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在崛起

2009-10-15 2: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范云兵
    30年前,從入秋開始,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餐桌上只有土豆、蘿卜和白菜。而30年后,不管任何季節,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有了來自巴西的甘橙、以色列的蔬菜、美國的肉雞……
    30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仲量聯行日前發布的《潛力無限的中國冷鏈物流市場》顯示,中國人均年冷凍食品消費2008年達到了3.47公斤,較2002年上升了70%。
    “正是這種內在驅動力,讓中國的冷鏈行業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仲量聯行中國工業部總監司徒藝說,中國的公共冷凍倉儲設施在未來的5年中,將以每年24%左右的速度增長,從而滿足消費市場以及食品出口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
誘人的蛋糕
    “為了摸清中國的冷鏈物流市場到底有多大,在過去的12~18個月里,我們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進行了調查,與一些業內專家進行了探討。結果發現,隨著新生代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經過冷凍冷藏處理的食品。”司徒藝分析說。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食品消費市場增長勢頭穩健,城市家庭年人均生活支出的復合增長率為11.6%,其中36.3%為食品消費。而隨著富裕程度的增加,中國消費者愿意把更多的錢花在動物蛋白、奶制品,包括冷凍食品上。
    而隨著人們對冷鏈食品的青睞,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由食品商業論壇所進行的2009年首要關切調查表明,在世界范圍內,食品安全已經成為零售商和制造商所關注的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公眾食品安全關注程度由2007年的第八位升至2009年的第二位。
    但是,司徒藝也表示,國內需要控溫儲藏介入的產品中,只有15%是以正確的方式操作的;而在運輸環節,僅有10%的車輛配備了冷藏或冷凍設備。一些貨物的操作只是使用冰塊,甚至沒有任何溫控措施。因此,中國每年的水果和蔬菜中,有30%是在供應鏈的某個節點中因不恰當的操作方式而遭到損毀;其余的70%,不完善的操作條件使其質量和安全也無法得到保證。
    在中國,合格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非常少,覆蓋全國的網絡也還遠遠沒有建立起來。“盡管如此,我們發現,在一些大城市,區域性的冷鏈物流系統正在興起,而其中大多數都是由用戶自己建立的。”司徒藝說。
    日益增長的易腐食品消費要求建設更多的冷鏈基礎設施,而冷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仲量聯行的統計表明,中國冷凍食品銷售額從2002~2007年之間年平均增長率為17%。若中國市場繼續以類似速度增長,以美國作為參照,中國冷庫的存量需要在2013年翻兩番。
    “同已被廣泛認為是中國增長最快的房地產市場相比,現代標準冷庫市場的增長率將會更快。”司徒藝表示。
全面崛起
    仲量聯行發布的《潛力無限的中國冷鏈物流市場》還認為,中國的冷鏈事業是從一個個“點”開始的。這些“點”首先是國際化程度高的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也就是消費市場。這些城市所主辦的區域或世界性盛會讓他們的國際性越來越強,諸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這樣的盛會,通常會吸引成千上萬的參加者和游客。為了滿足隨之而來對食品的巨大需求,且仍保證食物品質和安全,一個高效的冷鏈網絡自然成為必須。
    自2006年以來,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冷鏈市場開始有了顯著增長,而此趨勢正蔓延至青島、大連等二線城市。
    青島和大連市是全國最重要的海鮮生產和加工基地。在中國每年出口的所有海鮮產品中,送往日本的約占50%。因此,這兩個城市擁有一個國際級的冷鏈系統,以滿足像日本這樣“苛刻市場”的需要。而對于青島來說,其港口是中國最大的冷藏冷凍港,它的目標是打造成為亞洲冷柜的中轉中心。
    “從短期來看,冷鏈市場的機遇仍會維持在一線和主要沿海城市。”司徒藝分析說。但從長遠來看,隨著這些中心城市的建立,冷鏈市場將逐漸向二線、三線城市擴展,并將覆蓋整個中國市場。
    中國冷鏈事業的第二個點,是一個個冷鏈企業的崛起和擴張,即投資市場。
    北京二商集團是一家國有企業,專注于針對北京市場的食品生產和物流配送。該集團擁有北京約70%的冷庫存量。通過這些冷庫,北京二商集團為許多零售商提供服務,包括國際超市連鎖集團如蓮花、麥德龍和沃爾瑪。除此之外,還有錦江集團,它是上海最大的冷庫業主,擁有全市逾30%的存量。錦江集團同時也投資了上海新天天大眾低溫物流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為上海超過200家超市提供卡車運輸服務的冷鏈物流企業。
    國有企業之外,國外的冷鏈巨頭也是早早的嗅到了中國冷鏈市場的蓬勃氣息。怡之航、普洛斯、太古、世界速遞、意露國際等企業紛紛登陸中國。尤其是今年7月,北美冷鏈巨頭普菲斯在上海臨港物流園的現代冷鏈儲藏設施正式奠基。落成后,它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及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最先進冷庫之一。普菲斯目前的計劃是,于今后幾年在中國建立6個大型冷庫,分布是華南2個,上海2個,渤海灣地區2個。
    可見,國外的冷鏈巨頭胃口著實不小,已開始由一個一個點謀劃現代冷鏈的全面網絡。
國內短板
    司徒藝認為,中國冷鏈市場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專職的政府管理部門。目前,這個市場主要由交通部、商務部和農業部各部門分別監管。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2007年頒布的《速凍米面食品行業標準》規定了食品儲存、運輸和配送中的環境要求控制。“然而,中國至今仍無一個嚴格監管期物流全程的系統,因而這個標準是否被嚴格執行也為可知。”司徒藝說。
    除了管理問題,中國冷鏈系統的問題,很大程度是因為落后的基礎設施。以冷庫為例,中國人均冷庫占有量僅為0.01立方米;而澳大利亞和美國分別為0.29立方米和0.23立方米。在國內配送市場,冷藏運輸車和火車車廂也嚴重不足,無法覆蓋到這個巨大的市場。
    而嚴重匱乏的人力資源,更是阻礙了冷鏈市場的發展。預冷是冷鏈當中最關鍵的環節,但在中國幾乎沒有農業經營者有相關技能,而且也缺乏專家對其進行技術指導,這使得大多數農業經營者甚至沒有意識到預冷的重要性。其次,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實際需要的技能之間也存在著斷層,這可能會限制冷鏈產業的未來發展。
    另外,中國物流市場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全國有超過50萬家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但即使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也占不到市場份額的2%。市場的分散和設備的不足,致使這些物流商無一能夠提供全國范圍的冷鏈配送服務。因此,大多數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產商、加工商和零售商各自操作的,這也極大地妨礙了冷鏈市場的發展,也是造成冷鏈成本過高的元兇之一。
    “中國的冷鏈物流現在雖然很不成熟,但市場的潛力趨勢是不能被忽略的。”司徒藝分析說,在今后中國的冷鏈市場,政府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政府應在鐵路和港口的樞紐地帶投入更多的資金建立現代冷庫,以滿足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的需求。此外,政策監管也必須整合并且改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