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合一 信息技術塑造數字油田
2009-10-14 19: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邊遠油井也能上網?野外生產進行實時監控?這不是不可能。在勝利油田定向井公司辦公室里,副經理王升廷打開電腦,鼠標一點,公司所有野外施工井的資料,包括施工曲線圖就立刻清晰地顯示在眼前。
實際上,現在的勝利油田,其信息化再也不是枯燥的概念和空中樓閣,一幅現實的信息化之圖正鮮活地呈現在中國第二大“油城”:石油工人從滿身油污的艱苦工作條件中解放出來,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更安全、高效地采油,企業的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目前,油田的綜合信息網基本覆蓋了主要生產、科研單位,以“八大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綜合信息系統基本建成,高性能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油田的勘探、開發工作中,勝利油田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生產數據源頭采集
“一次采集、全局共享”,這是勝利石油局對油田內部數據信息源點建設的一個總結。記者了解到,現在全局80%以上的基層單位已經實現生產數據的現場采集和遠程傳輸,而相關的建設最早更是可以追溯至10年前。
1998年,采油隊信息系統首先試點成功,而后在全油田所有的油氣生產單位推廣,采油隊的單井產量、測試資料、成本、人員等方面的信息實現了“源頭采集,遠程調度”,并進行了“微機地宮”的試點工作。利用1999和2000年兩年的時間,油田組織力量開發、推廣了基層隊伍數據采集管理軟件,為作業隊、地震隊、鉆井隊等野外基層小隊配備了設備,對現場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為數據源頭采集提供了條件。隨著海上油井的逐步投產,勝利油田進行了生產數據自動采集設備的安裝、調試;所有的地震小隊實現了通過手機上網,將每天施工進度提供給有關部門。另外,勝利石油局的主要供電線路實現了10秒自動采樣、電調遠傳,發電廠、石化總廠的重點設備實現了DCS控制。
此外,油田不斷加大對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工作的力度,及時把握油田內外部環境變化對油田生產經營的影響。按照“把握宏觀、了解微觀、增強輔助決策針對性”的原則做好信息收集、研究工作,為局領導科學決策當好參謀。
目前,油田內部各單位能夠將生產、經營中的重點、熱點、亮點及時通過綜合信息網反應,文字、圖片、多媒體等各種形式信息在勝利信息網上每天滾動播發100余條,其中,僅多媒體信息每天就有30條左右,基本實現了“全局動態信息動態反映”的目標;建立了以“價格”(油價、股價)為核心的信息采集、研究體系。“我們每天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把握國際市場原油、成品油、油公司股票等方面的價格變化,并進行了相對簡單的、框架性的分析,以每日油價、石油新聞、石油信息周報等多種形式進行發布”,勝利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李琳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勝利油田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實現了六個一體化(即:勘探數據采集、處理與解釋一體化;油氣及輔助生產數據采集、處理與分析一體化;勘探開發研究一體化;工程設計、施工及監控一體化;經營管理一體化;社區綜合服務一體化),實施四項工程(即:網絡工程;軟件及高性能計算機配套與應用工程;標準化工程;人才工程),建立一個平臺(生產經營數據一體化管理應用平臺),建設一個網上油田,使油田生產經營源頭數據的采集率達到80%,其中自動采集率達到60%以上,重點施工項目和要害部位實現實時監控,油田的各項決策具有更加準確而科學的依據。“到2012年,生產數據源頭采集率達到100%,自動采集將率達到80%以上”,李琳表示,屆時整個生產過程將實現自動監控,地面、地下環境以及勘探開發過程也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全方位模擬。
遠程辦公
“以前15個人3天完成的測試工作量,現在1個人在機房里兩個小時就能解決”。 無線技術的引進,大大提高了油田各單位的運行效率。
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是目前眾多采用GPRS無線上網的油廠之一。該廠二礦采油十六隊的技術員徐健告訴記者,由于油井分散,他和同事們過去經常開著拖拉機拉著測試儀往返上百公里去巡井,忙上一個月才能把全廠所轄油井測試一遍。由于手段落后,有的油井即便半個月不出油也很難發現,費時又費力。現在可好了,自從應用了“油井的無線遠程抄錄系統”后,系統讓數據每隔兩個小時就更新一次,每一口單井正常運行的電壓、電流、供況全部在電腦上都有顯示,哪里出了問題,一目了然。
記者了解到,該系統是基于GPRS網絡建成的,它通過在油井上安裝傳感系統和無線發射裝置,自動采集現場數據后實時傳輸,省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所有數據還能通過主機在油廠內部實現資料共享。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現河采油廠注采科科長李心明說,油田的物探、鉆井、測井、錄井等工作,由于野外作業,流動性強,施工現場與總部之間的信息交流之前一直不能即時暢通,運用GPRS數據傳輸后,由于GPRS網絡覆蓋面廣,信號穩定,信息每天都能安全無誤地送到指定的地方,給油廠減少了很多損失。
據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勝利油田各行業基于GPRS網絡的應用點已經超過3萬個。
信息實時交互
在錄井工作中,信息的實時查詢至關重要。
勝利油田地質錄井公司是中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下屬的地質錄井公司,也是我國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化錄井企業。該公司在四川、上海、新疆、江西等國內各省市都設立了分支機構,業務范圍更是遠涉伊朗,阿爾巴尼亞等國。
近年來,勝利油田地質錄井公司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通過引進信息化設備,建立了現場資料采集、錄井數據顯示等多個核心業務系統,這些系統的成功運營為公司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是,隨著信息共享平臺應用的深入,問題也漸漸凸現出來:分散式應用也無法解決在統一工作平臺下應用的問題;其次,各地都分散安裝的服務器,對于系統維護人員來說,維護工作量驟然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的維護成本。
“有一次,某外地分支機構打開該系統頁面延時竟然長達10分鐘。”信息中心主任提及此事,依然印象深刻。因為查詢速度緩慢而影響工作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在追求簡單、集中管理的企業IT架構的今天,勝利油田地質錄井公司如何進一步拓展信息化成果,實現各地分支機構快速實時運用公司系統,及時對生產和經營做出最快的反應,實現IT部門的精簡高效,是該公司信息中心面臨新挑戰。
經過內部討論和市場調查,接入技術成為首選方案。與此同時,通過在總部統一安裝服務器,也減少了在各分支機構的維護工作量和維護成本,大大提高了IT架構的利用效率。“使用溝通CTBS,各分支機構只需要登陸WEB瀏覽器就可以實現所有外地分支機構高效快速的應用“錄井數據實時顯示系統”,后期系統的升級、打補丁等維護都集中在總部的CTBS服務器上完成,”李琳表示,這樣大大減少了IT部門的工作量,提高了IT支持的響應速度。
三流合一
“從物資采購管理和倉儲配送功能的分離,到整合配套油田內部物流資源,最后形成一個以倉儲、配送為基礎,包括檢驗、包裝、加工、信息服務等功能在內的專業化、市場化大物流公司。”勝利油田的大物流藍圖在物資供應處處長吳亞東的描述下,被清晰地勾畫出來。
隨著勝利油田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物資供應模式不再適應建立油公司體制的要求,也無法更好地完成為油田生產建設降低成本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油田必須改變傳統的物資供應觀念,發展現代物流。
2004年3月,勝利油田自主開發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系統以物資需求作為物流主線,以價格信息作為信息流主線,并把資金流引入到物流的管理過程中,通過綜合分析和決策支持,進一步加強物資管理,建立了公開透明、快速反應、高效運轉的物資供應管理體系和運轉機制,使物資供應采購及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隨著ERP項目的實施,該系統實現了與“三流合一”系統的并軌運行。在ERP的運行過程中,油田開發人員先后解決了合同審批、價格調整、質量信息傳遞、物資統計、供應商主數據維護、招標采購等關鍵問題,基本完成了采購業務與投資計劃、財務與成本、庫存等信息的集成。
ERP和“三流合一”系統的運行,大大提高了油田物資供應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了計劃、采購、檢驗、配送、結算的供應鏈全過程動態管理,并初步建立起基于客戶服務的系統化、規范化、高效化現代物流發展模式,為油田實施大物流改革搭建起一個綜合信息平臺。
按照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勝利油田于2005年啟動了構建大物流格局的改革程序。與此同時,勝利油田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研究課題隨之啟動,通過這一課題,對油田內部物流資源進行了調研評估,制定出配送工作目標和總體規劃。截至2008年年底,油田配送范圍已擴大到17個大類上百個品種,實現配送金額超過60億元,初步建起了一級配送為主、二級配送為輔,委托配送和廠商直達為補充的配送新模式,為搭建油田網絡化物流配送體系奠定了基礎。
2009年8月24日,勝利油田召開信息工作研討會。會議上一方面肯定了以往的信息化建設成績,另一方面確定了到“十二五”末,油田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目標:整體信息化應用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信息增油、信息創效、信息惠民。