組.他發現,目前各地用于技術改造的財政支出只有200億元。加上其他的支出,也只有500億元,這顯然不利技術改造升級,不利于節能減排及整個經濟結構的改善。
而據22日公布的宏觀數據可以看出,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中,投資遙遙領先,外需出口起色不大,而被寄予厚望的內需、特別是消費的拉動作用,仍然沒有明顯改觀。國家統計局測算,在前三季度經濟增速7.7%中,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有4個百分點,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
該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指出,投資雖然增長快,但是投資也有亮點。比如前三季度投資到農村地區的固定資產同比增長33.6%,投放到第三產業固定資產增長38.1%,特別是投資到了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保和公共設施、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都出現了將近50%以上的增長速度。
尹中卿建議,下一步全國經濟增速可以適當放慢,最好不要超過2位數,“否則財政和信貸跟不上,經濟會再次探底,變成W形增長”。而如果將經濟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盡管經濟增速上升得慢一些,但是經濟周期可以延長,經濟可以從“V”增長變成 “√”增長。
國務院對此更是洞若觀火。
21日的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前三季度,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好于年初的預期,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但是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為此會議提出在保持現有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更加重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明年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特別保持需求穩定增長。繼續落實、完善促進消費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項政策,積極推動最終消費。科學合理地安排投資計劃,確保項目質量和安全。
財政“馬達”動力吃緊
目前各地財政資金繃緊的情況,也決定了投資“單兵突擊”前路維艱。雖然。前三季度各地經濟增速明顯加快。
以云南省為例,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經濟增速為10.7%,大大高于上半年的7.7%,也高于一季度7.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90億元,同比增長37.2%,投資增幅創近年新高。前9個月云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339億元,同比增長5.8%。
但云南省的財政壓力同樣很大。前9月云南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94億元,同比增長8.3%;但是支出速度以2位數增長,遠高于收入增長速度。全國數據也可以看出類似情況。前9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5.3%,而支出同比增長24.1%。
這樣的壓力在其他省市區普遍存在。
今年第三季度,各地公布的經濟數字增幅普遍遠高于全國。比如湖北預計經濟增速是11%以上,公布數據達12.5%。北京預計是9.3%,實際公布的是9.5%,浙江原先預計的增速是在7.3%,最后公布的是7.7%。
但是全國各地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依賴投資拉動,而投資主要依賴信貸投放和財政支出拉動。而很多投資項目并無多高的回報性。
以軌道交通為例,目前已經有25個城市開始興建。另外昆明、貴陽等地也在申報。這些地方無一例外建立了軌道交通的融資平臺公司。但是安徽省發改委交通處李晟告訴記者,目前各地的軌道交通并沒有找到好的盈利方式,建設后財政需要補貼軌道交通的情況普遍存在。“很多地方在建設,但是未來如何運營,是一個大的問題,國家也還沒有開新的口子。”他說。
政策調整預留伏筆?
不過,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表態,似乎也為未來政策調整埋下了新的伏筆。
該會議指出,目前仍需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但是“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
按照以往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12月初舉行,該會議將確定下一年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其他宏觀調控政策的走向。
一些專業人士判斷,隨著今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經濟增速將超過預期,決策層明年有可能會考慮某些非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如何退出,其中,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是首個切口。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說,預計今年全年經濟增速為8.6%,高于今年上半年時期預計的8.2%。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會在9%。2010年第一季度會更高,經濟增速為10%,但是全年預計在9%增長,主要原因是明年的信貸增速要下來,預計投資增速會放慢。
而盡管目前的居民消費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仍是負數,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鑒于澳大利亞已經加息,中國如果明顯出現溫和通脹,未來加息的可能并不排除。
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分析師魯政委就判斷,隨著經濟增速走高,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逐步退出。比如年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會進一步加大,1年期央票發行利率將繼續上升,“首次加息很可能會發生在明年6-9月”。他說。
在三季度宏觀數據公布的當天,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便釋放了被市場解讀為“適度收緊”的信號——三月期央票和91天正回購的操作力度加大。22日,央行發行900億元三個月期央票和800億元91天期正回購操作,與前期相比占回籠資金量比例明顯加大。兩筆操作利率與前期持平。加上周二的操作,單周凈回籠資金1600億元。
銀行監管部門也有所行動。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2009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下一步各地要嚴禁發放打捆貸款;不得簽署無特定項目的大額授信合作協議;對出資不實,治理架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資金管理運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資平臺,要嚴格限制貸款,落實風險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